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立足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为了促进本校教学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注重具体实施的自主性以及选择性,真正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并获得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建立三级课程,也就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教师执行的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更多的是提供补充,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校本课程只具形式而没有实质性内容.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之下,对于高中数学学科一线教师而言,最为现实的选择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形成科学的课程理解,并在科学的课程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课程资源的支撑,那么课程的理解与实施就会变得更加顺利.这就是有研究者所强调的:课程标准是贯彻国家意志、实施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因而,学习、解读并结合教材开发和建设数学课程资源便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处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作为教育教学的远景目标,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发展的一面旗帜。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培育,去理解与实施高中数学课程,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通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认识到个人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局限性,并在与他人协作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认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他们充分运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将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打造具有特色的高中学校
中学校可以构建多样性的主体课本授课模式,即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让学生、家长参与到相应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调整,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模式。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可以构建具有评价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即构建“实践,评价,再实践”的校本课程体系,从实际的教学角度入手,进行相应课程的构建,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形成“统一教材+校本教材”形式,形成教师特有的教学特点
仅依靠统一教材,能力再强的教师也难以真正做到全面教育,只有融合专家力量形成校本教材,才能让高中数学教学更系统、更全面。例如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教学里,可以通过银行复利、环境保护、放射物蜕变、药物吸收规律等形成校本教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用在哪些领域,有什么作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而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在校本教材当中允许存在视频、音频等信息载体,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之内,而且教师要给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活化课堂的机会,也要鼓励学生通过慕课形式扩宽知识领域。
三、倡导问题驱动团队协作操作模式,发挥教师全程参与引导的主导性
数学建模教学涉及的操作模式有:讲述启发式、操作引导式、交流探讨—实践活动式、专题作业/报告式、自主课题式。问题驱动是建模教学的动力源泉,所以尽管建模教学的模式较多,但是其核心是问题驱动下的学生体验式教学,因此下面就这种主要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教师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而在具体的建模活动开展中则扮演着教学指导者的身份.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在其恰当时去验证,不恰当时进行辅助改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勤于在教室里踱步,认真聆听小组间学生的讨论,及时记录并在恰当时机评估每个组的进程.当听到某个小组的方案已经走向偏离状态时,教师需要注意方式妥善地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度,这时可以采取给予学生正面引导的方式,比如添加一些学生未考虑到位的因素,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模型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而言是积极的,学生也容易接受并采纳,当然也可以将问题抛给其他小组,并让其他小组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凝结各方面的力量,如,运用网络,寻求校方的支持,并与同事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问题探究中,真正构建符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谢雪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28):137-138.
[2]吴福周,王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97):67-68.
[3]李德平.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46+48.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建立三级课程,也就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教师执行的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更多的是提供补充,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校本课程只具形式而没有实质性内容.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之下,对于高中数学学科一线教师而言,最为现实的选择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形成科学的课程理解,并在科学的课程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课程资源的支撑,那么课程的理解与实施就会变得更加顺利.这就是有研究者所强调的:课程标准是贯彻国家意志、实施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因而,学习、解读并结合教材开发和建设数学课程资源便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处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作为教育教学的远景目标,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发展的一面旗帜。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培育,去理解与实施高中数学课程,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通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认识到个人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局限性,并在与他人协作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认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他们充分运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将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打造具有特色的高中学校
中学校可以构建多样性的主体课本授课模式,即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让学生、家长参与到相应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调整,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模式。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可以构建具有评价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即构建“实践,评价,再实践”的校本课程体系,从实际的教学角度入手,进行相应课程的构建,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形成“统一教材+校本教材”形式,形成教师特有的教学特点
仅依靠统一教材,能力再强的教师也难以真正做到全面教育,只有融合专家力量形成校本教材,才能让高中数学教学更系统、更全面。例如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教学里,可以通过银行复利、环境保护、放射物蜕变、药物吸收规律等形成校本教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用在哪些领域,有什么作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而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在校本教材当中允许存在视频、音频等信息载体,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之内,而且教师要给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活化课堂的机会,也要鼓励学生通过慕课形式扩宽知识领域。
三、倡导问题驱动团队协作操作模式,发挥教师全程参与引导的主导性
数学建模教学涉及的操作模式有:讲述启发式、操作引导式、交流探讨—实践活动式、专题作业/报告式、自主课题式。问题驱动是建模教学的动力源泉,所以尽管建模教学的模式较多,但是其核心是问题驱动下的学生体验式教学,因此下面就这种主要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教师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而在具体的建模活动开展中则扮演着教学指导者的身份.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在其恰当时去验证,不恰当时进行辅助改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勤于在教室里踱步,认真聆听小组间学生的讨论,及时记录并在恰当时机评估每个组的进程.当听到某个小组的方案已经走向偏离状态时,教师需要注意方式妥善地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度,这时可以采取给予学生正面引导的方式,比如添加一些学生未考虑到位的因素,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模型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而言是积极的,学生也容易接受并采纳,当然也可以将问题抛给其他小组,并让其他小组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凝结各方面的力量,如,运用网络,寻求校方的支持,并与同事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问题探究中,真正构建符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谢雪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28):137-138.
[2]吴福周,王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97):67-68.
[3]李德平.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