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和“活标本”

来源 :道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弱小女子面对穷凶极恶手持武器的抢劫犯,是沉着应对见机行事以较少的钱智退歹徒呢,还是不顾后果以卵击石以求“杀身成仁”?
  正常的人也许会回答:生命无价,当然保命要紧。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岂能因小失大,本末倒置!俗话还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至于几个歹徒,那是“几个苍蝇碰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何足为虑?
  那还有别的答案吗?
  有。
  想当初,某储蓄所的女营业员姚丽就因面对歹徒没有舍身忘死——居然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还想到自己个人微不足道的性命——而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尽管你沉着机智地报了警——虽然报不通;尽管你以较小的钱保住了巨款,事后还用自己的钱垫上了这一笔;尽管单位没有一分钱的损失,一切损失由你个人来承担……事后一些报刊就“姚丽事件”进行了一番大讨论,讨论这个处分到底对不对。不少文章很有深度很有见解,提出的几个观点颇有新意,比如:“生命权重于财产权”,“生命也是国家的财富”等等,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我总觉得还应该从另一方面来看待的——难道这些领导们会连“生命比财产重要”,“不要作无谓牺牲”这样简单的道理还不知道,还要让被领导者教育絮叨吗?
  本来此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没什么好说的了。而让我旧事重提的是2000年10月17日《中国剪报》上的一篇新闻——《女患者当了回“活标本”》:到医院做人流的李小姐说:(女医生)吩咐我进检查室脱完衣服叫她。我脱好衣服躺在检查床上。这时戴眼镜的医生进来对外面说:“你们都进来。”我一听吓坏了,因我下身一丝不挂,面对这么多陌生的男女,我马上提出,让这些人出去。但医生说,他们都是见习生,没关系的,并对我说:“你躺好,不躺好怎么看病。”我顿时羞辱难当,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我绝望地把脸扭向一边……接下来医生开始给见习生讲解这是什么部位、早孕的症状等……时间持续了五六分钟,期间还有两名女生的偷笑声,我感到无地自容……
  对于这种无奈地被当成活标本的事,院方的解释真是妙不可言:“我们一般都不提前打招呼,如征求患者意见,患者肯定不同意。”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不是“没关系的”吗?“没关系的”又怎会“患者肯定不同意”呢?“患者肯定不同意”又怎会“没关系的”呢?看来,院方是觉得这突然叫一帮人来看人家的下身什么的是有一点关系的,只不过,对于你的“肯定不同意”,那是“没关系的”;对于你的“肯定不同意”,也早就一步步地算计好了。——对于作为医院衣食父母的患者,医院竟如此欺骗和侮辱,却还要无比的冠冕堂皇:“我们教学医院又有培养学生的任务。”——实在是不能容忍。
  这自然而然地让人想到了姚丽事件——都是在为公的大帽下无视个人生命,无视个人权益,无视个人尊严的情形。参照“活标本”事实,我想,这些提倡者、号召者在自身面临同样的的情形时,是不是会有自身所提倡的那种行动?是不是也会不顾一切地奉献?这些提倡者、号召者的妻子女儿在面临同样的情形时,这些提倡者、号召者是不是也会用与对其他职工一样的要求来强制她们不顾条件不顾生死地奉献?
  如果一件“好事”自己不肯做,却非硬要别人去做,甚至,非要那个人失去人格尊严,非要那个人付出完全可以不用付出而且不应该付出的鲜血,付出完全可以不付出而且不应该付出的生命,那么,我们有必要怀疑其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在用别人的鲜血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是不是在用别人的人格来壮自己的钱包。
  我们不反对公民自身完全愿意的无偿奉献,我们不反对公民本来应尽的义务,可面对这样的完全不合情理的“奉献”,面对一些动不动就强加过来的“义务”,我们是不是应该小心地问一声:“可以先示范一下吗?
  编辑/杨涛军
其他文献
我9岁那年,父亲忽然有了一次去市里出差的机会。  那时父亲在一所村小学做教导主任,母亲是普通农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肉菜,更不用说上饭店了。父亲每次去乡里开会,总是带着母亲做好的玉米面饼子,中午就着开水吃,省下1元钱的出差补助以补贴家用。父亲因此一度闻名乡里。  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去过市里,坐过火车呢!在我的软磨硬泡与母亲的帮助下,父亲终于答应带我去,条件是我必须听话,不
期刊
苏南某县有个城关镇,镇里有五家远近闻名的汤圆店。汤圆店都取名“林记”汤圆店。这几家“林记”汤圆之所以如此有名,不光是因为店里汤圆做的好吃,价廉而物美,主要是经营这五家汤圆店的店主身份特别,他们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和他们所认的四个“贼”儿子。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颇为感人的故事。  “林记”汤圆店的老板娘林妈妈原先有个独养儿子叫宝钢。由于宝钢是林妈妈夫妇中年所得,所以从小就很娇惯。宝钢18岁那年,
期刊
新春佳节,每每思归的日子,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思归又怕归,每次总有一种两手空空的感觉,便不由地深深自责,自悔万分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为什么?有时候连自己都难以说清。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学好了,出去做事,那才风光呢!”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是把“出去做事”看作一种荣耀,以致成了自己追求的目标。相反,对家乡的感情就变得很淡薄了。  我们村不大,一百来户,地
期刊
性格倔强的“孙别子”膝下有四个女儿,他本想把女儿们嫁给不同的亲家,但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四个女儿竟冲破他的百般阻挠,爱上了同一家的四个儿子,在当地成了一段众口流传的爱情佳话——    “孙别子”布阵择婿    田关乡孙沟村坐落在河南省内乡、淅川、西峡三县交界处。这里群山连绵,景色旖旎。现年69岁的孙新芳老汉就住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孙老汉祖宗几十代都是靠扒土坷垃种庄稼为生。老汉为人直爽坦诚,刚正不阿,
期刊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遭遇死亡是在8岁那年的夏天,那时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小男孩。  一天,我正在父亲种满花草的院子里与邻家大我一岁的兄长和他的小妹妹一起玩“扮家家酒”的游戏。  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和悲怆的乐声传来,我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一队长长的送葬队伍正缓缓从门前经过。后面跟着一大群身穿白粗麻布孝袍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男人腰间系着宽宽的白带子,女人们用手帕蒙住脸,唱
期刊
俗话说:“隔行不取利”。我偏不信。  2000年国庆前夕,我抖胆往广州贩了趟鲜红枣,想证明这话的荒谬。9月初,一同学从广州市打来电话,说广州市场红枣每斤8元,是咱宁夏农村的10倍。10倍的差价让我动心。但想想,从未贩过枣子,怕烂在途中,10多天中拿不定主意。捱到9月下旬,再次向广州联系,得知那边降到了6元1斤。我沉不住气,再降就贩不成了,抓住国庆节的时机投放广州市场,也许可以发大财。  我专门从银
期刊
一项横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历年规模最大的性行为调查报告最近出台,中国荣获了三个不同级别的“第一”:第一个“第一”是世界级的,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在27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大(219岁);第二、第三个“第一”是地区级的,在两岸三地范围内每年平均做爱次数最少(69次),性伴侣人数最少。这三个“第一”着实可以让中国的道学家们自慰一番了——中国大陆在世界性爱泛滥的时候还保持着良好的道德水平,不可谓不是独
期刊
昨天,刚在某晚报上看了一篇介绍一所HONGKONG的国际学校,说是可以自由选择课程,700多个学生就有700多张课程表。  多好,我看着都羡慕。瞧人家的“以人为本”做到极至了。量体裁衣,穿着才好看,教育也差不多。素质教育前段时间说得不少了,可最近国内国际的大事多了,好像又不太有人注意了。在下不是教育专家,只是素质教育的“摇旗呐喊”者而已。  素质教育太必要了!  娱乐圈热闹吧,看着和教育不沾边,其
期刊
现实生活里,虚荣心极强的人并不少见。  在一次活动中,我邂逅了一位经营烟酒生意的小商人。彼此互递名片、几句寒喧之后,他便大谈本地党政要员中谁是他的老同学、哥们儿,纵论他的亲戚、朋友如何显赫,待他怎样热情、关心……见他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我虽暗自发笑,但不忍心打击他的自尊心,便“投其所好”地夸他几句。这下子可好,他显得更加神采飞扬……那一刻,我觉出了这个小商人的浅薄、庸俗,不禁心生厌恶之情。其实,我
期刊
有道是平淡无奇,因而没有太多的人会正视平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珍重它。然而,在现实中,却有许多人在太多的时间里与平淡结缘,成就事业之前都要度过长时间的平淡,试图赶走平淡的人,却又不得不又回归于平淡。既然平淡充盈着人生的太多里程,而谁也无法逃避,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善待它,把它当作一生的财富来享受和体味呢?原本也是对平淡司空见惯的我,之所以突发这种念头,纯粹是源于我种花的一段成败经历。  那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