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妈妈认“贼”做子

来源 :道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南某县有个城关镇,镇里有五家远近闻名的汤圆店。汤圆店都取名“林记”汤圆店。这几家“林记”汤圆之所以如此有名,不光是因为店里汤圆做的好吃,价廉而物美,主要是经营这五家汤圆店的店主身份特别,他们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和他们所认的四个“贼”儿子。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颇为感人的故事。
  “林记”汤圆店的老板娘林妈妈原先有个独养儿子叫宝钢。由于宝钢是林妈妈夫妇中年所得,所以从小就很娇惯。宝钢18岁那年,交了帮不良青年,后因结伙偷盗一家工厂钢管而被判劳教3年。宝钢犯罪后,林妈妈很伤心,一气之下就不认宝钢这个儿子。宝钢刑满释放回家后,林妈妈对宝钢也是不理不睬的。周围街坊邻居见了宝钢,更像是避瘟神般躲得远远的。从此后,宝钢就破罐破摔,整日里饮酒打架。后来在一次斗殴中,宝钢因用刀砍死两人,而被判了死刑。
  宝钢被执行枪决后,丧子的巨大悲痛压得林妈妈整天喘不过气来。林妈妈终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林妈妈心里说不出的后悔,要是自己当初不嫌弃儿子,儿子也许就不会酿成如此大祸啊。想到这里,林妈妈心里就更内疚了。
  后来,林妈妈偶然一次看电视时看到一部记录片。记录片所报道的是离这一百公里外的某监狱管教干部如何改造犯人,帮助犯人走上自新之路的感人事迹。林妈妈看了电视片后心里不由一动,她在电视里看到了许多像宝钢那样的年轻犯人,她就想自己为何不向这些犯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早日悔过自新呢?于是,林妈妈就常往监狱跑,去看望那些年轻犯人。
  就在这时,一个叫田兆龙的年轻犯人,引起了林妈妈的注意。
  田兆龙因犯盗窃罪被判刑6年,田兆龙父母因此和他断绝了关系。每到探监时候,从不见有人来看他。小伙子很是绝望,在狱里曾自杀过3次,最近一次因吞食不锈钢饭勺而被送进医院抢救了半月。林妈妈听管教干部介绍了田兆龙的情况后,她一下就联想到自己儿子宝钢。她决定向田兆龙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她一次次带着吃穿用的东西来看望田兆龙,而且不厌其烦地找他谈心。几次谈心,田兆龙对林妈妈都是不理不睬的,只顾一人闷头坐在那儿一言不发。林妈妈并不恢心,还是常来看望田兆龙。有段时间,林妈妈不知啥原因没能来看田兆龙。田兆龙心里不由空荡荡的,正在这时,林妈妈来信了:
  兆龙:近来身体还好吧?伤口痛不痛,干活累不累?
  林妈最近患病住院开刀,因此不能来看你,望你见谅。这段时间林妈躺在病床上,最思念的人就是你了。林妈脑海里总是晃动着你的影子,林妈最担心你还像前几次那样想不开。林妈前段时间和你谈那么多,就是希望你能理解你的父母。俗话说,儿是爹娘心头肉,天下哪有父母不疼自己孩子的?你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长大成材,而你失足了,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你父母一定伤透了心。我也曾有个像你这般大的儿子,他犯了重罪,被政府法办了,你知道,我当时心里有多难受吗……
  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其实林妈就有一个心愿,就是盼望你能早日改造好,重新做人。只要你能好好改造,政府会给出路的。人不可能一生不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不能心灰意冷,而是要痛改前非。兆龙,从哪里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大妈我相信你是条真正的男子汉!
  如果你不嫌弃,你就认下我这个妈妈吧。过段时间,我会去看你,缺什么就来信,我给你送去。
  惦念你的林妈
  田兆龙收到信后流泪了,他整整一夜没睡好,很快给林妈回了封血书。
  妈妈:
  我的好妈妈!请您受儿一拜吧。这封信,我是咬破食指用血写的。您的来信深深打动了我,您的信,领导念给狱中1000多犯人听,听后,很多犯人都哭了。
  前几次,您来看我,我还解不开心里的疙瘩。后来,管教干部把您的故事说给我听。这次,看了您的信,我心里更加感动。妈,如果我再不好好改造,我田兆龙就不是人!今后,我听您的,争取多立功,多减刑,早日获得自由,站起来重新做人……
  就这样,在林妈妈的感召下,这名叫田兆龙的犯人痛改前非,立了两次功,被提前一年半释放。田兆龙出狱后,林妈妈为了不让田兆龙再走自己儿子的老路,让他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林妈妈就拿出所有积蓄,帮田兆龙在镇上开了家“林记”汤圆店一分店。
  林妈妈还先后去监狱认了三个“贼”儿子,一一帮助他们进行改造。由于受到林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林妈妈这几个“儿子”都很争气,分别都立了功减了刑。他们从狱中出来后,林妈妈就帮他们在城关镇上分别开了“林记”汤圆二分店、三分店、四分店。而那些从监狱里释放的犯人,走出监狱门也都慕名赶到“林记”汤圆店吃上一碗热汤圆,并发誓今后重新做人。
  林妈妈的事迹在县里传开后,大家都被林妈妈认“贼”做子的义举所感动,纷纷都来店里照顾生意,镇里的人都把这几家汤圆店称为“新生”汤圆店。你说,“林记”汤圆店生意能不红火吗?
  编后:在呼唤真爱的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林妈那样,用博大、宽容的心胸真诚地去关心促进每一位“迷途羔羊”的心灵成长,而不是用鄙视、冷漠的态度将其再次推入深渊,那么,这些“雾都孤儿”一定会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编辑/杨涛军
  
其他文献
胖墩墩的老鲁果真人如其姓,我刚分到局里上班没几天,便领教了老鲁那打呼噜的真功夫,要给他的呼噜定个级的话,准能上吉尼斯世界纪律。  一日,局领导都到县政府开会去了,我正忙着起草一份局里要下发的文件,忽然隔壁会议室里传出一阵阵古怪的声音,直搅得我无法往下写。我出去推开半掩着的门,原来是老鲁,也许太困了,他正躺在沙发上打呼噜呢。我还没见识过那种雷霆万钧、气壮山河的呼噜声,便好奇地驻足观看,只见他每吸气,
期刊
下班前,幸运的的电话莫过于老公约我出去吃晚饭。忙了一天,这时不仅可以省却回家锅碗瓢盆的劳作,而且一家三口以整体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夫贤妻媚小儿娇,再来点场面上的小客套,在女人的感觉里,这是怡情养心的一件乐事了。  只不过这样的机率少之又少,通常的情况是忙好了晚饭,老公却迟迟不肯露面。这时的电话一响,十有八九是他简短的通告:晚上加班,不回来吃饭了。  我知道,他这一去,耗时绝非吃顿晚饭那样简单,不到
期刊
我叫王建,今年31岁,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家里有羊,但是并不富裕。我总是想出来看看,不愿将一辈子交给没完没了的放羊生涯。  1995年6月17日,是我的生日。在家乡,过生日是件很重要的事,家里支了酒场,请来了亲朋好友痛饮像火一样的“骆驼酒”。酒过三杯,我对大伙宣布:“是爷们儿就要出去闯一闯,在家里窝着算什么?”当时大伙儿都以为我喝多了,笑着不以为然,没想到第二天我真的卷起了铺盖要走人。50多岁的
期刊
我承认我是性情中人。但我从未在性情的原野上放任自己。  那是在两年前的一个日子里。北京上空瘴气缭绕,把个北京人弄得气喘嘘嘘,胸闷难耐。雯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我的,由此也认准了我(直到现在我仍无法肯定她是否已读懂了我)。那天,电话至我的办公室时,我依旧如往常一样以一份记者的真诚接纳对方,雯搁下来一句话:“你是鸿哥吗?我找你找得好辛苦,整整花了半个月的功夫。晚上7点你在办公室等我的电话。”根本不允置否,
期刊
起初,丈夫并没有在意妻子的变化。那台电脑是丈夫送的,网也是丈夫让上的。丈夫一直忙着做生意赚钱,回来时总是载着满身的星辉散着满身的酒气。妻子说,我一个人在家很寂寞。丈夫说,那就找人打打牌。妻子说,可我不爱那个。后来丈夫就买了台电脑来,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很多游戏光盘。可是没过多久,妻子就把所有的游戏都玩完了,她说,没意思,真没意思。丈夫说,怎么没意思?妻子说,没感情,没交流,都是些死的东西。丈夫说,我不
期刊
“面的”已消失在北京的街头,成为历史。对于开了整整四年“面的”的我,看着它的出生,望着它的消失,依依恋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四年来我风里来雨里去,驾驶着心爱的“面的”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车厢里的各色人等不计其数,甜酸苦辣、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初遇吸毒者一天中午,在北太平庄一30岁左右的男子打车去工体西路。此人上车后,掏出一块口香糖,将糖扔掉后,把包糖的锡纸在大腿上拂平,而后掏出一个小白纸包,小
期刊
莹已近不惑之年,她身上铭刻着八十年代初的青年人所特有的印记,她对生活的态度十分严肃,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任何事情都尽可能做到最好。客观地讲,她是那种让丈夫放心、让亲戚和朋友可以信赖的好女人。  莹长得不太漂亮,163米的个头,微胖,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看上去精明而自信。  莹与亮相识在1991年春天,由于工作关系,时常见面。亮英俊健谈,属于那种哗众取宠的男人。他的风趣、幽默曾带给莹无尽的快乐
期刊
我一直以为,在鼠标与键盘构架的游戏规则中,我和八桂剑客的“结合”只是逢场作戏闹着好玩,何况一开始就明确达成不必认真的“洞房协议”。当爱如潮涌时,我却陡然发现:其实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空间里,我的爱情仍然是输不起的啊!  婚姻低潮:    我钻进网里观看另类爱情风景    在没触网之前,我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初恋。  我和阿赞是在旅途中“艳遇”的。那次桂林笔会之行,高高帅帅的阿赞不经意间闯进我的视线,我眼
期刊
1995年,年仅13岁的韩影和父亲带着梦想一起从安徽来到郑州治病,谁料想,病情不但未减轻,双腿反而瘫痪。为了求学,打工的父亲每天行走几十里背送她上学、回家,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她的奋斗历程交织着苦难、理想、亲情,她给我们的启示永远超过故事本身。  母亲病故后,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头猪卖了320元钱才买了口棺材1982年12月,安徽省临泉县田桥乡朱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一个女婴呱呱落地,这个新生命
期刊
我9岁那年,父亲忽然有了一次去市里出差的机会。  那时父亲在一所村小学做教导主任,母亲是普通农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肉菜,更不用说上饭店了。父亲每次去乡里开会,总是带着母亲做好的玉米面饼子,中午就着开水吃,省下1元钱的出差补助以补贴家用。父亲因此一度闻名乡里。  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去过市里,坐过火车呢!在我的软磨硬泡与母亲的帮助下,父亲终于答应带我去,条件是我必须听话,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