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之所以“新”,那是因为它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课程改革了,学校的管理必然也要随之改革。而只有构建学习型学校、科研型学校和信息化学校,才能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学校也才能与时俱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断迈出健康发展的新步伐。
  构建学习型学校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全新的教育变革。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将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将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型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学习将成为教师生活的基本方式,成为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学习型学校将成为现代学校的代名词。
  1.确定“终身学习”理念。在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应充分发挥己有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终身學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学校成员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责任。
  2.打造“学习型”班子。没有“学习型”领导班子,也就带不出“学习型”的学校。学校要从上至下有一种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校长首先就应成为“学习型”的校长。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引用了江苏省张港市高级中学高万祥校长的坦言:“面对学生,面对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对知识信息的爆炸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我时时有被掏空的感觉。”因此,我努力充实自己,而读书正是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最好办法。这段话,诠释了高万详校长“永远是一个学习型校长”的思想境界,也给千千万万的校长以有益的启示。
  3.构建学习型机制。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学习机制,它应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灵活的、自觉的学习机制。因此,各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宽松的、有利于学校成员之间及时沟通、交流和讨论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务处、教研组、总务处、办公室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建立各种学习小组,利用“校本教研”的机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制度,开展经常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制度,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自觉行为。同时,建构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短期培训与长效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研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及研讨的多元化组织学习途径,形成校内成员人人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
  4.扩大学习网络。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黑板纸、校园网及各项活动等学习宣传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开放式的全员学习教育网络。同时,在办公室放置教师自制的教具、相关教学资料以及教育报刊、教师的论文、“校本教研”成果、经验总结等材料,实现资源共享,以适应并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5.健全学习型体系。通过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体系,形成学历教育和专业继续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教师学习系统。在这个学习系统中,让学校每位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尊重教师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本体性知识不断拓宽、条件性知识不断提升、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
  6.建立学习的激励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需要建立并完善鼓励、倡导主动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科学激励机制。学校要通过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队的学习潜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型学校建设不仅是现代校长发展学校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自身生存的内在需要。校长必须认识到信息时代成功者将是那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一些的组织和个人。作为一个组织,学校之间的竞争,能否真正体现教师的意义,取决于学校的学习组织能力与学校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校长在建设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努力让每个愿意学习的人有更多学习的机会,让不愿意学习的人也变得愿意学习。
  
  构建科研型学校
  要解决学校面临的复杂和深层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认识上,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的研究。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用教育科研手段研究并解决面临的问题,才能使学校的管理符合教育规律,形成科学的发展轨迹。
  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就要对现有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反思。不少学校都在做课题研究,大至国家立项课题,小到县教育部门立项课题,一申报就被立项,一验收就有成果。但是,学校并没有因课题研究而发展。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研究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学校把参加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时尚,作为总结汇报、创示范争达标的条件,只有形式而没有实效。
  二是缺乏理论指导。学校的科研课题,受限于教师自身的素养,在研究中难以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实际上没有达到治本的目的。
  三是科研成果异化。多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一谈到成果就是写论文,把论文等同于成果,导致立项课题缺乏实质的研究过程,失去了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四是研究方法单一。许多学校即使对立项课题有研究,也更多的是停留在观察表面现象、研究书面资料上,对教育问题只作分析性的定性叙述,没有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和调查研究,实效性差,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就是要引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就是要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在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按照科学的教育教研方法,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只有这样,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在教育科研中得到解决,学校也才能在教育科研中得到发展。
  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分析教育问题。由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再从现象中挖掘课题,这样才能使研究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实际,才能促进学校发展。
  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就是要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随着学习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师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者,而是研究者,要学习并研究教学的规程。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的宣传和普及,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要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师资培训的一门必修课程,大力倡导“学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就是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科研兴校并把教育科研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机制。一是在学校有限的经费中确保教育科研的需要。如购买学习资料,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供经费等。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如评选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奖励教师的科研成果等,把此项工作与评先、晋级、评职称挂钩。三是规范教育科研行为。在教育科研中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杜绝虚假研究、功利研究;严格规范研究程序,加强对研究过程的跟踪。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推广机制。学校要把教育科研作为发展性评价的内容,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并推广,鼓励教师寻找教学改革中的优秀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时间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教育科研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信息化学校
  第一、校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己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代之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相信人自身强大的学习潜能。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课程资源,以培养搜集、分析、筛选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校长需要转变观念,主动变革办学模式,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
  第二、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并蕴涵着人的高级智慧,校长在办学中应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校长要善于拓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根据适当超前,分期实施的原则,通过商家垫资、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方式,高起点搭建硬件框架。如局域网、校园网等,力求功能齐全、容量充足;要有高度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信息支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等综合性信息化体系。同时要坚持着眼于发展搞建设,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学校实际、建设规模与办学效益、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的关系,使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得到有效发展。
  第三、要以发展的眼光建设高水平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学校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但目前一些学校仍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添置、轻应用现象,导致软件滞后、资源贫乏、硬件浪费现象的发生。
  因此,校长在重视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善于抓好软件建设,以构建高水平、实效性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加强学校自身教育信息资源与软件(包括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学科资源库)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辟网上论坛、虚拟实验室等。要主动加盟国内基础教育网站,不断丰富网络资源,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要。福建南安洪濑中心小学,利用“校校通”资源,建立网上教研系统,开展虚拟教研,为农村边远学校提供了专业支持。目前,利用网上进行交流研讨己成为农村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第四、要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素养。没有一支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的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将成为一句空话。因为教育信息化是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程度。因此,校长要加强教师培训,营造一种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日常办公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第五、要切实落实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術教育己成为中小学课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但仍有不少学校未能深刻认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课当成劳技课,当成收取学生“上机费”的工具,使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课程中处于一种次要地位。为此,校长在发展学校信息化体系时,要做到开足上好信息技术必修课。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学校还可以借助“科技文化艺术节”、“信息学奥赛”等载体,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吸引力。
  (作者系陕西山阳县城区第二小学校长)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编者按:现代学校管理的多重性、复杂性,要求每一位学校管理者要以科学为依据,用自己的管理智慧,管理经验及管理魄力,在办学模式,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研究,不辜负历史所赋予神圣的教育使命。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刊征集了学校管理的创新做法,与读者一起探微学校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希望。同样,创新
期刊
我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自我思维和再学习的一种有益活动。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到底什么是反思呢?我的理解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梳理,将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师生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疏漏、失误之处记录下来,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并加以理性思考
期刊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的存在基础,能够实现学生道德认知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型,进而将道德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通过自我约束作用让学生积极遵循道德情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智育化导致对道德情感的认知不足,这就需要将道德情感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
阳谷县阿城中学始终以“创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促进每位师生的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抓质量,重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像,以严谨的教风带动学风,以扎实的学风促进教风,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近年来学校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研究,加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成效显著。  建立健全研究活动组织机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工作,首先成立了由校长领导
期刊
档案工作的基本宗旨和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注重档案的利用价值,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树立起学校档案为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认真分析教育教学的发展前景,使档案工作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信息,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做好档案基础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工作这个环节。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要及时
期刊
摘 要:传统微生物学教学模式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联系不紧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在教学内容、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传统微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通过全方位强化课程知识应用、技术应用和知识创新应用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全过程培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吻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应
编者按: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的德育工作是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愈显乏力,班级德育管理的改革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该部分展示了一线教师关于班级与德育管理的经验或思考,以期拓展班级德育管理的新视野。    也许有许多班主任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及前面的学生好教育,好管理,尤其是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那时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对于切实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研究,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从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着手,基于课堂讲授、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和课外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将政治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家国情怀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政育人元素充分融入课程教学
问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目标管理思想。所谓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前沿课题。办学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对人的管理重在激励。其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目标;其核心是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定,提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成
期刊
东街小学位于长治市东大街,处于市区文化中心地段。始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64平方米,是一所六年四轨制小学,附设一所幼儿园。全校共有28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110名,全部为专科以上学历。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十五’成果调研先进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校本研训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民主管理模范单位”“绿色学校”“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巾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