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9月,在学校研修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校的校本研修从无到有,从不知到有所了解,直至今天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种风气,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研修思路。
  综合他人的经验,校本研修或校本培训的模式可以说多种多样,各有所长,各有关注的重点,并且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一年多来我们曾经尝试过一些方法,如专题讲座式、专家会诊式、观摩研讨式等等,收效不大。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在研修实践中经过认真的探索总结,现已基本形成了一种以“制度制约下的以互助自修反思为主,专家引领、观摩研讨为辅”的研修模式。
  制度制约——指的是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的各项制度,并在研修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改进。如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为研修工作提供一个大的方向和行动依据,在此制度下细化为集体备课制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度、教师个人成长记录填写制度,以及教科研考评制度等,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研修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及时的纠正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及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对每个教师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同时制度的制定要保证它的可行性,切不可为了有制度而建立制度。
  互助自修反思——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以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为主进行教师间的交流。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有计划、有问题、有记录”,扎实开展。同时对于各种研修活动中所出的课都必须经过集体备课的仔细推敲,使得所出的课能够起到交流经验,推广典型、解决问题的作用。在互助方面,提倡形式的多样化,如以个人博客的形式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上论坛,在这个平台上,广大的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积极的倡导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共同提高;二是在互助的同时广泛的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教师们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多听课学习。每个假期和每学期,学校都将老师们的读书心得体会汇编成册,把读书的感受与大家共享,也就是自修。自修是在岗工作人员的主要学习方式,只有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才可能进行一定量的集体学习,这也是我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自修是研修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自修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为做好教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反思不断的发现问题,在同伴的互助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过程。教师们在学校统一下发的笔记本上及时的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并将其中重要或疑惑部分拿到论坛上与大家交流,通过交流得到了再次的学习与提升。
  这种方式不需要专门的时间和场所,这对于每天忙于教学、班级事务的教师来讲也是很适合的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广大教师已经对这种方式有了很好的认同,并能够自觉的参与进来。自修、反思、互助,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习惯,教师们也很乐于此道。
  门内的天地毕竟太小,若想了解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知识,就必须走出去,因此在互助自修反思的同时,积极的给广大教师创造各种机会走出去或请进来,也是不断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不可缺少的途径。专家引领、观摩研讨是非常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快捷方式。专家引领,领什么?专家的引领,一定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研修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从较高的理论层次给广大教师和学校的组织者指引一个方向,起到一种引路的作用,所以一定不要为了引领而引领。
  模式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方向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有了一种模式,研修工作也就有了一种基本的思路,但模式并不是万能的,一成不变的,决不能被模式紧紧的束缚住,必要时应该敢于打破某种既定的模式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日,农业部召开会议,总结分析上半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加大防灾抗灾力度,强化田间管理,立足抗灾夺丰收。统筹推进生猪、牛奶、水产品、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及早谋划好秋冬种生产。二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文章就民用建筑的等电位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等电位联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防电击等电位联接和防雷击等电位联接。针对当前两种等电位联接方式设计及施工中的等电位设计缺
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关键。笔者三年来大胆实践,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就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和探究目标的确立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也会提出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契机。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并不是把课上要探究的问题全部提出来,而是把学生
反胶束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的与正胶束结构相反的含水聚集体。本文对四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反胶束在提取大豆蛋白质方面进行了研究,首
本文结合细致环节的搭接技巧进行逐层拆解验证,希望能够为后期规模化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满足高质量的混凝土应用绩效标准,进一步完善特定动力能源的科学利用成果价值效
新课改已经实行几年了,但究竟什么是新课改,怎样认识新课改,如何培养数学情趣,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  一、对新课改的认识  新课改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让老师能够运用全新的教育数学理念去实绝数学活动。它不同于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数学材料,提倡学生自主
数学“双基”指的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不仅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向更高的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形成其他能力所必备的基础。因此,不仅要重视落实“双基”,而且更要重视落实“双基”方法的探索。    一、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双基”、能力和智力、思想品质教育)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其中,“双基”教学是实
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用带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检测蜂王浆中的5种QNs,具有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试剂用量少、检测成本低的特点。方法检测限为氧氟沙星5μg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实施新课程以来,既看到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新课程一致,是新课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实际问题
日前,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现场路演在中关村举行。经过前期专家评委的初评,本次路演活动共有来自北京市11个区的25个优秀项目参与,涉及农业科技、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农村手工艺等领域,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农村實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成果。  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类型目前主要集中在生产型和技能带动型方面,经营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较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