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设计的四个层次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中的辅助器,更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实现手段。因此,练习设计必须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那么,如何设计好每节课的练习呢?
  
  一、设计有情境的准备练习
  
  有情境的准备练习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逐题类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创设了白雪公主和智慧爷爷在中秋节赏月的情景,智慧爷爷请同学们帮忙分点心的准备练习:①把4个苹果,分给2人,每人能分几个?②把2个梨分给2人,平均每人分几个?③把一个月饼分给2人,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这样,既复习了“平均分”的含义,又为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使课堂教学有了愉快的开端。
  
  二、设计有创意的尝试练习
  
  有创意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并能诱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去探索新知,能使学生在疑惑处得到启发,在思路阻塞处得到疏通,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效果。而有创意的尝试练习在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获取新知识,同时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的尝试练习,先发给小组答题卡,然后让各小组分头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找出圆的各种特征,最后通过交流、验证得出圆的特征,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尝试练习中认识了圆,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设计有新意的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后,为巩固这些新知识而设计的练习,它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进而形成能力。巩固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这一练习中得到发展,练习设计也要注重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如在教学“100以内数进位加法时”可这样进行练习设计:第一层“找朋友”练习,27+45=():①62、②22、③72,第二层“勇夺冠军”的游戏比赛,第三层“包公断案的判断题,如:①69+19-7=81()②100-25-25=100-(25+25)=50()③29-11+22=29+22-11=40( )这样有层次的交换练习的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四、设计有挑战性的发展练习
  
  发展练习是学生已掌握新知识后,为发展思维而设计的练习。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使一堂课的结尾出彩。让学生在有挑战性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美丽神奇的圆的世界,并用语言激励学生和小精灵挑战。首先利用圆的特征完成几道组合图形练习,只有说出正确答案才能破“圆的世界”门的密码,小精灵才能把门打开,接着再进入殿堂,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圆形图案和建筑。真正进入了“圆的世界”。小精灵再发出挑战,招聘“设计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创造出圆的作品等。这样学生不仅对圆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而且从中不断地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作者单位:南城县盱江小学)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sungongw@126.com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不同合金的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前和修复后不同时期的临床指标观察和龈沟液(GCF)的量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总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内冠合
教科书选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各设区市对选用教科书都非常重视。各设区市分别于2005年~2006年成立了市县两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用委员会,主任都由当地教育局一把手担任,并按照教育部要求,吸收教师、教研员、校长及其他教育行政人员和家长参与。每次选用教材之前都要召开教育局分管领导、基教科、教研室和部分学校校长会议,征求学校、教师、教研员对教科书使用的意见,布置下一学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鼓励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问的目的不应该是发现知道正确答案的学生,而应该是“生成”一个知道如何理解问题的学生,并通过追问,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课堂提问过程的模式    引入:在此阶段教
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使形、情、境、理融为一体,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出现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于是,我将这一形象美丽的景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