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影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f30311320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语文课堂,大多由师生活动组成。老师的点拨讲解不乏精辟之语,学生的思考探究也不乏独到之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是明显的,就像每日必吃的饭菜,它的营养是充足的。可是,节节如此,餐餐若斯,再好的口味也会腻烦,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换一换口味,让电影走进课堂。电影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只教课文的格局。
  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影视作品。语文课堂要放电影,放什么电影呢?笔者认为,所放影片要依托课文,脱离课文的影片犹如无本之木。放映的电影要遵循与课文内容相似、主题相近的原则。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文学的叙事,电影在造型中叙事,如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孙道临导演的《雷雨》就是根据曹禺原著改编的;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岑范导演的《阿Q正传》就是根据鲁迅原著改编的;1954年英国、意大利合作拍摄、劳伦斯·哈维、苏珊·仙托主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根据莎士比亚原著改编的。这些都是很好的的教学电影,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都可以组织学生观赏。
  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能改编成电影,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改编成电影。电影是吸收、借鉴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的表现手法与精神,渗透矛盾冲突、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诗的意象意境的综合艺术。选入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是难以进行剧本改编的:诗歌缺乏矛盾冲突和情节结构,写景散文缺乏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电影能再现原著的形,也能再现课文的神。课堂放映的电影要契合课文的主题。在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中,作者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双腿残废,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他时,他至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疲惫的双眼;对照地坛荒芜而不衰败的景象,作者感悟到“我残疾但不能颓废”,应该像地坛那样,让生命张扬出活力;对照母亲苦难坚强的一生,作者明白了自己应该像母亲那样勇敢坚强地面对人生的不幸,让“坎坷”灿烂。因为史铁生的经历没有被改编成电影,所以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再现课文内容。
  电影与语文教学都是艺术。前者是视听的艺术,后者是感悟思维的艺术。当电影走进语文课堂时,学生就在视听享受的过程中进行感悟,这样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文是“斑”,电影是“豹”。电影走进课堂,就是将课文节选这个局部放在电影全篇这个整体里观照。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时,我们提倡读原著。但在现阶段的教育形势下,一方面,学生的精力有限,各科学习任务量大,读原著成了奢侈;另一方面,就算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不可能读到选作教材篇目的所有原著。电影在这样的情势下走进了课堂。虽然在课堂上教师对全部剧情进行了介绍,但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个模糊粗略的印象,时间一久,学生连这点印象都没有了,电影让学生更鲜活地了解了故事情节。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节选)》,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忧郁和延宕是世界文学领域对哈姆莱特比较一致的评价,没看过全剧是无法理解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课文节选部分的体现不充分的,在不了解前情的情况下分析出来的哈姆莱特是单薄的。
  电影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课堂。以文本教学为主的课堂将重点放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较多地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电影的课堂将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部分摆在突出的位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作者弗罗姆理性地阐述了母爱和父爱的特点: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文中也谈到两种爱: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篇文章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筛选出重要信息,更要让学生感受理解到父母对子女或显或隐的爱以及正确面对学生时代的爱。课文上完,我播放了电影《山楂树之恋》,让学生通过电影理解:静秋母亲对静秋的严格要求是因为爱;静秋与老三的山楂树之恋美在热烈而理智、纯净却成熟。电影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性、理性材料,教师要在影片解读中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现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画面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叙事过程的理解能力明显优于以往的学生。电影之于学生,既是朋友又是老师。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几部影片,就如久旱的田地洒下甘霖。电影让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让教学在轻松地氛围中展开,更让他们在电影中得到收获。
  
  熊芳,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学习更加重要,但是由于收到很多因素的印象,初中英语学习中困难较多.因此,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
期刊
文学作品赏析课是我们近两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资源拓展课型,该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关注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该课型更适合在高二阶段开设,因为该阶段学生有一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來。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所领悟到的一点提问艺术。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
目前,思维导图是初中多种学科都在使用的教学方法,其方法通过把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更方便学生记忆的一种简单又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英语学科是学生接触英语的重要阶
期刊
随着现代音乐形式的全面发展,各种音乐表达形式相继而出,其中,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化舞台艺术,与传统声乐演唱有着不同的综合演绎功能,因此,从两者艺术表达的不同层面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4月8日至11日,福建省教育厅2011年名师“送培下乡”活动暨福建省首届“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學观摩与研讨活动在三明市大田县举行。此次活动包括观摩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内容。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全县推广以“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余文森、王永、陈国平等专家多次到我县指导教学改革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以下是我在一线课改教学中,对
大提琴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传入中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大提琴艺术从无到有,从贫瘠到丰富,至今天已然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但是相比于声乐和钢琴艺术来说,其在普及和发
英语学科作为所有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所在.目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英语的
期刊
摘 要:子腊村是一个纯苗族古村落,其积淀了深厚的苗族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子腊居民日常生活与劳作的地方,更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人们对祖先的信仰、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都充分体现出来。子腊村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的基本形态,为人文和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子腊;古村落;房屋建筑  1 子腊村的地理环境和形态特征  子腊村位于湖南省的西部,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