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能够锻炼到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构建显得越来越必要,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探究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中绝对少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指的就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有目标但不知如何实现”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们对于所学的新知识无法利用认知水平进行有效接受时,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性的状态.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探究课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认知水平,从旧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太难,避免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太简单,压抑学生们的征服欲,一定要设置好问题梯度,帮助学生们大胆探究新课题.
  比如说,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是否在生活中见到过活着的带鱼吗?为什么大家见不到活着的带鱼呢?这个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解释带鱼生活在深海,深海的压强要远远大于大气压强,出海的带鱼会胀死就能够解释压强对于实际生活的一种意义.再比如说广口瓶吞蛋等都是解释大气压强的经典实验,这些小实验能够帮助教师构建起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提问,提出合理假设
  在物理学中的假设通常是建立在物理现象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依据,通过一些特定的归纳和对比来进行.教师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假设一些说法,让学生们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总结,塑造学生们的思维创造性.
  比如说在进行“重力加速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假设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大小和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有关,然后由学生们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最终验证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和辅助者,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们理论指导以及细节的提醒,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锻炼动手能力.
  3设计探究方案,学生自主实验
  在探究学习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方案是由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设计的,学生们要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以及物理实验的精密性,在整个的物理探究过程中,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是学生们对于整个实验的思路,以及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对每一个学生的方案进行精心的评论分析,最终挑选出科学合理又具备创新性的方案.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一个大的物理探究环境,旨在引导学生们自主理清物理规律、实验原理,并且鼓励同学们敢于质疑,勤于探究,不迷信权威,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比如说,在“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们进行自主实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们提供使用的平台和器材,让学生们利用红外线和方玻璃来亲眼见证光的反射和折射.
  4组织交流探讨,归纳总结规律
  交流探讨是构建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必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物理课题、实验方案、操作程序、情感态度、实验方法,一直到思维过程等各个方面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学生们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加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塑造成整体化的感觉,更加条理化和清晰化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们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性升华.
  例如,在进行“声现象”的知识点归纳过程中,会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速度、声音的传播、噪声的分类等等,在整个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先知道学生们提出问题,列出提纲,然后结合实验事实来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争辩、推理和反思,通过各类实验将课本上得到的对物理新知识粗浅的认识描粗、描重,形成一个全新的坚实的知识系统,同时,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为学生们增加一点难度,比如说,可以提出声速的测算,一道经典的例题就是,在山间鸣笛,通过回声的时间来测定距离,这不仅是对物理知识的考验,更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加强了学生们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适当的难度能够强化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运用,不仅巩固了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们对于物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培养和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如通过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实验加推理的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2.3注重双基的教学——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课堂教学,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开放性,探究性题型的训练,注意与生活热点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总之,我们要注重物理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课堂情境要更贴近学生实际,切中学习目标,课堂评价要及时,注重课堂知识的反馈,增加课堂小练习,当堂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努力使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能力和自主分析习惯,重在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5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5.1教师提升理念,注意新旧教材差异   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们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探究性意识,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版的教材当中,设置了更多的实验课程,内容上同老版教材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教学的侧重点上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比如说,在进行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探究过程中,欧姆定律的结论是从U-I图中得出的,这与老教材相比更加地直观和具体.在欧姆定律的应用过程中,探究小灯泡电阻测量的过程中,老教材介绍的测量阻值是一个办法,但是新教材则是通过测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电阻来比较阻值是否相同,更加重视探究的重要性.
  5.2课上重视展示,教师精准总结
  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同学们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成果共享,让同学们学会不同的探究方法和实验理念,另一方面,这种展示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探究热情,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更加细化物理实验.比如说,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过程中,由于每组学生们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不同,就会导致每一组学生的实验结果有所不同,学生们在展示了数据结果之后,经过分析、比较达成共识,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探究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教师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成果展示的组织,以及用合适的实际引导学生们学会总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炼出学生们的学习重点.
  5.3利用多媒体,把握时机和尺度
  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实验不能在实验室实现,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展现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比如说焰色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引发了学生们对焰色实验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多媒体来展现焰色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焰色实验十分美观的反应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程度,不能够让学生们过度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自由氛围中,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正确引导课堂的教学进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正确地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要投身实验,不仅要关注实验,更是要学会如何从实验的过程中寻求真理,总结知识点,并且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物理最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本身就具备极强的探究性质,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希望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其他文献
2010年我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0)一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管理者3个项目,7个学科,实际培训学员1026人。培训结束,学员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达95%以上。下面围绕“有
物理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 、意志等 )和教学中物理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等)而构成的一定教学氛围和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境,就是要将教学信息置于一个新颖、奇特、有趣的特定环境中,学生一旦进入这样的环境,可以很快进地激起强烈的学习情绪,对其中的新问题很快做出反应.物理情境的建立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贴近于实际生活和生产,更
期刊
冬天要给小朋友们写信,用雪花当信纸,请北风爷爷当邮递员。慢悠悠的邮递员,从早上走到晚上,从晚上走到午夜,才到达目的地。
英语中表示“好”的单词常见的有:good, well, nice, fine, OK等。这些词意思相近,但用法有别。现简析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good一般用作形容词,常表示以下几种情况:  1. 表示事物具有良好的性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例如:  What a good cake!多么好的蛋糕啊!(指蛋糕可口)  That is a good knife. 那是一把好刀。(指刀锋
案例  师:大气压强存在吗?  生:存在!  师:能用实验证明吗?  生:“能!”  学生做课本的纸片托水实验,成功后得意洋洋的准备走下讲台.  师:请解析你的实验怎么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  生:……(无语)  然后“课本就是这么说的!”——我无语!  这是去年6月,笔者进行《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第一节的讲授的一个场景.  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时.笔者首先播放了整个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然后问:“1标准大
运动现象无所不在,是一个及其普遍的物理现象,学生很容易养成从现象出发,用事物的表象代替本质,用外部联系代替内在联系.学生虽然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不够全面,尤其对
我梦见……一自己躲在幸福的怀抱里慢慢地陶醉……是幸福让我感受到夏日般的温暖每当看见别人身上洋溢的幸福时总抱怨那为什么不是自己的。
1问题的提出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假设结论.对于学生猜想的可能因素,如何处理?仅选择其中的部分因素进行探究有说服力吗?学生有可能认为没有探究的因素也有影响,为什么不探究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老师提出:“有些因素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将来的学习阶段可以得到解决.”还有教师说:“在听课时,注意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他们在别人提出了影响因素后,只是
Unit 3  1. These are my friends. 这些是我的朋友们。  Those are my brothers. 那些是我的兄弟们。  当介绍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时,可用“These are…(这些是……)”或“Those are…(那些是……)”。these和those作主语时,后面的be动词要用are,动词后面的名词也要用复数形式,以保持数的一致。如:  These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