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倡导人的全面发展下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形势下历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前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推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对自己的理想、前途、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在道德上的失衡等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地位。
  新《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科的性质界定为人文学科,意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人格魅力”是一个尊严、价值、性格和道德品质中特别吸引人的一种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正确的价值观、专注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和健康的心理而升华起来的,在长期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止感悟和不断完善而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总和。在校园经常会听到学生间这样谈论“我喜欢某某老师,所以我也喜欢上他的课。”“我最讨厌上某某的课,因为我不喜欢某某老师。”看似简单幼稚的谈话,却反映学生是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他们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因此,教师应该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开启学生的智慧,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人来建树,种什么'种子'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这就是种子的本性”。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教师人格魅力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人格的表现、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人格是可以塑造的,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以自身健康的人格魅力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氛围,就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课堂氛围就是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氛和情调。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健康的心理只能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只有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去营造一个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呢?
  第一,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地位是平等的,因而也是民主的。教师应丢掉“师道尊严”面具的束缚,摆正师生关系,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学生,在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不良的刺激,如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差生等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心情舒肠,学习积极性高。
  第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构建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让学生思维活跃,处处闪耀火花,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是主导,是为学生服务的。
  第三,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地位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入门的老师,但是如果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有较高的智力,学习效果仍然不佳,更谈不上营建和谐宽松的课堂。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想学、爱学、会学,甚至是渴盼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兴趣因素,开辟出多元化的激发途径,如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模拟历史情景﹑开展历史知识竟赛﹑开展历史活动课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直接动因。如我在讲述《天京变乱》一节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比豪华的天王府.把课堂变成表演情景剧“杨秀清逼宫”。
  
  3科学处理历史教材,找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发展学生健全人格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特定阶段,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意志品质的塑造、人格的健全的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或事例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因为历史家治史常常给人以道德的教训。不肖说,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儿童的道德教材,以灌输善良的品质。”在历史教材中,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知识内容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部分和优秀的历史人物方面,但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以及意识的强弱。如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引用孟子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劝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亡吴国的故事、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故事,通过以古人的坎坷经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可引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以其屡战屡败而屡战的斗志,终于推翻清朝,完成革命夙愿,被世人尊称为“国父”事迹去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可以引用钱学森不计较个有得失冲破美国重重阻力最终归国的的爱国言行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中,是适应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增强责任意识,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在教学中有意的、有目的的渗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4年版
  [2]《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刘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历史创新教法》雒启坤主编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4]《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
  [5]《新课程中的初中历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浅议》作者黄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工科院校学生进行材料力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对于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限性,提出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调整实验流程,实验工程化,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就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1引言    目前,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除了金
期刊
【摘要】轻微自闭症儿童既不同于自闭症患者又异于正常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其特点,积极学习有关特殊教育理论,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特别的耐心,采用多次反复法、一对一指导法、游戏活动法、适时奖励法进行教育,努力帮助其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使其能够接受普通教育,达到普通小学生的状态,成为一个正常儿童。  【关键词】小学;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    2008年秋季,我接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班上有个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和技能型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与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
期刊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因语文的基础性而为更多的人所瞩目,多年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任何人也不能随意抹杀的。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产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湖北省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山区穷县。全县现有18个乡(镇)、场(区),各级各类学校163所,专任教师4102人。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专任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很难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已经参加过新课程、新课标培训的教师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形成学用“两张皮”现象,致使少数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学设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研究,初步设计了观察操作型、演说交际型、读写积累型、采辑编创型、考察探究型五种实践性作业类型。语文作业因实践而精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类型;开放;探究;合作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中的支架式教学法,借助“脚手架”搭建概念框架,帮助学习者从一个发展区攀升到一个发展区。本文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借助支架教学法探索《出纳实务》的教学,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当前知识的建构提供有效支持和帮助,直至无须教师指导也能在出纳岗位技能的知识框架中继续攀升。  【关键词】支架教学法;有效教学;知识攀升    1引言    
期刊
中国烹饪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文化中,一个是烹饪,一个是中医,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当今社会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即将是烹饪文化的执行者、美食艺术的设计者。但是,部分学校只重视具体的技术操作,而忽视了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学,认为学文化是与做菜无关的事情,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  从表面上看来,文化程度的高低似乎与做菜没多大关系。传统观点来看,烹饪以手工操作为主,被视为体力劳动。然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悟性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及学生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读中悟”来实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这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旨,即悟“形”;重点研读,通过深思探究,获得多维的审美体验,即悟“意”;再读课文,通过深入体会,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同化、人格的升华,达到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即悟“情”、悟
期刊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不断发展,新事物、新观点也在不断涌现,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课堂争论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加以精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