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纸上听剧声,也织文言新霓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的故事情节都非常具体详细,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笔者对初中阶段6册课本中的文言文适用教学形式进行了粗略的整理,整理出相当一部分具备强烈的矛盾冲突、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可编演性的文章。于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使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表演法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加上自己的诠释、演绎,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方法。编演课本剧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考察,其中包括学生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思维反应能力、审美能力、对文化的感悟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演能力等,这些能力,与最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实践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奋斗在一线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的老师,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我尝试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成为文言文的主人,学生广泛参与到课文情景中,自编自演,同编同演,让文言文的课堂热闹起来,让文中的思想和现代思想碰撞起来。借课本剧编排表演来激发兴趣,深化对文言知识的理解,感悟,运用。
   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和“课本剧表演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要聚焦点,在相关理论和对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开展课本剧教学的现状调查基础上,发掘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此项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并据此开展实践活动。笔者对统编教本教材中的部分文言文做了尝试性的实践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因为表演而发生了改变,有的时候老师是导演,学生既是编剧又是演员,而有的时候老师是编剧,学生就变成了导演和演员,甚至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都是演员。用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形体直观教学作为强化重难点手段,文言课堂的活力在表演法教学中得到了激情焕发。
   一、我是编剧:剧本改编,厘清情节
   学生《卖油翁》课本剧改编稿:
   【历史背景】
   时间:公元990年
   地点:宋朝武状元陈尧咨自家院子
   人物:陈尧咨及其书童,卖油翁
   【第一幕】
   (旁白: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叫陈尧咨的人,这个人非常擅于射箭,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没有能与他的箭术相媲美之人,也常因此自夸)(陈尧咨出场)
   陈尧咨:我呢,叫陈尧咨。我射箭可是百发百中,我敢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高傲)
   (旁白:陈尧咨对书童说)
   陈尧咨:小青,拿弓箭来。
   小青:是,少爷。
   (旁白:陳尧咨很自信的拉开弓箭)
   小青:九环,十环,十环,九环……九环。少爷您太厉害了。(小青拍手笑道)
   【第二幕】
   (旁白:陈尧咨自信地点头,仿佛是在附和着小青的赞扬,继续射箭。这时一位年迈的老翁挑担子路过陈尧咨家的院子)
   卖油翁:卖油喽,上好的花生油,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通通都有,卖油喽卖油喽。
   (旁白:小青气愤的喊道)
   小青:你这老头,瞎嚷嚷什么啊,没看到我家少爷练箭吗?
   卖油翁:我卖油本就需大声喊叫,而且又不是在你家院里,如此待人,他人又怎会善待你。
   (旁白:陈尧咨瞥了一眼卖油翁,继续射箭,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陈尧咨问他)
   陈尧咨: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旁白:卖油翁说)
   卖油翁: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旁白:小青反驳道)
   小青:你这老头,吹什么吹,我们家少爷可是天下第一,岂是你这种凡人能比的?
   (旁白:陈尧咨赞同的点了点头)
   【第三幕】
   卖油翁:凭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悟出这个熟能生巧的道理。
   (旁白:卖油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上,然后用勺子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钱口注入,而铜钱却没有湿,小青蹲下去拿起铜钱左看右看,将铜钱递给陈尧咨,轻声说)
   小青:少爷,铜钱竟然没有湿!
   (旁白:陈尧咨不相信,将铜钱拿到手中,仔细观看,陈尧咨说)
   陈尧咨:老人家,你今天也让我明白艺无止境的道理。
   卖油翁: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第四幕】
   (旁白:陈尧咨笑了笑让卖油翁走了,卖油翁的声音在路上回荡……他的影子被夕阳越拉越长,直至消失……)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这篇《卖油翁》故事虽短(原文仅133字),但记叙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这里深入浅出,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的经典文言小品文。如果只是简单的翻译讲解这种“鸟类育雏”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就会很沉闷,学生也因此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笔者由此在这篇文章上进行了课本剧表演法的教学尝试。
   什么是课本剧呢?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成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务必要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课本剧改编是表演的前提,同时对学生的文言文预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写势必要做好更全面的预习工作。文言表演的预习不同于现代文预习,需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理顺情节。需要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需要查找有关材料,如参考录像带、录音带等,可以翻阅图书,也可以上网查询,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学习工具和自学的能力。比如上文学生改编的作品中,通过文字我们已经看到学生不仅关注到了几个实词(如“自矜”“睨”“微”),也重视了几个容易忽视的虚词(如“亦”“但”“安”)。但在改编之初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揣度人物语气,语言不符合人物性格,无肢体语言,台词生硬等,经过教师指导及多次改编,学生终于理解改编课本剧表演,不仅仅是简单的熟悉故事,背台词,更要注意结合作者知识及写作背景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文章主题。知背景、熟内容、明主题,是表演课本剧的前提。必要时可以加上肢体语言,用动作、肢体来诠释人物形象。学生在改编的剧本中增添了“小青”这个人物,通过小青的语言动作衬托出陈尧咨这个人物身上的傲气,不失为学生经过了个性化理解后较为创造性的一笔。    通过课本剧改编,学生完成了“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基于充分自主预习的前提下,训练了学生的改写能力,厘清了文章基本情节思路,清晰了人物说话语气及人物性格特点,大体掌握文章主题。
   二、我是导演:剧本梳理,释疑解惑
   《咏雪》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语言简洁,总共81字,人物众多,性格突出,扣人心弦。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导,让学生演,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例如,“与儿女论议”这句话中,“儿女”是一个古今异义字,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性部分,对文言实虚词的用法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文言词语的活用了,但课文内容则要求我们必须弄懂这类词语活用后的意义,否则就会望文生义,出现知识上的错误,把“儿女”错认为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但当学生用现代语言来重现这句话时,一说出来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谢朗和谢道韫是谢太傅的侄子和侄女。“儿女”这个词在古代中的意思比现在的意思有了扩大,包括儿女,也包括侄辈。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语法意义,而且更加明白了三个主角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的学生相当于导演的角色,在剧本改编完成将要演绎之前,敲定对剧本中个别字词的理解,人物关系的理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而这些原本需要老师教授的环节现今被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既解决了疑难问题,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我是演员:角色演绎,体味情感
   “人正是在活动的时候才进行思考,赋予情感,作出判断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体味文中人物的丰富情感,感受真善美,认识假恶丑,表演作为一种活动、一种手段就不能弃之不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是适合学生作课堂表演的,比如《范进中举》《陈涉世家》等,有的适合作整体的表演,有的则适合作片段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实现角色转换,在特定的情境里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揣摩人物复杂的心态,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记得我班学生在表演《孙权劝学》时,A学生饰演鲁肃,当演到鲁肃感叹吕蒙进步惊人时,原先坐着的他,忽然站起,睁大眼睛,用惊诧的神情直视对方,停顿数秒,做捋胡须状,然后大声夸赞:“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并竖起了大拇指。他用他的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演出鲁肃对吕蒙惊人进步的赞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再以《卖油翁》剧本表演为例,学生对“睨”这个字很陌生,光看着课本根本无法理解这个神情,即使课文已经注释出来,但依旧无法理解好,但是演员一演,就很清楚了,卖油翁的自信及对陈尧咨自我炫耀、狂妄自大的看不惯表露无遗。而文末“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学生对“笑”不是很理解,此处的“笑”是怎样一种笑呢?堂堂官员被一个老翁所羞辱教育,这样尴尬情况下为何陈尧咨还会“笑”呢?一个学生在演的时候演成了苦笑,也有学生演成了无所谓的笑,而理解较准确的学生则是演出了那种“有尴尬,有解嘲”的笑,不同的演绎有不同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点出陈尧咨性格中的通达爽快一面,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这个“笑”并理解其后这个“遣之”的动作。
   如此不断体验角色,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定会受到熏染,會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影响,作品人物的美好品质会渐渐融化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达到品德与情感的同化。
   四、我是观众:情节表演,强化记忆
   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材料比客观抽象的材料更易于记忆。我们大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自己亲自做过的或见过的事物,即使相隔数年,当时的情景也仍然记得特别清楚,而道听途说来的某一件事,天长日久,便会忘得一干二净。鉴于此,我们在背诵文章时,不妨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形象,借助表演加深记忆,实践证明,这是切实可行且富有成效的。
   如学习《核舟记》这篇文言文,对课文中的“船头坐三人”一段,学生都反映背诵起来有难度。尤其是“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以及“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等句子,很容易将“左”和“右”搞混,而且对鲁直的身体造型也颇感费神。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到位表演,学生会对人物的位置关系及身姿神态了然于心,大大加深了记忆。若背诵遇到遗忘时,再略微比划几下,自然就回想起来了。《卖油翁》一文中,老翁以油穿过铜钱方孔而未沾湿铜钱的绝活,讽喻因善射而自负的陈尧咨。其中对卖油翁绝活的描写动词描写较多,“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学生在理解这一连串动作的时候会有难度,出现理解和记忆障碍。但是通过动作表演,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个绝活过程很简单,背诵记忆也就相对简单了。而对于文中比如“颔”“遣”等动词,学生在无法理解意思的时候,只要联想课堂上课本剧表演的情节,就能马上根据动作回忆出意思来。动作性较强的课文,运用表演来帮助记诵,尤为有效。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语文的终极教育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摒除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把诗词、记叙文改编成戏剧,剧本大部分是对话,而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还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通过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课在师生们的共同参与下,讨论气氛热烈,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死气沉沉、教师累死累活、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而且是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参与到文本的探索学习中来,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无形之间解决了对枯燥文言字词的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演的符合文本,这就需要每个同学花时间去学习文本,弄清文章每个字、词、句的意思。这样既让字词学习变得主动不乏味,克服了过去文言文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缺憾,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热情。
   课本剧的尝试中,由于学生在剧本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因而兼顾到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和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在排练中,学生之间互相依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据理力争,在讨论中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能够不断地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研究推向深入。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一座发掘不尽的宝库,为我们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前,我们应该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文言文教学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使文言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而从编演课本剧这样简单易行又喜于被学生接受和实践的方法入手,将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章新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J].教学月刊,2016(12).
   [2]陈建平.表演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2(12).
   [3]钱梦龙.古诗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4]赵兰芳.浅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活动[J].教学视点,2009(2).
   [5]贺德文.在表演中学语文[J].课堂教学,2004(9).
   [6]薛义.把“课本剧”引进文言文教学的尝试[J].阅读与鉴赏,2011(4).
   [7]曹霞.打开文言文教学的一扇窗[J].语数外学习,2013(3).
   [8]颜宝玲.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初探[J].教学研究,2010(2).
其他文献
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号直山,号邰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以主事用,观政吏部”,故又称叶吏部。叶德辉是我国现代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和学者,其观古堂藏书达二十多万种,辑佚、校刻书达二百余种,自著书数十种,为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叶氏殁后,其编刻及著述由其子侄及弟子汇刻为《园先生全书》。但由于叶氏思想落后,数十年来对其研究一直不够。近年来,随着学术的发展,学界
有人推荐我阅读杨光斌教授《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一书(以下简称《制度》),据说它是国内某知名学府MPA课程指定的阅读专著。从这一点看,该书当是经典作品;从标题看,也让人兴味盎然。因此,我做了相当仔细的阅读。拜读一过,我对该书有一些不明白之处,现在把阅读札记排列出来,以就教于作者和方家。    一、范式还是概念组合?    在前言中,作者称自己于2003年“提出一套
论述“西学东渐”,学人或因宏观比较需要而将东西方文化简约处理,或因对现实发言需要而别择“西方”一点。不过,正如“东方”有远东、近东、中东之分,“西方”文化亦有英美传统和大陆传统,欧陆中法比与德奥亦复不同。读叶隽先生的《另一种西学》,笔者才明白,德国高等教育制度中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专业学院也各有渊源:“德国的教育思想从来就不是划一的,其构成的丰富与多元是最大的特色”,中国学界惯常强调的其实只是以
2006年全国最为轰动的案件是发生在陕西汉阴铁瓦殿道观的邱兴华特大杀人案。7月14日邱兴华因琐事(怀疑受害人调戏其妻)连杀十人,手段残忍,在逃期间又杀死一人、重伤二人,邱兴华遂有“杀人恶魔”之称。8月19日邱兴华被安康市警方抓获归案,10月19日,被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邱兴华不服,提起上诉。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邱兴华已于宣判当日执行死刑。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轩然
2019年无锡市中考作文《你是我生活的阳光》和2019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致敬奋斗的时光》中的一个共同点引发了我的思考:谁是“我”生活中的阳光?“我”是在向谁致敬奋斗的时光?考生在下笔之前无疑要解决倾诉对象的问题,即“读者意识”的落实,方可完成一个完整的考场语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待方家批评指正!
作文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出新意,教出成效?新意和成效,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也是我校语文组老师坚定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大胆尝试了借用“纸微博”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模式。其目的是“抢占微博先机,把握作文未来”,也即让作文更好的扎根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让作文彻底脱离“假、大、空”的魔咒,告别“背、套、糊”的怪圈。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觉得,“纸微博”这一作文训练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一、“纸微博”——微博落于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教学目标】  1.诵读积累,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每位语文教师熟知的经典文体,相关研读资料极为丰厚,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数不胜数。这既给在全国性赛事中执教的选手提供了便利,又是对在专家和众多听课教师注目下的课堂的严峻考验和高难度挑战。周雯老师执教的《最后一课》并非独辟蹊径,但整个课堂在朴实的语文活动中引领学生披文入情,领悟语言文字蕴涵的奥秘,触摸文中人物心灵深处的颤栗:师生在润泽的课堂中抵达了深度阅读的境界。  一、文
周志雄的《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试图对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的形态、结构、话语进行宏观整体的透视,对具体的情爱叙事文本作精致细人的解读,从而阐释中国当代情爱叙事的深层内涵及其演变的内在动因,其研究方法恰当而又别致。由于情爱话题与人的道德规范、社会伦理、现实秩序密切相关,对文学作品中的情爱问题的研究就极容易被社会道德伦理等左右,陷入空泛、简单的道德化、政治化的价值评判之中。《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
今年“世界读书日”,有家报纸倡导“重归经典”,引述专家“以《论语》《老子》《孙子》《周易》四本经典古籍为源头”的意见,问我看法如何。我说挑出这四本书,未必恰当。《庄子》似乎应该在列,而《老子》不能代表《庄子》,《孙子》倒是与《老子》有点儿“靠”。《孙子》是兵书,《周易》尤其《易经》是算卦的书,都不必号召大众去看;至于《孙子》在现代商场上有用处,则是另一码事。  专家学者研究是一回事,若要向大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