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板报设计师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节课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第三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Word文档的修饰、插入图片的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丰富多彩的艺术字。根据本节课实践性强、难度小的特点,我设计了闯关任务,让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环境中学习新知,并培养团队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并合理设置艺术字的颜色、效果、版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会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并学习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能对他人的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
  难点:艺术字排版时的版式设计、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Word 2003、小助手帮助系统、课件、图片素材、学生分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优美的音乐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组图片。(每组图片中,插入艺术字前后效果对比明显。)
  师:每组图片中的两幅板报有哪些变化?你有哪些感触?
  生:用恰到好处的艺术字来修饰板报,会起到画龙点睛、明确主题的作用,标题更加醒目、报纸更加美观。
  师:这节课让我们都来当板报设计师,设计板报标题,让我们大胆地去创新、设计,看谁设计的作品最棒!
  设计思想: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到入学习中。展示对比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当板报设计师的渴望与激情。
  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牢记在心。
  设计思想: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将有限的心理能量集中在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上,有意识地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回顾旧知探索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幅图片以及对图片进行编辑。请大家回顾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一幅图片。
  全体学生齐述。教师演示插入一张图片的方法。
  设计思想: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中的相关知识。
  师: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和图片很类似。你能尝试着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吗?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有四种方法可以获得帮助:①阅读课本105~106页相关内容;②使用桌面上的小助手帮助系统;③同学互助;④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由自告奋勇的学生演示并简述操作过程,教师小结,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设计思想: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师: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插入艺术字的基本方法。为了使大家能尽快掌握艺术字的编辑技巧,下面,将开展“设计师基本功大赛”。同学们,敢于参赛吗?
  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应战。
  设计思想:使学生进入一种竞技状态,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师:要打胜仗,得先准备好武器。比赛前,先看看Word精灵给我们带来的通关法宝——“艺术字工具栏”。
  教师讲解艺术字工具栏的调用方法,着重示范其中的一个按钮功能,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其余按钮的功能。
  第一关:你能将刚才插入的艺术字设置成行楷、左牛角形、竖排版吗?
  学生体验成功。由率先闯关成功的小组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过程,说得不完整的,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教师对本任务考查的知识点——工具栏的使用进行总结、梳理,课件展示操作步骤,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工具栏的使用。
  设计思想: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学生的讲述、操作突出本节教学重点——工具栏的使用。
  3.拓展延伸启发提高
  经过第一轮闯关,学生已掌握了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的基本技巧。教师布置更难一级的任务,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关:你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吗?
  教师用课件展示作品《奥运2008》。
  本关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协同学习、合作研讨。
  学生积极探究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给学生以鼓励与启发。
  由优胜者代表讲解本作品进行了哪些设置,演示操作并讲述操作过程,对“工具栏的使用”进行复习巩固。
  设计思想: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多角度考虑问题,为后面的任务做铺垫。
  4.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经过两轮闯关,学生已经牢牢掌握了“艺术字”这个工具,进入综合练习,融会贯通阶段。
  第三关:人人来做设计师,设计我们班的板报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比赛规则和友情提示。
  比赛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创作完成作品。
  (2)评分标准:主题内容占30%,创意设计占40%,版式、色彩占30%。
  (3)作品完成后,各小组成员推选出一件作品保存到共享文件夹中,参加评选。
  (4)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最后综合评定等级。
  友情提示:创新是作品的灵魂,合作是获胜的关键;素材文件夹中有图片素材。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既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又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师:“设计师”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将小组中选出的作品放到共享文件夹中,我们一起来欣赏各位“大师们”的杰作。
  将学生的作品逐一展示给大家。先由学生本人自评,说作品的创意、得意之处和不足,再由学生互评,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最后点评,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激励性评价,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最后综合各方评价,评出等级,评出最棒的作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吸取他人的长处,接受他人的诚恳批评。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估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6.课堂总结作品欣赏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本节重点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师:经过比赛,我们不但掌握了“艺术字”这个工具,而且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我们的设计师生涯并不是到此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同学们,课下设计一下我们的校报、学校的信封怎么样?
  设计思想: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体系。明确学以致用的思想。
  师:经过了紧张的比赛,让我们欣赏“生活中的艺术字”,放松一下。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艺术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用我们的双手,来创造美,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吧!
  播放Flash短片“生活中的艺术字”,在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画面中结束本课,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设计、创新。
  
  (作者单位:河南滑县一中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
其他文献
《诗歌中国》(精选本)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写这部诗集我拉拉杂杂地用了30年时间。此次出版的精选本选诗一千首,而整部《诗歌中国》共有2100首,10万行。30年的创作之路恍然走过,我回首去望走过的路,真的是与书有缘,与诗有缘。  比起今天那些幼儿园中咿呀有声和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对着绘本念着“鹅鹅鹅”的孩子们,我们这一代人,八九岁才开始接受文字。记得是1969年的秋天,两个民办教师在村子中走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应把握的大方向。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
Netlogo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软件,其特点在于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并且强调各表征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利用特定的可视模型系统学习特定的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以化学教学为例介绍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Netlogo简介    Netlogo软件是由Uri Wilensky于1999年首次提出的,此后由美国Northwestern
《个人通讯录》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学会利用Word插入表格、调整表格、在表格中插入图片、美化表格等技能,这些都是设计制作“个人通讯录”的基础。教材利用“无法找到朋友的联系方法而感到苦恼”的情境引入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分成插入符号和美化通讯录两部分。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并先后就这同一教学内容上了三次课,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教
《修改文字》是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三课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文字的删除、文字的添加、文字的移动、文字的复制与粘贴。对于一个课时来说,容量较大。有幸听到两位教师同上这节课。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处理方法,让我收获颇丰。  课例一是一节公开课。授课教师是这样处理的:由动画片《福娃》引入,片中阿瑞斯抢走了贝贝的锦盒,由此教师提出“帮贝贝找回锦盒”的任务,并以该任务贯穿全课,相应地课题改为《勇夺锦盒》。第
《分类存储》是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泰山版)初一上册第四章《科学地管理信息资源》第一节内容。本课内容在小学阶段有所涉及,有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此内容,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针对此问题,本课采用了“分层互动”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差异变成“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方式下去合作、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创建文件夹,对文件(夹)进行移动、复制
如何挖掘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目前还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但教学教研类的信息服务项目相对较少;二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作或完成的资源大多存放在自己的电脑里,教学资源难以融通和共享;三是校园网对学生上网自主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四是教师教研活动仍然沿袭集中在某一个办公室活动的传统方式,活动效率不高,网络教研开展得不够。进入新课改后,如何基于
B-learning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趋势。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必须适应这种信息化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本文分析了B-learning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介绍了一种教师培训模式。    一、B-learning环境下教师基本素质分析    B-learning即“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就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表示方法、百数图、数位等知识后安排的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探究的方式更深刻地认识百以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行和列与数位上表示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填写百数表,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排列规
经、史、子、集,是中国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对传统书籍的目录学分类法。中国古代早期的图书分类法,是以汉代《七略》为代表的七分法。至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始奠定四部分类的基础。至唐初,四部分类法最终确立。魏徵主持编修的《隋书·经籍志》中,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延至清代,虽然七分、九分等分类法依旧存在,但四部分类法是普遍行用的主导图书分类法,也是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分类法,这充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