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起点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通讯录》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学会利用Word插入表格、调整表格、在表格中插入图片、美化表格等技能,这些都是设计制作“个人通讯录”的基础。教材利用“无法找到朋友的联系方法而感到苦恼”的情境引入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分成插入符号和美化通讯录两部分。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并先后就这同一教学内容上了三次课,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三次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然后知不足。只有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正确地选择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真正驾驭课堂。以下是我在这三次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教学环节以及反思。
  
  第一次教学实践
  
  (片段)对符号的插入进行了铺垫,拓展了符号的概念。
  师:我们在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符号。好多老师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助找到这些符号(如图1),遇到困难可以看看书。
  学生尝试插入符号,但是由于看不到符号的外观,几分钟下来,只有几个学生找到符号。教师意识到问题所在。
  师:我们要找的是“℃、×、^_^”这些符号。(在黑板上画出这三个符号。)
  学生继续练习,效果有所改观。
  教师总结方法。
  师:小朋友想不想用学到的本领来设计一张自己的通讯录?王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个信封,里面有我们做通讯录的一些要求(如图2),你能读懂吗?
  学生进行个性化制作练习。在巡视中,教师发现大量学生在输入文字,尤其是输入通讯录的具体填写内容。结果20分钟练习下来,能从评价表四个方面去修饰、美化通讯录的学生寥寥无几,以致最后的评价也无法进行。
  
  反思:试教后,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和实际的课堂是有差距的。教师的预设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尤其是学生这头。学生完不成作品,当然是教学设计出了问题。经过冷静梳理,我发现我把学生的起点高估了。我用了成人的思维去设计了四年级孩子的思考和操作过程,结果必定是失败的。因此,教师课前预设时应降低教学起点。
  
  第二次教学实践
  
  (片段)师:刚才我们看到通讯录中有“电话机”和“信封”这两个符号,其实在我们的Word中也有这两个符号,王老师把这两个符号带来了。(将打印好的符号贴在黑板上。)我想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在Word中找到这两个符号。
  生:能。
  师:“考考你”中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提示,大家来读一读(如图3)。
  学生练习,插入符号的练习效果很好。
  师:有个小朋友也做了一张通讯录,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如图4)?
  生:不漂亮。
  师:那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助他来美化一下吧!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请组长将信封里面的要求分发给大家,里面有我们做通讯录的一些要求,你能读懂吗?
  学生个性化制作练习。由于我已经事先准备了学习材料,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美化表格。但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不断利用艺术字、插入图片等方法美化通讯录,整体效果并不好。看来是布置学习任务这个环节出问题了。
  反思:第一次的教学失败,使我发现对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关注不足。于是,我先在学生的薄弱环节下手——重新调整寻找符号的教学环节,通过寻找通讯录中的符号,为后面的美化通讯录埋下伏笔。经历第一次失败后,我也意识到不能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对文字的输入上。于是,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一个“未完成的通讯录”。看似完美的设计,没想到还是在“美化的角度”上“翻船”了,第二次教学实践又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教学实践
  
  (片段)我对“制作评价表”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边框和底纹的美化放在第一位,对符号的插入进行了“加粗”强调处理以引起学生对“边框和底纹”与“插入符号”这两个修饰内容的重视。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通讯录(出示未完成的通讯录),请大家观看书本的通讯录,说说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老师美化通讯录。
  生:老师的通讯录没有符号、图片,很单调。
  师: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美化符号?
  生:颜色、字体、字号。(教师板书:“符号:颜色、字号”。)
  生:还可以从边框和底纹上进行美化。
  师:是的,这个是前面我们刚学过的。(教师板书:“表格:边框和底纹”。)
  生:还可以从文字的颜色、字体的选择、文字的大小来美化。
  师:嗯,这些是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教师板书:“文字:颜色、字体、字号”。)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这张通讯录里面提供的信息量太少,我们还可以加一些,譬如……
  生:照片、班级、学校、生日。(教师板书:“增加信息量,如生日、班级等”。)
  师:小朋友说的这些都有助于美化通讯录,那就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美化这个通讯录吧。在给小朋友的信封中有个评价表(如图5),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些要求中,哪个分值最高呀?(教师板书各要求的分值。)
  生:第三条,符号的插入。
  师:王老师已经把这个通讯录发到大家的“桌面”上了。请打开它,开始帮老师美化吧。
  ……
  反思:经过前两节课的打磨,在第三节课上我就着重和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探讨通讯录美化的角度和工具。从分散教学难点入手,到梳理美化角度和方法,最后进入学生操作练习,直至进行多样化评价,整个过程是比较严密和紧凑的。如果我扶持的度再小一些,个性化的作品会更多。
  
  两点思考
  
  1.教学起点要找准
  教学的成效如何,往往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个人通讯录”是在制作表格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绘制表格和对表格格式的调整是基础。本课中又添加了“插入符号”的教学内容,势必应梳理清楚表格、文字、符号这三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最后一次课中,我利用“考考你”这个练习来分散“插入符号”这个教学难点,利用观察、比较“书本上的通讯录”和“老师的通讯录”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分析、解读教材,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2.教学策略应优化
  精彩的课堂效果往往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中逐步呈现出来的。学生利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对相关知识进行加工、组织,寻求对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采用观察、讨论、演示、实践、拓展、评价等多种不同的策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待到问题解决了,任务完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随之有一个质与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
  
  (注:本案例来自2007年浙江省教研室规划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展示活动。)
其他文献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这样说过: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张秀华校长理解这句话有三层含义: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教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在与张校长的接触和不断深入的了解中,我不断地体味着她的这一切身体会。  从外观看上去,北京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市郊小学,然而,学校近五年来“三大步”的变化却让人不能小觑:一是信息技
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这样的场景,我们也许并不陌生:  上课铃声已经急促地响起,学生满头大汗地鱼贯而入,一边开机等待,一边还在高谈阔论刚才的比赛……  课前,学生早早来到机房。然而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而是网络上的那些小游戏。上课铃声响起,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关闭窗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用“今天我们来上《×××》,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页”作为开场白,其效果可想而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时至今日,还是有人追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屈原?为什么要读《离骚》及以《离骚》为标志的楚辞?  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但却屡屡在当下被提及——那些本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化元典,却一再被质疑其合法性,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刘安与司马迁反复说屈原是“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王逸说“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刘勰则说“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更是长歌“屈平词赋悬日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任务能驱动学生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是否有效。那么,怎样设计才算有效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任务设计有效度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任务设计应体现信息技术的技术价值。任务设计的
为解决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K12LTSP(Kids of 12 Linux Terminal Sever Project)终端—服务器的开源软件技术搭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整体方案构想。本文介绍了K12LTSP平台的安装和配置过程,给出了其实现和应用的具体方案,并在局域网内,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们从容地往来于图书馆与各种专用教室之间,兴致勃勃地研究教师给出的各种有趣课题。学生们轻击鼠标,汇集着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素的信息海洋扑面而来。没有了起早贪黑的奔波劳顿,没有了无穷无尽题海战术的枯燥乏味,没有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轮番轰炸,没有了积攒起成堆的证书作为升学的敲门砖,有的只是学生经历独特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兴奋和与众不同的自豪。  不管我们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享受他
设计思想    1.利用课件巧设情境,引出主题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殊效果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步步过关、深入,逐步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3.通过学习及师生反馈、生生交流,使学生掌握有关衣服类单词及相应的问答形式。    学生情况    小学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活动,
《诗歌中国》(精选本)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写这部诗集我拉拉杂杂地用了30年时间。此次出版的精选本选诗一千首,而整部《诗歌中国》共有2100首,10万行。30年的创作之路恍然走过,我回首去望走过的路,真的是与书有缘,与诗有缘。  比起今天那些幼儿园中咿呀有声和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对着绘本念着“鹅鹅鹅”的孩子们,我们这一代人,八九岁才开始接受文字。记得是1969年的秋天,两个民办教师在村子中走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应把握的大方向。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
Netlogo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软件,其特点在于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并且强调各表征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利用特定的可视模型系统学习特定的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以化学教学为例介绍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Netlogo简介    Netlogo软件是由Uri Wilensky于1999年首次提出的,此后由美国Northwes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