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陌生的教材不再陌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它凝结了众多专家与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那么,教师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下面笔者试以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重叠》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感悟。
  片段一:《理发师的困惑》
  新课伊始,徐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来:某理发师正在理发时,听到一声门响:“叔叔,给我和我父亲剃一个头。”又是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
  师:从刚才的故事里,你知道来了几个人?
  生:四个。(老师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这样认为”)
  师:那理发师纳闷什么呢?
  生1:理发师没有看到人。估计是他们感觉等的时间长,就都走了。(老师点头“有这个可能”)
  生2:就两个人。(教师追问:“刚才不是说来了四个了吗?”)第二次门响,是那个小孩顽皮,故意开门弄出来的响声!
  徐老师笑着表示赞同:“确实有这个可能!”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理发师到底纳闷什么?(课件出示:为什么只有三个人?)
  课堂安静了,学生不笑了,开始思考。片刻,一个同学得意地高高举起手来,“我知道了!其实第一次来的是父子,第二次来了一个爷爷。第二句话是爸爸说的,他们是爷仨!”徐老师高高竖起大拇指,同学们恍然大悟,课堂再次热闹起来。
  片段二:《有趣的呼啦圈》
  徐老师让两个学生上来围着两把椅子抢座位。
  学生提出:“这样抢什么啊?两个人两个座位,一人一个,不需要抢!”
  徐老师(若有所思地):“说得有道理。那你说怎么办?”
  生:再增加几个人就是了。
  师:就听你的!谁来啊?
  话音未落,众多同学争抢着跑了上去,教师留下四名同学,并通过猜拳的形式留下一个同学和刚才的两个同学抢座位,淘汰一名后,去掉一把椅子,两人再抢一个座位。
  师(拉着获胜学生的手):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位同学终于获得了胜利!掌声在哪里?(全班同学鼓起掌来)
  师(作突然想起状):看看,我又说早了。把掌声送给(稍顿)刚才参加活动的但没有获得胜利的那“六位同学”!
  学生愣住了,听课的老师也纳闷了。徐老师微笑着对获胜学生说:“没有他们的参与,你自己能获胜吗?能这样快乐吗?”课堂上顿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么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你们“六位同学”,怎么还不站起来啊?
  五位学生站了起来,教师说道:“不对!不对!还少一位啊?谁没有站起来?”学生纷纷说道:“没有了,就五位!加上前面的才六位。”徐老师使劲地摇头:“不对!不对!加上他应该是七位同学啊。谁没有站起来?”学生急了:“老师,是你不对!”徐老师让学生安静下来:“口说无凭,咱们算一算不就清楚了吗?”
  师:猜拳的几个?生:4个。师:抢椅子的几个?生:3个。师:4 3=7啊!
  这次学生愣住了,听课的老师笑了。课堂上响起学生窃窃私语的声音:“对啊,4加3等于7啊!”“不对,刚才上去的就是6人哦,怎么就变成7人了呢?”这时,一个女生说:“老师,你错了。我既参加了猜拳,又参加了抢椅子。你多算了一个。”全班顿时热闹起来:“对!是这样的!”
  师:我怎么可能错呢?我是数学老师啊!这样吧,为了证明我的正确,你们过来。徐老师用两个呼啦圈,把坐椅子的三位学生圈起来,把猜拳的三位同学圈起来。
  师:看,是不是少了一位?
  看得出来,小女孩很急,她果断地从呼啦圈里跑出来,敏捷地钻到另一个呼啦圈里。徐老师摇摇头:“那不算。你出来了,那个圈里又少了一位。除非你们能证明给我看一个圈里有3个,另一个圈里有4个。”
  徐老师继续在下面“找人”,台上的同学急了,下面的同学急了。“怎么办呢?”
  “你们靠近些!”“把那个圈套住王小薇!”终于,两个圈同时套住了女孩,全班同学兴奋地大叫起来:“老师,你看!成功啦!成功啦!”
  师(故作平静状):哦,现在这个圈里几个人?(生齐声喊道:3个!)
  师:那个圈呢?(生:4个!)师:4加3是7啊。可是明明是6人呐,我错在哪里了?全班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王小薇多算了一次!”
  师:那要算一共有几人,该怎么办?……
  片段三:《给爸爸找位置》
  师:我想调查一下家长的生活习惯。(出示吸烟、喝酒两个集合)“爸爸吸烟”的同学请站起来。谁知道吸烟的危害啊?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抽烟的危害性。
  师:请你们把写有自己名字的字条贴在相应的位置。“爸爸喝酒”的同学请站起来。也请你们给爸爸找一个位置。
  师:下面该轮到谁了?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我爸爸既“吸酒”又“喝烟”。(全场爆发出笑声)
  师:其实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就是想表达对这种习惯的不满!是吗?(孩子不住地点头)那你能给自己的爸爸找到位置吗?
  学生高兴地说:能!把那两个圈交叉在一起,在中间!
  师:和他爸爸一样的同学,也把你们的名字写在那里吧。现在好了,你们都给自己爸爸找到位置了。“老师,我还没有呢!我的爸爸既不吸烟又不喝酒!”几个同学急了。
  师(故作惊讶状):啊?你们还没有给自己爸爸找到位置啊?可是现在位置都满了啊?这几个学生真的急了:就是啊,都被他们占满了!把中间的那几个弄出去,让我们的爸爸住进去!其他同学不干了:那不行,你要住进去,就变成了既吸烟又喝酒的啦!几个学生愣住了:那怎么办?
  师:是啊,这样既不吸烟又不喝酒的好爸爸应该有一个位置呀!(老师随手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将刚才的两个圆都圈进去了)
  学生大叫起来:现在有了!就在圆圈外面的那部分!
  课堂顿时响起了欢呼声……
  【教学反思】
  一、精心钻研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由于种种限制,留下了诸多空白。为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中的情境导入,挖掘出了教材中的空白。原来的教材中并没有这个环节,而徐老师巧妙地采用“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引入,既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素材,更为学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大胆重组教材,张扬活力
  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发展学生的思维。片段二在原来的教材中,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如何使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变得生动、有趣,并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呢?徐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简单的两个学生游戏(石头剪子布与抢椅子),将静态的数学知识结论演绎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借着学生的主动探究,借着学生的认知冲突,借着学生的实践交流,学生们由玩“呼啦圈”创造了“集合”,这正是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再创造”。就是在这里,徐老师利用人们意想不到的“呼啦圈”把“集合”这个知识解释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孩子们在不知不觉地争论和游戏中,亲身经历了一个我们老师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学生非常难理解的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成功地实现了教材的再创造。
  二、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如何让每个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里获得最大发展应该是我们教师用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在本例中,无论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且看片段三中的徐老师通过呈现“我给爸爸找位置”的教学情境,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生活用数学,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不仅如此,还将交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巧妙地展示出来,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与人文关爱,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结论】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在真正弄懂、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谈得上创造性地用好并驾驭教材,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让教学真正有效。
其他文献
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作业中,学生出错是必然的。但一直以来,对待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许多老师总是缺乏主动应对的理念和策略,缺乏对学生错题的剖析,常常采用比较简单的办法——错了订正,再错再订正。老师和学生一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题意、分析错因,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对同样的错误屡犯不止。针对这一现象,我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对教材进行了解读,对学生学习现状加以了分析,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进行了收集、归类与剖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都不约而同聚焦于阅读方式的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如美国教育部曾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在我国,一些学校教师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北京市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广东深圳黄田小学“新语文主题阅读”……以上探索多关注课外阅读、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阅读方法形式、阅读与其他
《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艺术课程的开放必然引起教学体系的开放。  关于开放式教学,德国教育界认为其内涵是“不同理论研究的综合概念,涉及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组织的开放等等,目的在于为变化了的学习概念组织变化了的教学情景”。  开放式教学在外延上包括三个方面,即向内的开放,向外的开放,教学中内容、方法和组织的开放。  (一)  
摘 要 由于“知识碎片化”,使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的课程组织存在较低的关联度,直接导致其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高新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借鉴课程组织原理,以“整合点”为核心,提出“一体化”的课程组织整合形式,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的课程组织整合提供了新范式,这一整合形式以对传统学科整合批判为参照,从课程框架、课程内容、知识点和技能点等三个层面进行整合。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在这个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久了,难免偶尔会因为一些小事去顶撞他们,甚至会对他们大发脾气,不想去搭理他们,但是他们依然会对我笑脸相迎,嘘寒问暖!他们是爱我的,我想,这次漫长的假期过后,整个高中阶段很难再找出时间去陪陪他们了,所以我格外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爸爸,因为他是一名公職人员,每天都要去负责的社区值班、巡逻,一整天都喝不上一口水。我很佩服爸爸,每天定时叫我起床早读,几
摘 要 通过对连续开展的10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是赛项设置数量和参赛获奖规模均体现出大赛的快速发展趋势。二是8大经济区域获奖分布不均衡,一等奖分布集中于部分经济区域,沿海的3个经济区域获奖总量占总体的50%,中职组获奖东部沿海经济区域一等奖获奖比例占全国中职一等奖获奖比例的50.2%。三是各省(区市)获奖分布差异较大,前10名、中间10名和其余17名的获奖比例呈5∶3
作为继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后在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职业教育会议,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职业教育正逐步融入到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潮中。会议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路将深刻影响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从职业教育走向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理念与内涵的深刻变革  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orld Federatio
《现代汉语词典》将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出新知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作好铺垫。预习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三种,本文主要就课前预习谈谈有效课堂呼唤下的有效预习
【摘要】“数的概念”教学,要紧扣形象和抽象的融合点,以直观可感的“形”为依托,以形感知,建立表象;以形促思,抽象本质;以形建模,发展数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抽象 表象 数感 建模  史宁中教授提出:“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三个方面。其中,数学抽象是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維过程。”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
缘起  期中测试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发现一些被认为很有把握的“熟题”得分率居然很低。教师们把原因归结为学生审题不认真、思考不缜密,可是,稍作分析就能发现这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实际上是“熟题”的负效应。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熟题”,或是跳不出陈题的框框,对题中变化的条件或问题视而不见,仍按原来的思路去分析解答,结果发生错误;或是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熟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概念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