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知劲节,负雪见真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42016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紫砂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生活中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物都有着属于它的宏观世界,而紫砂艺人通过他的心灵感悟,利用制壶工艺将之化作一把具象的紫砂壶。本文以紫砂作品“松风套组”为例,浅谈其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松风套组;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从传统实用器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密不可分。一把小小的紫砂壶,集诗文、书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享受,让人在无形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力量。紫砂壶被誉为“茶具之王”,用紫砂壶泡茶给人以唇齿留香的感官享受,也让人在一壶一茶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紫砂壶雅俗共赏,洋溢着独特的生活情趣,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添了几分雅趣。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造型装饰体系,承载着满满的艺术光环和人们对美的体悟。发展至今,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紫砂花器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情趣,以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为原型,以仿生写实的手法进行塑造,辅以适度的夸张提煉,其形象生动、自然逼真,宛若浑然天成的雕塑。紫砂作品“松风套组”是典型的花器(见图1),整套作品由一壶、两杯、一茶盘、一笔架组成,以自然界中的松树为创作灵感,表现出松的苍劲挺拔,趣味丰富、赏用俱佳。紫砂花器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型规则,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有贴塑、彩绘、陶刻等,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形象,提升了其艺术境界。
   欣赏紫砂作品“松风套组”,只见其主壶造型如同苍劲挺拔的树桩,身筒为不规则的圆柱形,稳重强健;底部无足,稳定地立于平面,重心沉稳;壶身表面肌理凹凸不平,疤结突出,呈现出一圈圈展现年龄的树轮,以及虫蚁侵蚀过的痕迹,清晰自然,将松树的傲骨峥嵘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弯流与壶把宛若横生的枝干,疤结清晰、纹理自然,其形态洋溢着自然的生命力,浑然天成;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相互嵌合,严丝合缝;树干状壶钮立于壶盖中央位置,与整体和谐统一;壶盖盖面及身筒以贴塑的装饰技法,自然塑造出生长茂盛的松针,极具立体感,十分逼真。整壶结构比例协调,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给人以丰富的艺术遐想。两只杯子一大一小,造型相近,圆筒杯身,杯把以松树的枝干为原型,苍劲有力,杯身饰以自然的树皮纹理,并贴塑松针。茶盘造型与主壶、杯子协调统一,其外周形态并不规则,随意中体现着自然的生长痕迹,茶盘托面以贴花的技法饰以松针。笔架更是宛若浑然天成的树干,其弯折曲度自然,树瘤明显,松针自然生长,分布均匀有致。作品选用原矿青段泥料制成,色泽古拙、不媚不俗,显出自然的清幽和强劲的生命力。整个套组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十分协调,无论在形象、神韵与气质上均极具美感,其制壶手法洗练,富有节奏,惟妙惟肖,表现出紫砂花器特有的美感与深度,整体既具有浪漫的诗情画意,又不乏久经沧桑的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当别的树木难以扎根安身,惟有它能傲然屹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国,百花凋零、草木枯萎,唯有它还生机勃勃。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人们把松树人格化,以松比德,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松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寿享万年,常言道:千年龟,万年松。因此,松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长寿的象征,人们常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辞来祝寿。古往今来,关于松树的颂词数不胜数,刘祯《赠从弟》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合盛,松枝一何劲”,柳宗元《孤松》诗云:“孤松停翠盖,拖根临广路”,范云《咏寒松诗云》:“凌风知劲节,负雪见真心”,只有经历风浪的人才能一窥其中的人生境界之美。以松树入壶,将松树的傲骨峥嵘融入紫砂壶中,使其具有生命力和精神力,赏壶的过程亦是赏松的过程,让人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况味,以及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无尽的源泉,手艺人在创作时对大自然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可谓画龙点睛。身为一名现代化的守艺人,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制壶功底、传承技艺,也要对生活、对文化进行思考、理解和感悟,通过潜移默化的滋润,将更多文化元素与心灵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参 考 文 献
  [1]刘冰.浅析紫砂“莲芯壶”的创作[J].江苏陶瓷,2013(5):60,64.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起自然界中的植物“莲”,人们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宋代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由衷地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清廉高洁的品行赞赏有加。“并蒂莲壶”的造型结构取源于自然界中莲花的形态,运用紫砂传统的光素圆形器与点彩的工艺技法进行成型制作与装饰,清灵适心的形态结构中既饱含着对和睦恩爱、情深意重、洁净无瑕等独立人格魅力的崇尚,同时又以寓意于物的审美手段对“志行高洁、清正廉洁”的道德观以紫砂壶艺
期刊
摘 要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宜兴青瓷;装饰艺术;蝴蝶挂盘;创新;文化   中国的青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 500年左右的商代中期,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青瓷制品逐渐脱离了粗陶器皿的范畴,成为
期刊
摘 要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具有不同的特色,反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的审美精神。陶瓷装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对于一件陶瓷作品,它的造型和装饰应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撇开造型看装饰,也不能撇开装饰看造型。一件优秀的陶瓷作品,作者当能充分发挥材质的特殊美感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将造型和装饰完美结合,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发展自民间手工艺,不仅有着精彩纷呈的造型,还蕴含了十分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更将许多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造就了如今这一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工艺价值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十分重要的瑰宝。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大乐事,因而紫砂壶的存在不再只是简单的实用器具,而是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之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以及岁月静好的幸福,提高了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留存于基因中的无形财富,它们可以是悦耳动听的歌谣,可以是活跃在手中的技艺,它们贴近大众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一共拥有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关陶瓷技艺的一共有10项,分别是:国家级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江苏省级的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和宜兴陶传统仓储技
期刊
10月31日,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工商联的指导下,由安徽省陶瓷协会主办,安徽能手工艺品集团公司承办,安徽中佳集团及18家高校协办的2021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安徽赛区选拔赛及第七届安徽陶瓷精品展“徽瓷奖”评选活动在合肥市中佳文创园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安徽陶瓷产业发展,促进广大陶瓷工作者的技术提高和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   本次技能大賽共有110位参赛选手,选手来自全省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是在宋代的时候诞生的,明清便兴盛发展了起来,一直以来,紫砂壶的创作理念都将自然事物及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可以说紫砂壶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又与生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是一类具有丰富内涵价值的工艺品。在历史发展中,紫砂壶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载体,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有的紫砂壶端庄大气,而有的则玲珑小巧,无论造型如何,总能够打动人心,将紫砂艺人
期刊
摘 要 宜兴作为“中国陶都”,世界陶艺大会在这里举办时,许多的外国友人前来交流,共同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他们都被紫砂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造型所深深地折服。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同时又主动地和现代艺术理论和设计潮流接轨,为紫砂艺术的长久发展和薪火相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奋发壶”,就是把我们最为熟悉的竹子的形态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内涵结合在一起,充
期刊
摘 要 对于紫砂壶的创作,前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典作品供我们借鉴和参照,紫砂从业者需要不断地积累在紫砂创作方面的功力,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够使得作品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艺术创新不单是要在形式上、技法上,如何使用材质,并且把材质的特性完美、柔和地展现出来是紫砂壶艺术创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紫砂;青蕴壶;艺术创新;材质   中国人有着很悠久的饮茶习惯,而且世界上很
期刊
摘 要 从现象上来看,一部宜兴紫砂壶艺史可以说就是茶壶器型的演绎史,其中留下了许多可以流芳百世的上品之作,“大亨掇只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以独特的器型风格及内涵禀赋成为一代经典壶型。随后,历代紫砂艺人又以自己的风格不断传承并光大着“掇只壶”的意蕴,紫砂“葡萄掇只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在吸收“大亨掇只壶”器型精髓的基础上,引入了“葡萄”这一具有特殊寓意的元素塑造意象,丰富了传统“掇只壺”的人文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