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君子之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发展自民间手工艺,不仅有着精彩纷呈的造型,还蕴含了十分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更将许多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造就了如今这一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工艺价值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十分重要的瑰宝。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大乐事,因而紫砂壶的存在不再只是简单的实用器具,而是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之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以及岁月静好的幸福,提高了品茶的氛围。本文以紫砂“清风细竹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内涵底蕴。
  关键词  紫砂;清风细竹壶;造型特征;内涵寓意
   对于所有的艺术形式来说,至始至终都要遵循的一个真理便是“藝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看似简单的生活与劳作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是在艺术家们的眼中,却能够从中找到精华之处,并将其通过艺术的形式总结、概括地演绎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看越丰富多彩,这也是人类文明能够一直在历史上延续下去的原因。在中国传统工艺之中,紫砂艺术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在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之中诞生的,对于过去的宜兴来说,最为常见的一种场景便是“晴耕雨陶”、“半耕半陶”,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对于紫砂器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因而,宜兴的紫砂艺人便逐渐脱离了农业生产劳作,专注于紫砂陶艺方面的创作。在历史长时间的演变之下,紫砂壶不再是朴实无华的实用喝茶器具,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种具有艺术审美以及丰富内涵的工艺品,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喝茶品茗,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精神世界的美好寄托。
   紫砂壶的造型种类可以称得上是造型艺术的宝库,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主要可以分为圆器、方器、仿生器这三大类,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圆器,一般紫砂入门都是从圆器开始的,将壶身以流畅变化的线条勾勒出来,其它装饰的点缀处理得也十分简洁到位,充分地展现了紫砂艺术的简约之美;而方器则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刚柔并济、行方思圆等思想理念以及行为处事的准则,整体器型的形成也采用横平竖直的线条以及面块,将紫砂艺术的另一面展现给人们,在陶瓷造型之中也算是比较独特和创新的了;而紫砂的仿生器则更为令人感到惊艳,在小小的一把紫砂壶之中融入了自然界中的万物,无不令人惊叹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紫砂艺术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1  紫砂“清风细竹壶”的造型特征
   这款紫砂“清风细竹壶”(见图1)围绕着“竹”这一主题和形象进行创作,将竹节的形态融入紫砂壶中,质朴中透露着一股古雅之风,同时又散发着一种生活的情,带给收藏者一种视觉的享受。
   此壶整体的壶身饱满挺拔,整体是以竹节的形状进行制作而成的,扁圆柱形的壶身,壶面突出来的竹节刻画得清晰硬朗,壶身其它部分光滑整洁,上下两端都是光滑平整的,恰到好处,使得整体看起来端庄而又大方;而上端便直接是圆形的壶口了,壶盖是嵌入的样式,也是采用了竹节的设计理念,紧扣主题,与壶口之间契合得严丝合缝,确保了此壶良好的气密性,盖面隆起微扁,整体的造型看上去十分融合;壶钮的形状就好似一个拱门,稳稳地站立在盖面之上,小巧而又精致,线条也都处理得较为圆滑顺畅;弯流的壶嘴,整体的形状也是以竹节进行设计的,弯弯折折,十分的流畅,上面一节一节的竹节也都清晰分明,整体壶嘴的姿态则十分的挺拔有力,出水的时候也较为干净利落;壶把的设计也是采用了竹节的元素,硬朗而简练,与壶身融为一体,整个造型古朴素雅、简洁硬朗、温润如玉,颇有古君子之风。
   此壶整体的造型特征古朴典雅,没有繁冗的装饰,干净而又大方,整体的形象设计都紧扣竹文化,使人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感到心情舒畅,也会体验到壶身所散发出来的竹子的清雅气息,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底蕴。
  2  紫砂“清风细竹壶”的内涵寓意
   俗话说的“花中四君子”,其中之一便是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人文背景,竹子整体的形态是弯而不折的,象征着刚柔并济的做人原则,以及中华民族的气节,且竹子四季常青、坚韧不拔,因而许多文人雅士都对此十分的喜爱,更对此进行赋诗歌颂,其中有一首诗便是这样形容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竹子坚贞的品质,许多的文人雅士更将自己的一些思想与情感寄托在竹子之上,带给人极大的精神价值,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之中,能够让人们在喧嚣中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地。这款紫砂“清风细竹壶”以竹为主题进行创作,在整个壶中充分地展现了清幽的竹意,以及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在喝茶品茗的时候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并给人以心灵的安慰。
  3  总  结
   综上所述,紫砂壶技艺它是一种传统工艺,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富含艺术语言的文化类型,将丰富且深厚的思想与情感蕴含在其中,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不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瑰宝。
  参 考 文 献
  [1]张秀娣.不媚不俗,清雅自来——浅谈紫砂壶“春竹”的艺术特色[J].江苏陶瓷,2020,53(3):69.
  [2]徐永君.浅谈“隐角竹节壶”的造型结构特征与经典价值[J].江苏陶瓷,2020,53(3):43-44.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人喜爱荷花,也发展出与此相关的荷文化,并与中国君子文化相结合,是高洁、清廉、单纯等美好人品的象征。“清荷雅韵套组”不仅体现于造型装饰等外在形象上,也通过对文化的注重来实现作品意境内涵的完整表达。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题义公禅房》“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以圣洁的荷花来净化心灵,获得一种清灵剔透的禅意人生,进而升华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  关键词 清荷雅韵;花器;荷
期刊
摘 要 自明代至今,有无数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将人文二字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投射于每一次创作中,不断推进紫砂文化的传承发展。现如今,当我们创作一把紫砂壶时,依然会遵循文化优先的原则,即在保证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的前提下着重考虑文化含量。对于不同的作品而言,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以及素材的使用量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每一件作品具备独一无二性的缘由之一。紫砂壶“客至”以酒文化为切入点,结合茶文化底蕴,传递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壺造型丰富、千变万化,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共同组成了紫砂壶文化内涵的载体,让人们在把玩和使用紫砂壶时能够激发美好的想象,引人入胜,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本文以紫砂壶“紫韵秋实”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自然审美。  关键词 紫砂壶;紫韵秋实;造型设计;自然意境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门传统艺术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了传统工艺和时代审美,在
期刊
摘 要 龙是华夏先民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组合多种生物形象而成的、能上天入渊、消灾降福的吉祥形象。“雋龙壶”运用紫砂艺术语言,结合龙文化,把紫砂的灵性与龙本身的祥瑞寓意相融合,使作品达到一种至妙的圆满境界,表达了龙腾万象之内蕴,便有了生意兴隆、万事昌隆的寓意。  关键词 雋龙壶;龙文化;创新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盛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更是灿若星辰。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传统艺术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创作十分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度,通过长短、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可以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艺术特点。这套“清流茶具”主体设计十分简约、干净利落,然而围绕“清流”的特征,设计中巧取“曲线”的灵魂表现力,壶肩、壶底一圈从以往的平直状态化为了独特的曲线状态,好似灵动的波浪此起彼伏,清泉石上流,静中寓动、风雅无双,同时波浪与波浪之间联系密切、对称统一,视觉上十分舒畅,架构上十分合理,并未因创新而脱离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年轮”造型简约大方,并以肌理化的装饰风格,架构起整把壶独特的内涵空间,优化了作品的艺术内涵,带给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思考,及由此生发的努力。  关键词 年轮;肌理;创新  喝茶,是中国人十分普遍的休闲行为,自古有之,流传千年。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种茶器亦竞相诞生、百家齐放。宜兴紫砂壶就是相当知名的泡茶器皿,素有“世间茶器之首”的美誉,在国际上也是久负盛名。紫砂壶特色鲜明
期刊
摘 要 宜兴是紫砂壶的诞生与兴盛之地,因而在紫砂壶中,我们便能够看到宜兴的山山水水、植被森林、民风民情。与此同时,紫砂艺人还将对于生活的观察以及艺术的理解融入到紫砂壶中,使我们在紫砂的世界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紫砂艺人通过紫砂艺术形式,将各种艺术形式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得人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本文主要以紫砂壶“如山”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  关键词 紫砂;如山
期刊
摘 要 提起自然界中的植物“莲”,人们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宋代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由衷地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清廉高洁的品行赞赏有加。“并蒂莲壶”的造型结构取源于自然界中莲花的形态,运用紫砂传统的光素圆形器与点彩的工艺技法进行成型制作与装饰,清灵适心的形态结构中既饱含着对和睦恩爱、情深意重、洁净无瑕等独立人格魅力的崇尚,同时又以寓意于物的审美手段对“志行高洁、清正廉洁”的道德观以紫砂壶艺
期刊
摘 要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宜兴青瓷;装饰艺术;蝴蝶挂盘;创新;文化   中国的青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 500年左右的商代中期,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青瓷制品逐渐脱离了粗陶器皿的范畴,成为
期刊
摘 要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具有不同的特色,反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的审美精神。陶瓷装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对于一件陶瓷作品,它的造型和装饰应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撇开造型看装饰,也不能撇开装饰看造型。一件优秀的陶瓷作品,作者当能充分发挥材质的特殊美感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将造型和装饰完美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