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非遗 你知多少?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mer_w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留存于基因中的无形财富,它们可以是悦耳动听的歌谣,可以是活跃在手中的技艺,它们贴近大众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一共拥有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关陶瓷技艺的一共有10项,分别是:国家级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江苏省级的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和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宜兴市级的宜兴紫砂矿料练制和运用技艺、宜兴陶柴烧技艺、传统锔瓷技艺、陶胎髹漆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指利用宜兴当地紫砂原料,通过围片拍打成型、泥片镶接成型以及捏塑、堆塑等传统手工艺,并借助一些特殊而有效的工具制作成器物。明代晚期以后,紫砂陶制作艺人经过长期探索,创造了陶刻、镶嵌(镶嵌金、银、玉石、色泥、螺钿、红木、瓷花等)、包锡、包漆、泥绘、粉彩、彩釉、珐琅彩、描金、浮雕、镂雕、绞泥、模印、贴饰等一系列装饰技艺。宜兴紫砂材质优良、工艺独特、品类丰富、造型多样,它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
   目前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10名,其中国家级4名,江苏省级10名,无锡市级26名,宜兴市级70名。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
   宜兴均陶(也称“宜均”)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其工艺特点是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拍打成型,生坯上釉,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从古到今,胎釉原料大多就地取材。胎质有紫胎和白胎二种,尤其是釉水的风格在传统釉基础上有了根本的提升,“均釉”色彩丰富、绚丽而不失温润与厚重,另外拇指堆贴技艺更称一绝。
   目前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25名,其中国家级1名,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8名,宜兴市级15名。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
   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地区从西周开始就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到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到宋代,宜兴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重新恢复烧制出宜兴青瓷,并不断改善。
   如今的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宜兴青瓷品种丰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目前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1名,其中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3名,宜兴市级7名。
  宜兴彩陶装饰技艺
   宜兴彩陶手工装饰技艺是宜兴几千年来陶瓷装饰技艺发展的结晶,历来以手绘釉色、图案刻画为主要艺术形式,历史渊源深厚,与古彩陶文化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更趋成熟,无论在釉色还是在装饰工艺上都有新的創意,并逐渐延伸到雕塑、陈设器、现代陶的艺术创作中。
   目前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3名,其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1名,宜兴市级1名。
  宜兴龙窑烧制技艺
   龙窑是我国古代窑炉的一种形式,因形状像龙而得名。龙窑一般依山就势且平地堆土而建,以杂柴、松枝为燃料。龙窑分窑头、窑身、窑尾三个部分,窑体呈长条形,与平地呈10-20度角,主体是圆柱形,窑腔两侧设“鳞眼洞”,投放松枝等燃料。
   龙窑烧制技艺包括制坯晾坯、祭祀、清窑、装窑、预热、烧窑、冷窑、开窑八道工序,窑工凭目测窑内火色及经验控制火候和烧成时间。
   建于明代的前墅龙窑是宜兴地区目前仍在以传统方式烧造陶瓷的唯一 一座古龙窑,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名,为江苏省级。
  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
   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主要包括滚缸、堆垛、点数、包装、装舱和修缸等。其中以滚缸和堆垛最能体现先人的智慧。
   滚缸:滚缸主要应用于大缸、大坛的短途运输,用的是巧力。双手握住缸沿,掌握好重心,使缸底边缘侧立,一边盘一边用力推动,使大缸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行进,熟练的陶工可以同时滚两、三只缸。
   堆垛:堆垛主要应用于陶器存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陶工们根据不同的货品器型,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堆垛技艺。各种堆垛方法都有各自适用的器型,形状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人字垛、七星垛、长方垛、柱状垛等。目前宜兴陶仓储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2名,其中江苏省级1名,无锡市级1名。
   非遗是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共同记忆和情感寄托,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就是要把属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文明融进文化内核,在中华民族前行的进程中拥有完整的记忆,走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当我们的后辈研究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时,我们也将是其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文/潘奕宇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明代至今,有无数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将人文二字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投射于每一次创作中,不断推进紫砂文化的传承发展。现如今,当我们创作一把紫砂壶时,依然会遵循文化优先的原则,即在保证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的前提下着重考虑文化含量。对于不同的作品而言,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以及素材的使用量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每一件作品具备独一无二性的缘由之一。紫砂壶“客至”以酒文化为切入点,结合茶文化底蕴,传递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壺造型丰富、千变万化,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共同组成了紫砂壶文化内涵的载体,让人们在把玩和使用紫砂壶时能够激发美好的想象,引人入胜,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本文以紫砂壶“紫韵秋实”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自然审美。  关键词 紫砂壶;紫韵秋实;造型设计;自然意境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门传统艺术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了传统工艺和时代审美,在
期刊
摘 要 龙是华夏先民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组合多种生物形象而成的、能上天入渊、消灾降福的吉祥形象。“雋龙壶”运用紫砂艺术语言,结合龙文化,把紫砂的灵性与龙本身的祥瑞寓意相融合,使作品达到一种至妙的圆满境界,表达了龙腾万象之内蕴,便有了生意兴隆、万事昌隆的寓意。  关键词 雋龙壶;龙文化;创新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盛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更是灿若星辰。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传统艺术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创作十分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度,通过长短、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可以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艺术特点。这套“清流茶具”主体设计十分简约、干净利落,然而围绕“清流”的特征,设计中巧取“曲线”的灵魂表现力,壶肩、壶底一圈从以往的平直状态化为了独特的曲线状态,好似灵动的波浪此起彼伏,清泉石上流,静中寓动、风雅无双,同时波浪与波浪之间联系密切、对称统一,视觉上十分舒畅,架构上十分合理,并未因创新而脱离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年轮”造型简约大方,并以肌理化的装饰风格,架构起整把壶独特的内涵空间,优化了作品的艺术内涵,带给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思考,及由此生发的努力。  关键词 年轮;肌理;创新  喝茶,是中国人十分普遍的休闲行为,自古有之,流传千年。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种茶器亦竞相诞生、百家齐放。宜兴紫砂壶就是相当知名的泡茶器皿,素有“世间茶器之首”的美誉,在国际上也是久负盛名。紫砂壶特色鲜明
期刊
摘 要 宜兴是紫砂壶的诞生与兴盛之地,因而在紫砂壶中,我们便能够看到宜兴的山山水水、植被森林、民风民情。与此同时,紫砂艺人还将对于生活的观察以及艺术的理解融入到紫砂壶中,使我们在紫砂的世界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紫砂艺人通过紫砂艺术形式,将各种艺术形式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得人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本文主要以紫砂壶“如山”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  关键词 紫砂;如山
期刊
摘 要 提起自然界中的植物“莲”,人们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宋代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由衷地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清廉高洁的品行赞赏有加。“并蒂莲壶”的造型结构取源于自然界中莲花的形态,运用紫砂传统的光素圆形器与点彩的工艺技法进行成型制作与装饰,清灵适心的形态结构中既饱含着对和睦恩爱、情深意重、洁净无瑕等独立人格魅力的崇尚,同时又以寓意于物的审美手段对“志行高洁、清正廉洁”的道德观以紫砂壶艺
期刊
摘 要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宜兴青瓷;装饰艺术;蝴蝶挂盘;创新;文化   中国的青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 500年左右的商代中期,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青瓷制品逐渐脱离了粗陶器皿的范畴,成为
期刊
摘 要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具有不同的特色,反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的审美精神。陶瓷装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对于一件陶瓷作品,它的造型和装饰应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撇开造型看装饰,也不能撇开装饰看造型。一件优秀的陶瓷作品,作者当能充分发挥材质的特殊美感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将造型和装饰完美结合,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发展自民间手工艺,不仅有着精彩纷呈的造型,还蕴含了十分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更将许多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造就了如今这一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工艺价值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十分重要的瑰宝。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大乐事,因而紫砂壶的存在不再只是简单的实用器具,而是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之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以及岁月静好的幸福,提高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