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提出问题的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意识到的疑难境况,激起学生的疑惑、矛盾、好奇、激动或探索,以一个现象、一个事例、一副图画、一个故事、一条谚语、一个实验或让学生模拟表演及多媒体课件手段等情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思考现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和指向。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一开始就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肯定和及时表扬;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幺意义时也不要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兴趣,也要在鼓励的基础上,点评所提问题的不必要性在哪里。只要学生能提出可提的问题来,就等于解决了一半,就是求知的起始,也是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举例如下:
  1 “好奇、激动”出问题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对不了解的事物会产生新鲜感、兴奋感、易“激动”,这是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心里基础。
  案例 “变阻器”实验课前在实验室的每张桌上摆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整套连接好的实验装置,并使滑片滑到阻值较大的位置上(变阻器的接法、摆放统一)。上课时拉上窗帘,关上门和照明灯,使教室光线较暗,让学生闭合实验电路的开关,此时小灯泡很暗很暗,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然后话风一转说:“共产党来了,人民解放了,当家做主人了,天亮了”,马上让学生把滑片统一向左方(能使灯泡变亮的方向)移动(教师示范)当学生看到教室一下子变亮了,都欢呼雀跃,这时教师发问:同学们有物理问题要提出来吗?生1:灯泡是怎么变亮的?生2:靠什么改变灯泡的亮度?生3:改变灯泡亮度的这个元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4:怎样使用改变灯泡亮度的元件?等。
  2 “形成对比”出问题
  案例 进行新课“光的折射”之前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再对比光的反射引出折射有关概念,此时问学生有想探究的问题吗?学生自然会提出探究的问题是:“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3 “不合常理”“意外”出问题
  某些现象与常理不相符合,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与想象的不一样,甚至相反出现了“意外”,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激发了好奇心,很想挖出其究竟,头脑中便会产生疑问。
  案例 盛满水杯的水上凸漂一冰块,冰熔化成水后,水却没有溢出来,学生有疑问了。再如:教师演示“惯性小球”实验之前设问(把小球换成熟鹌鹑蛋)用金属弹片把小木板快速弹出,让学生猜猜木板上的鹌鹑蛋会怎样?一些学生猜会随木板飞出去打烂了,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想大相径庭,很意外鹌鹑蛋不但没有打烂却安然无恙地立在小木板打出之前的位置上,学生觉得奇怪了,问题便产生了。
  4 逆向思维提问题。
  案例 学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后,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提出“磁场可以产生电吗?”“怎样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等问题。
  5 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科学可解释或未解决的谜团,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在地上?寒冷的冬天汽车轮胎为什么要缠铁链?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为什么会冒“白气”?筷子放入水中看上去变弯了?大铁板会沉于水底,而由铁板做成的轮船不但不下沉反而还能装很多货物呢?等等。
  6 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
  自然界里充满了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做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有心人。例如:“彩虹”的出现是怎么回事?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
  7 “新鲜、前位”出问题
  例: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光波、微波,有什么特点?空气开关是怎么工作的?……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关心科技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物理中很多知识都是互为因果的,寻找原因通过学生追溯根由,也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找“所以”的“因为”出问题等等都是提出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同时也明确了探究目标,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激励学生勤于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实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能力,一要培养观察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都有一个对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逐渐发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形成宽松、舒适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实现人文精神的关怀,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共振,真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汇、智慧与智慧的撞击、情感与情感的沟通。  1 精彩纷呈的引入,让暂时兴趣变为永久兴趣不
物理试卷讲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有许多物理教师不重视试卷讲评课,甚至将试卷讲评理解为“对答案”,使“讲者无力,听者乏味”。实际上,好的试卷讲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物理反思能力,是对平时教学的升华。那么,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物理试卷讲评效果呢?笔者谈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奇妙的物理现象”一节中有这样的一个活动: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该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体会到认真观察对学习物理
初二物理中水的沸腾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个实验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我们观察的现象很多,如果不认真,有些现象可能观察不到,因此实验前必须明确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哪些现象。由于学生平时对此现象的观察大多属无意注意,因而虽然自我感觉熟悉,但对其实质却不胜了解。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势利导的点拨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用语言准确的表
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电学中出现了不少联系实际的题目,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这类试题大多以科学、技术、社会(简称STS)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1 设计思想  创设丰富的声音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声现象的浓厚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朱熹日:“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此语一语中的:问题是学习的动因,问题是学习的工具,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毋庸置疑,问题化教学是新课程课
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极为普遍、极为重要的概念,势能作为能量存在的一种常见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首先接触到的势能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因此,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和理解更应具有基础性.教学实践表明,初学者对势能概念,对和势能相对应的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势能的系统性以及势能的零位置选择等问题的学习和理解并不感到容易,相对而言,学习弹性势能的过程感受更为明显.笔者想
本研究是针对我国中学英语达到的终点语言水平而进行的实证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找到准确的立足点,研究的根据是1985年以来国内三次中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