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五味”课堂塑课堂生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实际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目标来创设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去探索、思考、实践,从中得到启发,获得知识,促进成长。老师在塑造“轻负高质”的数学课堂环境的同时,还应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关键词:趣味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33-1
  一、“文化味”——让数学课堂彰显美丽
  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如果能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就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数学知识的产生必有前因后果,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透彻地了解他们所教的那一部分数学,更应该从宏观上认识数学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
  如学习“多边形”时,可以借助以下故事开展教学: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的棱,如果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以从纸上的任何一点达到其他任何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从此以后,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
  古有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和令人称道的“勾股定理”,今有饮誉海内外的数学传奇巨星华罗庚的“华氏理论”和离“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的陈景润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辉煌成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引入这些名人史实,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生活味”——让数学活动彰显灵性
  生活是个大课堂,蕴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元素,善于重组教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背景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从而让课堂更加灵动和自然。例如笔者在讲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新授课时,设置了小明一天遇到跟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生活场景:1.寄信时邮票和明信片的价格问题:小明到邮局准备给远方的亲戚寄两封信和一些明信片,一共用了5.6元。已知每封信的邮费为1.2元,每张明信片的邮费为0.8元。他寄了多少张明信片?2.明信片上长宽的设计问题:小明手上拿的是6号的长方形信封:该信封封面的周长为700mm,长比宽多110mm。你能求出该信封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3.出去游玩的消费比例分配问题:小明一家来到东太湖生态园游玩,总共花费了280元,分别用于饮食、坐游艇和租用电动车,费用比为6∶5∶3,它们的费用分别是多少?通过创设这一系列熟悉又倍感亲切的场景,学生能从情景——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中快速切换,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到内化、活用。在整个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实验味”——让数学舞台彰显欢乐
  数学学习中大量的问题来源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然后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数学实验往往是验证判断和猜想的有效方法。实验有利于学生验证结论或猜想的正确性,构建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逐步学会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如在“翻转杯子”实验中,事先准备道具,制定实验流程:通过小组合作,一位操作,一位记录,观察记录数据,猜想规律,再次通过实验加以检验,尝试归纳总结:1)如果翻转的杯子个数是奇数,那么不论茶杯的总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经过若干次操作,都能使杯口全部朝下。2)如果翻转的杯子个数是偶数,那么只有当茶杯的总数是偶数时,经过若干次操作,才能使杯口全部朝下。否则,永远都不能使杯口全部朝下。最后大家群策群力,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巧妙的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说理的方式加以证明,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这种借助实验方法创设的教学环境不但有助于学生合作探究,情感交流,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开拓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通力合作,交流收获,其乐无穷。
  四、“科技味”——让数学学习彰显生趣
  现代科技给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象、动画、影像于一身,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从而使内容新颖生动,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如在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为了形象刻画出加减法的原理,笔者做了一个自定义工具(由自由点A生成箭头B,并以文本形式呈现B与A的横坐标差值),让学生亲自操作,去感受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是怎样体现有理数加法的实质的。也让其他同学在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中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平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形象的演示效果,还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想象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其适切性也要进行必要的探究。
  五、“数学味”——让数学过程彰显智慧
  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出发,顺应其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出有一定逻辑意义,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知识展示过程,在已知和未知间铺路搭桥,在具体和抽象间合理过渡,使学生不仅能正确掌握新知,而且学会对新旧知识进行提取、合成、存储的方法,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人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课堂,以学生发展为基点,努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课堂,使课堂少点框架的约束,创设多点有品味的宽松环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生态绿意!
  [参考文献]
  [1]杨瑞刚.构建高效生态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成才之路,2014(09).
  [2]张兆驹.初中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的“讲”[J].数学教学通讯,2013(31).
其他文献
观看这次教学基本功比赛之前,已阅读过大家的教案,但是现场教师们的授课更加生动,更令人印象深刻。北京开放大学,确实有一支非常专业且极具潜力的团队。从教学中能够看出很多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也不例外。一个上课紧张、甚至脸红、不成熟的新教师如何成长为一个上课得心应手、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和发展目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发展;培养;成熟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1-2  一、教师发展的过程  第一,教师敬业精神的形成。要想成长为一个被学生
摘要:教学设计的突出重点是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太空泛。教学目标相当于打枪的靶子。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才会有依托,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讲课才能做到目标明确,学生听课时才能知道听什么。否则,无异于盲人摸象。不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目标明确之外,还要考虑教学目标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效;具体;能力  中图分类号: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去努力钻研、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这样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细雨润心”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23-1  一、利用辉煌的数学史,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
摘要:本文借鉴“三部曲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以《近代工业的兴起》一课为例,阐述这一模式的缘起、操作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成有效历史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三部曲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59-1  一、“三部曲教学法”实施的背景  由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
摘 要: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并对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认识客观事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就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正确观察化学实验中
摘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符合现代化教学思想的明智之举,本文将就这一论题并结合教学实例,展开关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29-1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1.注重课前引导,明确学习目标。
摘要:长期的语文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以“教材、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的问世致力于重新找回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失落;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