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ct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符合现代化教学思想的明智之举,本文将就这一论题并结合教学实例,展开关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29-1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1.注重课前引导,明确学习目标。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上,教师要遵循渐进的教学方式,不能操之过急,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笔者认为,做好课前的引导,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比如在讲授“物质的分类”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有条不紊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学习状态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浏览本节目录,并指出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心里有了初步的学习状态准备,并提出与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比如,物质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分子、原子等的物质特征是怎样的?等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计划目标的预习章节内容,从而提升学习和教学效率。
  2.构建知识框架,科学整理笔记。
  课本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思维上的脉络联系,在化学授课过程中,教师亦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使化学学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互联的整体,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俗语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课堂笔记的习惯,懂得辨识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且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当做到对每堂课的知识点梳理清晰在心时,自然会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
  3.实施有效评估,提升学习效果。
  化学教学要具有系统完善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思路的环节之一,而这一环节最终能否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则需要教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效果进行适时有效的评测。
  评测的方式有多种,关键看是否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站在学生的思想角度来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只有如此,才能使评估取得师生共赢的效果。
  比如最常用的方式便是,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回顾知识点,并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当时老师是怎样讲述该知识点的,从而检测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当然也可以把评测放在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诉诸于文字报告,向全班同学讲述经过,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掌握的成程度。
  二、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
  疑问是科学探索的原始动力,历数世界上著名的发明与创造,无不始于“疑问”,疑问是科学的态度,也是自主学习探索的途径,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质疑,从而为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学习兴趣打开了更广阔的天空。
  比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一节时,可以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利用化学战——氯气来与英法军对战的历史故事为开场,在讲述过程利用多媒体软件,穿插相关的历史画面,让学生感受氯气之毒带给士兵巨大的杀伤力,进入课堂状态的学生很自然的便会疑问,氯气为什么会有毒?氯气还有什么特性呢?等等。在一片沉默的质疑声中,教师开始本节的讲授。
  2.开展开放实验,师生合作参与。
  实验课是化学学习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学习模式,一个新的知识点,通过实验来演示和模拟,会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实验进行的过程同样是对知识点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同时,以合作化的实验方式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形态,师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课本知识的难点疑点,会愈发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融洽了师生关系,而这也是开放式化学实验最难能可贵之处。
  3.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学习兴趣亦能够进一步优化学习习惯,可以说两者是互相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是保持其自主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现代化学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切入点,来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应用于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从而从心理上感受到化学的真实感和价值感,由此拉近和化学的距离。
  如利用油脂制作肥皂,从花草中提取指示剂并测定范围,自制桔子、西红柿原电池并用作电源使电铃发出悦耳的声音等等,一系列的来源于生活的智趣小实验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并在乐趣的促使下开始自主探索化学学习的旅程。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
  现代化的教学离不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平台,不仅开拓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视野,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网络中生动形象丰富的化学学习资源,使学生学习化学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在有效的约束和自律性下,可以大大提升学习化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化学能量变化”一节时,课堂开场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素材有“火箭升空”,“核电站发电”和“太阳能运用”等等,也可以是“人类生活与能量”等影像资料,让学生在逼真的视觉冲击感下,深刻的感受到化学能量变换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可以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还可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音乐课堂教学不断优化,真正达成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28-2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
观看这次教学基本功比赛之前,已阅读过大家的教案,但是现场教师们的授课更加生动,更令人印象深刻。北京开放大学,确实有一支非常专业且极具潜力的团队。从教学中能够看出很多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也不例外。一个上课紧张、甚至脸红、不成熟的新教师如何成长为一个上课得心应手、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和发展目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发展;培养;成熟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1-2  一、教师发展的过程  第一,教师敬业精神的形成。要想成长为一个被学生
摘要:教学设计的突出重点是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太空泛。教学目标相当于打枪的靶子。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才会有依托,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讲课才能做到目标明确,学生听课时才能知道听什么。否则,无异于盲人摸象。不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目标明确之外,还要考虑教学目标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效;具体;能力  中图分类号: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去努力钻研、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这样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细雨润心”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23-1  一、利用辉煌的数学史,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
摘要:本文借鉴“三部曲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以《近代工业的兴起》一课为例,阐述这一模式的缘起、操作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成有效历史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三部曲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59-1  一、“三部曲教学法”实施的背景  由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
摘 要: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并对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认识客观事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就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正确观察化学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