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错”为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其实考试中的题目,我在课堂上都讲过,但学生还是犯错误。”而学生则经常处于机械盲目的练题之中,以致不断重复过去的错误,造成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往往是因我们对错题不够重视而产生的。
  其实错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而且是为学习者量身定做的资源。只要我们重视错题的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端正错题利用态度、完善错题利用环节、监督错题利用过程三方面探索错题利用,以求提高历史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端正错题利用态度
  
  错题利用实质上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种自我监控过程,目的是将隐含在错题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知识,以利于知识的存储、运用,实现知识的分享、交流以及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促进有效学习。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对于平时在练习和考试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很多始料未及的错题,如果我们能及时记录并进一步分析犯错的原因,将有助于增强自身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在错题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错”为宝,提高学习的效率。
  当学生意识到错题利用看似增加了学习任务,实际上是为以后的学习减少了麻烦。通过错题的正确利用可以不断找出并清除学习障碍和隐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学生就会对错题利用抱有肯定、积极的态度,并愿意在日常学习中去做好这件事情。
  
  二、完善错题利用环节
  
  1.预防“错”的发生
  预防“错”的发生,即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作业或练习时,能主动地进行检查,以降低错题出现的概率。一是教师要给学生留足练习时间,以保证检查的时间;二是要教给检查的方法;三是要由扶到放逐步推进。
  课堂练习的时间要放在课内,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如果只是提出要求,而不给学生时间,或把这个时间安排在课后,那么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习惯后,可同时进行课后作业的要求。
  2.创建“错”的档案
  第一,要求学生每学一节课,都整理错题,并摘录到一个固定的活页本子(以下称错题本)上,便于以后查阅。活页本不需要太大,一来方便携带,二来做到一题一页便于整理。可以在活页本中画出这样的表格:
  
  第四,将错题分类。这一步非常重要,分类之后的错题更有条理。怎么分类呢?可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会做的错题,第二类是会做部分的错题,第三类是完全不会做的错题。这三类可以用1、2、3(也可以用A、B、C)来标注。如果还想分得更细些,可以分别再分为1 、1、1-等。还有一类用特殊字符记,就是1中的题目以后再也不会做错的就归类为0,意思是以后可以跳过不用去复习了。这些标注不是死的,随着时间和知识的积累,3可以变2,2可以变1,1可以变0。这样,错题本中需要回头复习的题目只会越来越少。考试复习的时候重点复习1类,有时间再复习2类,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就啃啃3类。上述错题学生就归类为1类。
  第五,教师建立错题本进行示范。教师建立错题本即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最好还有电子错题档案),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当学生看到老师的错题本上工整的笔记和有条理的分析与总结时,内心会受到触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言传身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分享“错”的体验
  当下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较强,但主动交流分享意识相对薄弱。其实学生间的错题就是一个学习资源库,要引导每位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因为每个学生出错的原因各不相同,通过相互交流就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错误。正所谓“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
  我尝试建立一种班级交流机制,构建一个学生错题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班的错题资源共享。如每个星期将一节自习课或者一节历史课交给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让学生对自己认为比较典型的错题在全班进行报告,教师这时就以学生的身份听学生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角色进行了互换,师生共同进步。首先,学生上台锻炼了胆量与表达能力,并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其次,教师将每一次的报告内容留存下来(加以整理就是教师的错题本了),一段时间以后,班级就拥有了一个错题库,教师再将它们印成试卷发给学生,这样全班都可以交流分享了。教师再进一步建立电子档案,既方便日后备课、命题之用,也使下一届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4.拓展“错”的价值
  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错题档案建立后,我又赋予了它特殊的使命,那就是给错题找“兄弟姐妹”。每周周末布置一种特殊的作业,为每一处错误寻找三道同类题并做解答,用做同类题的方法来纠正错误,这个做法非常有效。例如,我班某学生记录的考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的三道同类材料题及反思如下:
  
  响: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社会的进步。)
  2.(1)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
  (2)分析明清时期所出现的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现象,并概括它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现象: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影响: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3.(1)依据五幅图说说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它们在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本质上不相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点,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2)材料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已拆卸”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新制度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是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系统的考查,它们围绕着解决君相、中央与地方两对基本矛盾而展开,要掌握各朝代不断发展完善的措施及消亡的表现,从而把握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通过横向的比较突出其本质特征。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可将错误率降到最低。
  第二,教师要发挥错题的教育功能。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充分,在新授内容的同时还要不忘巩固旧知。在平时备课时便可充分利用错题本,将学生仍未掌握的知识点有意识地设计到教学环节中。通过不断复现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听课状态中,对知识重难点予以复习和巩固,从而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如发现考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念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就说明这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问题。教师可在讲练或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比较法让学生自己得出:前者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后者旨在稳定金融秩序。理解了的知识记忆会更持久,不易做错。
  
  三、监督错题利用过程
  
  1.定期阅读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知识,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重复,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必须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定期翻阅,达到保持和再认的目的。所以我规定学生对错题本要做到“三看”,即每天晚上做作业前看一遍,每周周六做周小结时看一遍,每月月考前看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在考试时有效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2.及时反馈
  教师隔一段时间要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批阅,及时肯定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对于那些错题原因反思不到位的,教师要进行补充,以帮助学生找准问题的症结。同时结合每周一次的错题交流,把学生错得较多且具代表性的题目,一段时间后将其集中在一份试卷上,让学生再做一次。这样做一来可以检测学生错题利用的效果,二来可以给学生进行积极反馈,做得好的学生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反思为什么反复出错。平时布置的作业或考试试卷,也可对一些典型错题进行改编,让学生再做,而不是不断给学生不同的新题,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总之,开展错题利用教学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错题本不一定要做得精致、全面,因为它只是训练思维的一个载体。最关键的是,学生和教师都不能轻易放过错题,要彻底弄清错题所反映的问题,并在错题利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如哲.知识管理的理论应用[M].五南图书出版,2000.
  [3]李晓东,张炳松.找效能、价值、课堂环境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9(10).
  [4]刘儒德,江涛,李云芳.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比被动的德育教育来说,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创设情境,寓情于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想,不要强制他们去画他们不愿意画的东西,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绘画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
通过每天阅读一篇英语报刊短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师生一起学习英语,教学相长,能使英语课重新绽放光彩。  一、背景介绍   新学期开学之初,本班依旧沿袭上学期的惯例,每天的英语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不限,生词需提前写在黑板上。演讲结束后,由演讲者向全班同学就所演讲的内容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在座的学生回答以检查演讲和听讲效果。几乎每
[摘要]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强制输送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将接地气的教学选材、学生的情境活动、教师情感、教师的道德活动等教育元素融入教学,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有生命气息。  [关键词]元素思想品德教学选材情境活动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
对一所新建学校来说,如何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后发赶超并办有特色,既要审慎稳妥又要快速推进,在这一矛盾体中寻找最佳路径,这是学校承办人要认真权衡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建学校办学模式定位和特色形成的思考与探索  奎屯市第七中学2010年9月成立,2011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对这样一所初创时期的学校,我们首先明确了“三高”发展目标,即:高标准要求、高品位谋划、高质量推进。在办学模式定位和特色形成
综合实践课是应新课改的形势而产生的。这一课程的出现主要是解决中国以往的教育弊端,也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课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主,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突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活动性和综合性。但由于综合实践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经常无计可施。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地区发展情况,发掘活动资源,拓展实践内容。  一、设计实践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学科的限制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笔者以傅园慧网红事件为例,从读写要紧密结合、评价要及时改变、作文要贴着人咬着人、语言要鲜活有生命等四个角度,系统阐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从而写出能充分表达自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关键词]真话个性感受真情  [中图分类
“小课堂”是指40分钟的室内课堂。“大社会”是指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正文以外的教材资源,也叫教材素材。这些教材素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如活动、体验等等,它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恰当地运用这些教材素材,服务于课堂教学,把“小课堂”和“大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既能体现新课标的新教材观:用教材教,及新教师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又能落实
一、内容的空泛化    无论升学,还是平时的作文训练,我们发现:理想、道德、意志、学习、纪律是永恒的主题。有些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喜欢舍弃小节,专找大帽子戴,如写爱国,往往写国庆抒怀,国旗下的遐思,为祖国的振兴而读书等等。其实在和平建设年代个人的爱国不单一就是国庆抒怀、国旗下的遐思,我们还可以写:反对“藏独”参加合法的抗议和活动的热血青年,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奥运会加油的普通老百姓,写一个依法纳税的个
中學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可见,在新课改的内容中,已经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当作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具有高水准审美要求人必备的素质。而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一方面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树立科学、高尚的审美标准,享受真、善、美给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不仅是一所学校兴建、发展、壮大的历史,同时也是教育史、学术史、社会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交叉地带。它是储存历史记忆、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史还是透视一所学校的窗口或名片。校史研究与编纂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经越来越被人重视,但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在面目相似的校史中写出自己的特色来,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校史,不仅是物态化的史料的累积,更是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