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比被动的德育教育来说,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创设情境,寓情于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想,不要强制他们去画他们不愿意画的东西,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绘画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的作品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色,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填补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作为引路者,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第四,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心,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把你当良师,在课后把你当益友,接受你的教诲。
  二、挖掘教材,在不同课型中实施德育教育
  1.在绘画中提升品德修养
  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捕捉自然中美的情趣,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学生用心尽情体会,用笔尽情描绘,这不仅仅训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自然界“美”的启迪。
  2.在美术欣赏中辅生启德
  美术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形式,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让学生在欣赏中既能感受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也能深刻体会画家在作品中寄予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从而精神上得到提升。
  3.在手工制作时育生悟德
  (1)节俭教育
  制作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废旧画报、旧花布、易拉罐等,经过艺术加工,都会变废为宝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性,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上课前笔者都会鼓励他们尽量在生活的废旧物品中寻找材料,找不着再去合作购买,避免浪费。这样在教学中还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创新教育
  在工艺制作中,学生自己动脑创意、自己动手制作,这样能锻炼他们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如今的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对其加强勇于实践务实创新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工艺品虽小,意义却很大。
  (3)审美教育
  放眼生活,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如剪纸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剪纸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剪刻,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三、举行活动,在美育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推进情感教育。例如,结合学校的“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主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①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捕捉校园中的美与丑。②板报设计、海报类的宣传。③能体现本次活动主题的文化衫、帽子设计。④把家里的废旧纸箱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化制作成垃圾桶,放在学校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既回收垃圾、美化校园,又提醒学生注意公德。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专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所以我们的美术课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在思想品德上得到陶冶和升华,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我们的美术课就不单单是一节美术课那么简单了,因为它不只让艺术之花完美绽放,也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蒋玉萍.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甘肃省某县各乡镇初级中学的历史教育教学情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探讨和揭示某县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新课程改革外在力量的推动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机会学会合作、学会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中学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和整体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历史新课标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材料解析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史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  依据《辞海》的解释,史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等。史料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原始的史料,一种是后人记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讲解轻体验,学生接受的只是生硬的知识,难以获得自己的感悟。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能深入文本去体验、品评,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分析当前体验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创设体验情境、立足文本诵读、依托文史资料、注重写作拓展等方面提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
[摘要]转化后进生属于个别教育的内容,个别教育具有针对性、随和性和交流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别教育更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如果抓得好,可以达到集体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具备“五心”是后进生转化的法宝。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爱心赏识心耐心信心恒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08  转化后进生属于个别教育的内容,个别教育具有针对
[摘要]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優化,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这对升级教学品种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学设计优化要对课堂各种教学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只有选定最佳优化切入点展开操作,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70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
[摘要]古今很多作品都会涉及“生命”的主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把这类相似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来进行延展性阅读。就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命意识做了个阅读范例,尝试着从同类作品中去发现和探究“生命之忧”,然后又回到文本中去解开这些“生命之忧”,以此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学生积极联想和思考。  [关键词]生命主题延展性阅读探忧解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目标教学至关重要。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更是无效的。就像人们走路,若不知道目的地,走得茫然,走得疲惫,走得也没有任何意义。“无论做任何事情,最初的一环是必须确定适当的目标,并始终将行为指向这一目标。”尹少淳教授如是说。我想这是因为目前好多教学目标设定层级偏高,一节课不可能达到,因而,这样的目标就不具实效性。  目标制定得好,将会一步步促使你完成更高的目标,制定得不好将好高骛远,不能实现。目标是有
一、一道试题引起轩然大波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笔者命制的八年级历史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问答题: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课题)是什么?本单元又包括哪几课?(以下简称“第四单元题”)令笔者意想不到的是考试一结束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甚至在网上发了帖子:“初二历史最后一题考的是教材目录,这种题学生不会做,全班写对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请教研室解释为什么这么出题!”下面有跟帖:“这种考试有什
一、“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概述  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往数次课改,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而课改的精神,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快乐,增长知识,学会学习,树立目标,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中的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把“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科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关系极大。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学习楷模,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读书,就是读教师。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形象,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效果就特别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观察事物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而且还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因此,政治教师的课堂形象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