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反思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麋鹿》一课,很适合孩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充分地检查完孩子的预习情况后,让孩子自学课文,了解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然后交流总结,明白文章写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接着,重点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一部分的学习也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感受它的特点。之后集体交流,了解麋鹿角、尾、蹄、毛色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难道课文的重点只是这些吗?很显然,文本想表达的还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应该激发孩子情感深处的涟漪,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我启发孩子: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同学们再用心读读课文。
  师:同学们,谁来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
  生1:我觉得惋惜,遗憾。因为汉朝以后,麋鹿销声匿迹了。
  生2:我很愤恨。因为1865年在北京南郊发现麋鹿后,竟有数十头被陆续盗往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生3:我觉得很悲伤。因为麋鹿竟然有那么悲惨的遭遇。
  生4:我觉得感动。贝福特公爵非常喜欢这群麋鹿,精心饲养。乌邦寺动物园潮湿,有很多沼泽,所以麋鹿生长良好,竟然增加到400多头。
  生5:我觉得欣慰,觉得高兴。因为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我看见了孩子们的眼中闪现了亮光,他们脸上写满的是对麋鹿的情感,此时的麋鹿是他们心中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随着麋鹿的经历,或悲伤,或喜悦,或叹息,或欢呼。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观看录像,想象练笔,体会麋鹿被“放养”的新生活。
  师:看了录像,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吧?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麋鹿遁入草丛的情景,还会有哪些情景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录像中所看见的,用笔写下麋鹿的新生活。(出示)
  土地广阔 气候温和 林茂草丰
  蹦跳 站立 跋涉 潜游 觅食
  回归故土 回归自然 繁衍后代 茁壮成长
  这里三组词分别写的是:麋鹿生活的环境,麋鹿的活动,麋鹿生活的情况,供学生练笔时参看。音乐中,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1:阳光微微洒在草原上,像是铺了一层金毯。一群麋鹿卧在草地上,不时地用耳朵扇扇,好像在乘凉一样,还懒懒地舔舔自己的毛,尾巴在调皮地摆动,好像一个小摆针啊!
  生2:一头老麋鹿,弯下腰,从水里叼出一些又鲜又嫩的水草。它扬起头转过身子,缓缓地将嘴中的水草递给了身后的小麋鹿,还用嘴碰了碰小麋鹿的头,目光中充满了慈爱。清澈的水边,一头可爱的小麋鹿歪着脑袋,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容貌,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它不时地摇摇头,摆摆尾,心里美滋滋的。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啊!
  生3:“哗——”一大群麋鹿踏入水中,晶莹的水珠溅到了它们的皮毛上,它们甩甩脑袋,睁着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其中几头还晃晃自己的角,显示自己的雄风呢!一头小麋鹿使劲一蹬地,纵身一跃,轻盈地跨过小溪,动作流畅、完美,它跃过时还回头望了一眼,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尽情地奔跑吧!在你们的家园中享受自己的快乐吧!
  师:是啊,俗话说:“鸟恋旧林,鱼恋故渊。”故土才是麋鹿繁衍后代、茁壮成长的乐园,这里就是麋鹿生活的天堂。
  一堂课学生收获的大小,取决于其语言表达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如果能够提高语文训练意识,自觉地平衡阅读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时间,就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怎样才能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 搜集资料是必修课    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不仅开阔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由于爱因斯坦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学生对于爱因斯坦记忘我工作以至成了“怪人”难以理解。幸好初读前很多学生查阅了关于科学家的一些相关资料,诸如爱动脑筋的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还把钥匙错当成
精心设计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设计一些新颖有趣并带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苦作”为“乐作”。    一、 分层性作业    由于已有的经验、智力、学习习惯等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距,而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往往忽略了这种差异。优秀的学生会觉得吃不饱,创造能力不能尽情地发挥,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感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8课是巴金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因为作者是这样一位文坛大师,所以整封信读起来亲切自然,没什么特别深奥的地方,即使如第3自然段中提到的“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和“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学生通读全文也能在本段中找到答案。因此笔者为了深入读懂文本,特地找了巴金的散文作品阅读,尽可能走近作者的生活。    一、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作者的生活与工作    学生对巴金了
一、 由“人”到“神”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军神》。  2. 课文中除了把刘伯承说成“钢板、男子汉、年轻人”,沃克医生还称赞刘伯承是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这些称呼画出来?(师巡视)  3. 师生交流。(板书:军人 军神)  【评析】从文中称赞刘伯承的三个词语,引出“军人”“军神”,这两个词语出自一人之口(沃克),指的是一个人(刘伯承),既能看出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力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一、 掌握学情,忆旧字,学基本字    1. 复习熟字,引出生字  (1) 复习检查,开火车用卡片抽读学过的两个字:“抱 (bào)”“跑(pǎo)”。  (2) 找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字形:右边都有个“包”字。  字音:韵母都有ao。  (3) “抱”和“跑”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他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汉字妈妈——(出示生字卡片)包。  【评析】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该设计
一、 直奔重点,凸显人物形象    1.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简单地说一说。(时间、地点、人们用怎样的方式纪念诺贝尔的)  2. (课件演示)让我们再一次目睹这世界性的盛会吧!瞧,这就是颁奖现场,瑞典国王每次都到场并亲自颁奖。每一位接到邀请的贵宾把能参加仪式视为一种荣耀,盛装出席;而如果能得到诺贝尔奖,则将被视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无上荣誉。  3. 看着如此
一、 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可谓精彩纷呈。你有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吗?说给大家听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你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自然过渡到研读例文的环节中去。    二、 研读例文
一、 看图片,激发情思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卡通人物,瞧,深受你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来了。课件逐一出示下列卡通人物图像:  2. 你还知道哪些卡通人物,请你以“( )的( )”的句式说一说。  3. 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幽默滑稽,有的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有的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谁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讲一讲他(她)的故事。  4.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