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的妙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他认为重在提问,以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利用课堂设疑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是当务之急。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使之成为艺术。现就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提问技巧,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举隅说明。
  1.揭疑式提问
  我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予深究,并不理解鲁迅对孔乙己的复杂感情,阅读完之后课堂竟然变得静悄悄,沉闷开始降临。我灵机一动,立即采用揭疑式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理解“我”的感情变化。
  我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这下学生们立即活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
  揭疑式提问不仅能促使学生去琢磨,发掘文中蕴涵的内容,理解作者用词的意图,同时也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疏理式提问
  我在教杨绛的《老王》时,要求学生体会文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总是体会不出来,总是说不到点上。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采用疏理式提问提出如下问题:
  ——课文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到启发,很快就理出了思路,就不难理解文章要体现的思想感情了。这种提问从教材的内容、教学重难点出发,揭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把握和理解课文的关键,促进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提问既可作为阅读后的课文梳理,又可作为开课前的“思考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3.辐射式提问
  由于学生阅历有限,对一些象征意义浓厚的文学作品理解大多有困难。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既然是怀念藤野先生,可为什么又写了看电影事件?学生对此弄不清楚。怎么办?教学中,我设计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问题:
  ——这个事件发生在哪里?当时是一种什么背景?
  ——藤野先生在这个事件中持着什么样的态度?表现他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这种提问是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然后派生出许多小问题,从各个角度去启发学生思考,各个击破,最后,中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挈领全局,攻破难点、突出重点的提问技巧,对于学习层次较低的班级,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迂回式提问
  要想达到启发学生、增强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就不要直接问。比如,在教《愚公移山》时,“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对“且”字的解释,我不用直问“‘且’是什么意思”,而改用曲问:“愚公多大年纪了?”生答:“快九十岁了。”“这个‘快’从何而知?”生答:“‘且’”。
  迂回式提问,也叫曲问。欲问此,先从彼开始,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回答曲问时,其思维流程也要“转一个弯”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比直问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5.比较式提问
  选入初中课本的文章,许多题材相同而中心思想不同,但学生往往感觉眼花缭乱,本可以相互补充理解,倒搞得不知所从。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采用比较式提问的艺术,让学生在比较中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教《三峡》(鹂道元)时,我问的是:“《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它们在写法上、立意上有什么不同?”而在教《桥之美》时,我这样问:“同样是写桥,这篇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异同?”
  比较式提问可以温故而知新,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在求同寻异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除上文提到的五种提问艺术外,还有‘创造式提问’、“情境式提问”、“剥笋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演绎式提问”、“追踪式提问”、“铺垫式提问”、“质疑式提问”等等。根据教材的需要,能正确设计问题,教学中适时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的政治课堂中很多探究是停留于形式的“伪探究”,对此,思想政治教师应落实探究的“点”、激活探究的“质”,让“真探究”成为自身的一种追求,成为教学中的一种习惯,进而使“真探究”成为政治课探究的“新常态”。  [关键词]政治课;伪探究;真探究;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5702  在一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引言    很多外语学习者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初学外语的时候,进步快且明显,但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语言能力常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再有飞跃,甚至长时间不使用外语,外语水平反而下降了。同样的,有过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常常会感慨: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总是有一些错误屡错屡犯,学生写作水平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这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中介语石化现象。在二语习得中,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
1月6日晚,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五季首播。杭州14岁男孩杨英豪,在全国选出来的100位青少年“新大脑”里排名第34位,还在“数字华容道”的测试中表现惊艳,获得第二名。  14岁的杨英豪,目前在杭州文澜中学读初二。问到怎么发现自己对数学擅长的,杨英豪很老实地说当初要准备小升初考试,妈妈就帮他报了奥数培训班。第一次参加奥数培训,觉得这类题目和书上的不一样,要“搞脑子”。尽管有难度,但是解出来很有成就
面对自然灾害,许多惨遭洪水浩劫的城乡百姓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尽量减少和降低因灾所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或单位或个人,不免产生依赖心理,干脆“顺势卧倒”一心指望政府搭救、帮扶。二者比较,前者令人敬佩,后者则不敢恭维。  弥补灾害损失、化解生存危机,政府救一把、热心人帮一把,虽然能解决一时之危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永久性问题。那么,灾后“疗伤”最有效的良方只能是自救。政府的
[摘 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中小学衔接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更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自然拼读法、动漫情境词汇教学法、Brainstorming词汇教学法等,做好中小学衔接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英语;中小学衔接;词汇教学;外研版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3
[摘要]文章针对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深入理解文本,却常常给教学环节贴标签、套高帽子权当“育人”的问题,提出教师应从深入解读文本出发,设计指向高阶思维的阅读题,策划有利于学科育人的课堂活动。教师可运用创设情境、重构文本、小组讨论、读写结合等策略,充分使用阅读材料,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达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文本解读;课堂活动;学科育人;英语;报刊阅读  [中图分类号]G6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总是干瘪、空洞、无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素材积累所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目的就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最大困惑。  如今,电视、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更多便捷因素的同时,也使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中收获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为我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常言道:
[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写作议论文时要设置好分论点,帮助学生探寻并掌握分解中心论点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施教过程中通过“诱思·迫思·助思”的手段激发、优化学生的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课例研究;写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34-0026-02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
[摘要]文章以《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主张围绕核心议题,借助序列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56-03  本节课以“厉害了!我的国之外交篇”
【教学案例】  口语交际《劝说》是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别人,从而达到劝说的效果。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在具体的环境中掌握恰如其分的劝说方法,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本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建议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