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转变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1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过程的设想,要求我们首先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新观念。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力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新课程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能力和完善其人格。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念、行为角色都随之发生变化。对此。笔者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1 学生观的转变,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可以教育引导的人。在历史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训练和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成功和被其他人欣赏的滋味。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笔者让同学们观看教材中的兵俑图片,要求他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黄泥制作出来。尔后笔者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点评,并拓展相应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使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加浓厚。
  2 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中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需要等,尤其是新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世界独特的判断与认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面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时,对合理、正确的给予热情的肯定,荒谬的要及时加以引导,切实保护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长此以往,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渐立渐固,学生就会敢于发问、敢于质疑。如,笔者在课堂上开展小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哪一派的学说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学生根据上网查找的资料踊跃发言,大胆设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由于笔者不时对新的不同的观点予以肯定,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应将其当作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研究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新知识,将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再对新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形成新的观点。师生在这一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进而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一节好的历史课,不在于教师个人滔滔不绝的讲述、眉飞色舞的表演,而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和老师一起走进特定的历史情境,同喜、同悲、同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其所能采取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参与。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辩论秦始皇的功过;角色扮演并评判刘邦、项羽等人物;史图结合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分析、参与研究。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而且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提供了契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得到尊重,由此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得以巩固。
  
  三、真真切切把学生当作朋友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要想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自己转变为“伴奏者”、“研究者”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必然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平等对待,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即使是错误的看法,教师也要耐心倾听。要艺术性地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与学生交换看法,纠正其错误观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而不是旧的传统的师讲生听、师主生从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的教育教学能够刺激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要以尊重、理解、宽容、赞赏的态度来处理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意愿,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还应该学会宽容,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正视学生的个性差一异,这样才有利于在师生之间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面对新课程改革浪潮,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反思传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人格为帆,新的课程改革之船就一定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的概念谈起,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造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和隐患的主要原因,对在建筑
Photoshop是学习图像处理的入门软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Photoshop软件教学,需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该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活跃课堂为切入点,提出
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应该怎样有效备课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政
波普尔对科学分界问题做出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回答,即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不落传统巢臼,富有启发意义:打破了科学无误论的神话;为我们如何解决从易错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发展  1 促进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我们要明白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领域中翱翔。  2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高中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错误认识密不可分,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有一定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思想品德》(粤教版)教材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材基于情景、基于问题、基于生活,这就为教师主动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期刊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四方面能力考核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四方面能力要求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为基础,逐步加深、不断提高。  考生作答过程的本质是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为基础,建立与设问之间联系的过程。能否全面准确地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