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美丽的民歌之乡……雷波汶水镇,大凉山独特的环境为我们保留了古老原味的文化传承,是一种原生文化,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俗,日常用语习惯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家庭及其周围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从词汇到语法。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模式,且运用自如。可一旦进入使用汉语言教学的学校,学生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习惯,学习和使用新的语言及文字。面对一个汉语文信息,少数民族学生领会时要经过许多“加工处理”。这是一个艰难的“再制作”。学生在无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每天要接受许多汉语文新信息,首先只能囫囵吞枣地接收,然后慢慢咀嚼,最后才从比较中悟出一点含义来。从词汇角度看,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汉语中的许多语言,诸如“虔诚”“尴尬”“潦倒”“把握青春的旋律”等,很难找到它与民族语言的对应点。我们初中阶段的现代诗歌。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功能。作为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诗歌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在学习中“人情”,在“人情”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的目的,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诵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教给少数民族学生朗诵现代诗的技巧与策略,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加强诵读,品味诗情,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对于民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在现代诗教学中有所得。必须先激发他们对诗的兴趣。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在情感教育中有相似之处的诗,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诗。学生马上想起来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引导他们注意品味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引入余光中的《乡愁》,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思乡之情。最后比较本诗和前面诗的不同之处,由此引出作者情感一强烈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愿。在教学中,因为知识关联性大,新旧知识的良好迁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热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积累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生有了兴趣,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与氛围
现代诗语言精炼。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诗美,感受诗美。运用诗歌教学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诵读就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学生模仿自由朗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诵读这一环节的教学。现在我又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引用名家录音,视频朗读,朗读伴奏等来创设诵读氛围。使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之中,体会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进而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诵读不但要读,而且要巧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多读多体会。(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可高声朗诵,也可轻声低吟:既可一个人用心体会,也可以三五人一起揣摩。这种方法极受学生欢迎,气氛好,声音也比集体朗诵大。极有利于学生深入诗中,体会诗境。(二)用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踊跃朗读。这种方式非常自由,在学生熟读诗文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比赛朗读。既可挑战同学,又可挑战老师;既可挑战某一段,又可挑战全篇。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诗文。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诗美的感知,也有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四、反复诵读,找出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方式。在现代诗中,诗人主要从自然以及生活中选取物象于作品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这些物象杂有诗人主观色彩,这些物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在学习现代诗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诗的意境。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我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中,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所有意象,然后结合课前预习及所读体会,找出最能表现本诗情感的主要意象及本诗情感。学生能很快找出山和海两个意象。我又让她们说出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据此体会诗中的情感,海象征理想,山象征实现理想的阻碍。诗人主要表现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理想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这样主要情感理解了再去理解其他内容也就轻而易举了。
五、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情画意之中
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现代诗歌的鉴赏更不例外。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有些同学一读到《化石吟》时,就不禁想象到恐龙这个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如何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生动画面。有些学生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带着孩子夜游天街”的情景简直就是另一个神话世界,令人遐想联篇。
六、通过诵读,品位语言,感悟诗歌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上《秋天》一课时,我把诗歌的第一节进行了一个“小手术”,把其中的每一句话均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总之,诵读现代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方法,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味诗的音乐美。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还要通过语调和轻重音的变化去表现丰富的情感,必须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语感,流露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音韵美,并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诵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一、加强诵读,品味诗情,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对于民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在现代诗教学中有所得。必须先激发他们对诗的兴趣。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在情感教育中有相似之处的诗,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诗。学生马上想起来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引导他们注意品味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引入余光中的《乡愁》,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思乡之情。最后比较本诗和前面诗的不同之处,由此引出作者情感一强烈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愿。在教学中,因为知识关联性大,新旧知识的良好迁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热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积累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生有了兴趣,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与氛围
现代诗语言精炼。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诗美,感受诗美。运用诗歌教学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诵读就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学生模仿自由朗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诵读这一环节的教学。现在我又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引用名家录音,视频朗读,朗读伴奏等来创设诵读氛围。使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之中,体会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进而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诵读不但要读,而且要巧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多读多体会。(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可高声朗诵,也可轻声低吟:既可一个人用心体会,也可以三五人一起揣摩。这种方法极受学生欢迎,气氛好,声音也比集体朗诵大。极有利于学生深入诗中,体会诗境。(二)用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踊跃朗读。这种方式非常自由,在学生熟读诗文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比赛朗读。既可挑战同学,又可挑战老师;既可挑战某一段,又可挑战全篇。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诗文。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诗美的感知,也有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四、反复诵读,找出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方式。在现代诗中,诗人主要从自然以及生活中选取物象于作品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这些物象杂有诗人主观色彩,这些物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在学习现代诗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诗的意境。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我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中,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所有意象,然后结合课前预习及所读体会,找出最能表现本诗情感的主要意象及本诗情感。学生能很快找出山和海两个意象。我又让她们说出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据此体会诗中的情感,海象征理想,山象征实现理想的阻碍。诗人主要表现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理想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这样主要情感理解了再去理解其他内容也就轻而易举了。
五、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情画意之中
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现代诗歌的鉴赏更不例外。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有些同学一读到《化石吟》时,就不禁想象到恐龙这个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如何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生动画面。有些学生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带着孩子夜游天街”的情景简直就是另一个神话世界,令人遐想联篇。
六、通过诵读,品位语言,感悟诗歌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上《秋天》一课时,我把诗歌的第一节进行了一个“小手术”,把其中的每一句话均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总之,诵读现代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方法,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味诗的音乐美。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还要通过语调和轻重音的变化去表现丰富的情感,必须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语感,流露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音韵美,并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诵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