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线上资源增强高中生思辨能力的深度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zhu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辨能力的深度,指善于深入思考各种形式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在思辨能力的深度上存在理浅词穷、以例代理的弊端,笔者考虑利用线上资源来增强高中生思辨能力深度,可以针对线上时事热点进行方法的具体引导,并指导学生阅读探究典型的时评作品,使其写的议论文逐渐呈现出优秀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线上资源;高中;思辨能力
  一、学生在思辨能力的深度上暴露的弊端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文章讲究辩证地分析问题,侧重说理透彻、深刻。分析问题和说理的实质也是论证的逻辑思辨过程的展现。目前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缺少深入分析,缺乏思辨的深刻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浅词穷
  把说理简单地理解为事例叙述后,或因果,或假设,或对比事例简单分析,把事例和观点勉强地牵连在一起。如笔者在网络上选了这样一则素材: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口伤人,用“垃圾”等低俗词语形容这些教授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逊有礼,谈人论事谨言慎行。但没多久郝同学又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言论,孙教授十分震怒,立即通过公开信方式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评估孙教授“断绝”的行为方式是否合理。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有些学生评论时脱离了材料所涉及的学校教育和师生范畴,大谈特谈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道德品行是人生的通行证。唯有好的品德,才会一路顺畅无阻”的观点后,先后举出一系列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得出我们自身的品德素养跟不上去,反而落后于科技的结论。还有的把孔子与现今一些品德不好的人进行对比,提倡大家学习仁爱思想,立德修身。以上学生所举出的事例,与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完全是相脱离的,学生没有辩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再者,有的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写出一些表面化而牵强的理由,这些都表明学生对材料没有认真思考,分析的理由缺乏深刻性。
  (二)以例代理
  对事例或描述或堆砌为能事,对事例缺乏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如线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才学会用智能手机,春节期间加了女儿的微信,谁料到,她居然把我给屏蔽了,想想真是很难受。”近日,浙江宁波的刘阿姨心生不满。女儿的朋友圈把亲生妈妈给屏蔽了。对“朋友圈屏蔽父母”的现象,你怎么看?
  许多学生都认为“屏蔽父母”就是不孝的行为。然后举出诸多不孝顺的典型事例和行为,但对子女为什么要“屏蔽父母”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做法无关孝道,而关乎文化冲突,即子女和父母对朋友圈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认知。一方面,父母和子女在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代际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思想碰撞和文化冲突;另一方面,父母过度关注子女,也会给子女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如果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代沟”这个熟悉的话题,以上理由是很容易想到的。
  二、运用线上资源增强高中生思辨能力深度的教学策略
  时评写作训练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把道理说深刻,即让学生能抓住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进一步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现象产生或存在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增强思辨能力深度的方法引导
  针对线上时事热点,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后,对材料进行层进式质疑和否定,即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说理的层次增多,使观点深化,最终透过现象触摸到事情的本质,这样就避免了说理的单一化、平面化。线上有这样一则素材:
  基于呼和浩特天气比往年暖,主办方推迟了原定于10日结束的菊花展,并在媒体发布“今年菊花展延续,望市民赏花勿搬花”的通知,然而从11日早间,陆续有市民开始搬花,管理人员开始还上前制止,可是搬花人数越来越多,最终无奈放弃。据主办方介绍,菊花有数万盆,总投资约150万。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笔者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思考的:1. 数万盆菊花被市民哄抢一空,反映了市民什么品质?引导学生明白市民占便宜的心理作祟。2. 市民为什么会有这种占便宜的心理呢?如果只是一两个去搬花,过路的人会不会都去哄抢?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源自很强的跟风效仿。3. 市民哄抢数万盆菊花不怕被处罚吗?引导学生明白市民的“法不责众”的心理。4.“法不责众”的心理仅源于市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吗?引导学生明白城市中的公民物质层面丰富而精神层面矮化的现状。5. 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几万盆菊花并没有丢失,也没有人想过去抢或者偷,而哄抢发生在原定的花展结束之日,这又如何解释?引导学生體会到这一事件反映出市民对主办方或者说是政府出资的一种不信任,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政府在节约资金和公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短板。笔者通过不断的质疑,引导学生对现象层层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透过现象逐渐触摸到事情的本质,从而避免观点片面化及说理平面化的弊端,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思想深刻了。
  (二)增强思辨能力深度的具体措施
  借网络这个平台,给学生深入分析一篇典型时评,并用此指导作文,或可获得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探究典型的时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时评的内容,进而增强学生思辨的深度。
  例如:《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一文: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才是制胜之道。巧劲用过了,可能就会弄巧成拙。(观点概括,文章观点不是单纯的对事物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而是认识到的道理、体悟到的情感。本文观点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体现一个“深”字)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文物保护也好,文化建设也好,最需冷静审慎、长远考虑,最忌大干快上、好大喜功、拍脑门决策。盲目地傍剧扬名,还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政绩冲动的一个小缩影。(文章再上新层次,跳出就事论理,抓住事物本质,达到以理论事的层次,用道理谈不同类型的事实)   作者在这篇新闻评论中很清晰地展现了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由结果推究原因再回到结果的思维流程,这是训练、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的范文。教师收集整理富含理性思维的新闻评论作为模本,引导学生感知新闻评论中的理性思维流动过程,不断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认识的深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理性而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
  三、运用线上资源呈现出思维品质美
  利用线上资源,通过时事论坛这一平台,笔者在思辨深度上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会用解说、阐释、因果、让步、转折、辩证、假设、推理、解决等思维进行说理,使其写的议论文逐渐呈现出优秀的思维品质。有这样一则素材:
  近来,“网红”闯入大众的生活和视野,各类“网红”铺天盖地,“网红”现象成为热议的公共话题。比如一些女子靠卖弄姿色博人眼球,成为年入百万的“网络主播”。同时,有一类人也是“网红”,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新晋“网红”——奥运选手傅园慧等等。你怎么评价“网红”现象?
  一位学生这样评论: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出现了一种新兴职业——网红,这个能使人一夜暴富的职业迅速被中国众多的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崇拜。更有甚者,则对网红的行为争相模仿,已没有底线、哗众取宠的行为来博取眼球,妄想以此来使自己也成为网红。(运用递进思维和阐释思维,解释网红现象的种种表现)然而,对网红的盲目追捧、争相模仿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秩序。(运用转折思维,揭示网红的危害)由此,个人认为,网红这一职业不应被标榜。(因果思维和推理思维,亮出观点)
  这篇时事评论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学生思考有深度,文章立意准确深刻,论述周密严谨,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且有说服力量。时事论坛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作出判断;只有不断质疑否定、调节思辨过程,才能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利用线上资源,通过时事论坛的写作训练,笔者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看待问题,用联系、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对象,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对时事论坛里聚焦素材、时事热点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把问题看得更准确,思想更深刻,说理更透彻,见解更独到。
  参考文献
  [1]罗荣娟.论作文教学与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李馨.学会思辨,让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深刻起来[J].课外语文,2015(09).
  [3]李斌.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J].创造,2015(11).
  [4]曹林.时评寫作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江门529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里刻画人物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描写对话时要关注语言本身的表达方式,会正确书写对话;还要关注语言中的提示语,学会写好提示语;最后还要关注对话的组织构建方式。  关键词:语言形式;提示语;对话构建方式  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里刻画人物的主要形式之一,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每一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文的教学
摘 要:各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的相互贯通、有效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意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尊重不同劳动的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文章提出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措施: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加强劳动写作教学,拓展劳动教育途径;重视课外阅读活动,启发劳动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其
摘 要: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但大部分农村教师对自身与同伴的业务水平缺乏自信,被动参与研修活动,收获甚少。学校通过组建项目研修团队、定制研修内容、开展闭环式实践来改善校本研修模式,采用随机展示、全员轮值、作业评价等手段创新研修策略,并携手兄弟学校创建校际共研机制,从而提升校本研修质量,助力教师成长。  关键词:校本研修;研修模式;创新策略;校际共研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毅力,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更好的运动体验,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各个方面受益,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对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具体为教师言传身教、善用多媒体传播德育教育、竞赛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反馈与评
摘 要:劳动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成长成才中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当前,青少年劳动教育中存在劳动教育思想意识弱化、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劳动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之一,与德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习惯,完善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结构。  關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课  劳动教育是聚
摘 要:模型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与建模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科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模能力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将物理模型构建运用于比较抽象的细胞结构与代谢模块的教学,能将生物学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评价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现象,发现科
摘要: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介绍了突出型学生、稳定型学生和学困型学生在听、读、说、写方面的分层作业,旨在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們各展所能,提高英语作业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分层作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严重损害青
摘要:语文的“薄发”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厚积”,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广袤的空间。文章探索时代命题下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有效引领策略,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课外阅读的丰富性能拓宽学生视野、巩固知识、提升读写能力、陶冶人文情操。“一个人的精神发育
摘 要:随着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开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阅读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运用能力,文章着重分析和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望能为小学语文从教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
摘 要:课题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开展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了在本校教学案例中,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践,探索了小课题研究和主题式教研活动的互融优势,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教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主题式教研活动;教研能力;教学质量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