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导读”课,变“阅读”为“悦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知道学好语文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老师也总借各种机会向学生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的文学作品。但很多时候,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少学生读书浅尝辄止,甚至迷恋上漫画,却置一些优秀的经典于不顾。难道是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失去魅力了吗?还是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时,方法需要改进呢?
  上好“名著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启发深度思考。
  语文课本的附录部分有专门的“名著导读”部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是很好的办法。这里以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本后的两本名著为例,做一点探索。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对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但如何才能读得更深入一些呢?我尝试着设计了几个环节,促发学生的深度思维。
  首先是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探究小说细节的兴趣:一个是情节纠错,让学生找出对小说某段情节描述中出现的错误,并且改正;另一个是根据细节描写,猜人物名。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思考故事中有趣的地方,慢慢地发现值得品味的细节。这样,即使是读过的书,他们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能随时从故事里找到新鲜感。其次是对人物的理解,在猜完人物后,我让大家来说说喜欢谁和喜欢的理由,大家展开讨论。这个环节的讨论,并不是仅仅让学生说说主要人物的形象,而是比较主要人物性格上的差异。比如鱼叉手和尼摩船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遇到危机时,众人的反应分别是怎样的等等,引导学生比较。
  接下来,抛出一个问题:一百多年过去,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鹦鹉螺号的神奇早已成为现实,“为什么经历了百多年的凡尔纳小说仍魅力不减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是呀,为什么呢?那么多新奇的科幻小说问世,甚至于新科技一日千里,可凡尔纳的小说依旧吸引无数读者趋之若鹜。学生们再次回到原著中寻找答案,有的还翻查了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再次深入地阅读,大家总结了若干理由,有的甚至附上了详细解说,我们再在课堂上一一讨论,最终孩子们获益良多。
  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们不仅提高了阅读名著的兴趣,更加深了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而且也掌握了一些品读小说的方法,比如抓住情节、理解人物、探究作品生命力等等。学生们还展开了对其他同类科幻作品的阅读,不仅读完了凡尔纳的另外几部代表作品,还阅读了H·G·威尔斯的《时间机器》、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等等。
  《名人传》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名著,它的阅读难度较大一些,有不少孩子不太喜爱阅读这部著作。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名人传》是传记类文学作品,三位传主可以分开阅读,我就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贝多芬,大家比较熟悉,因为初一学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我尝试着先不介绍书,而是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影片——好莱坞传记电影《贝多芬传》中的一个结尾。影片回顾了贝多芬的一生,极富想象力。学生看完很感兴趣,我问他们为什么何为和罗曼罗兰都称他为巨人,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对列夫·托尔斯泰,孩子们相对陌生一些,不过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里有一篇关于他的课文(茨威格作)。上完课文之后,我为孩子们朗读了朱增泉先生的散文《去托尔斯泰庄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托尔斯泰生前的住所和围绕他发生的事情,学生很喜爱听,我又让他们思考罗曼罗兰笔下的托尔斯泰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原著思考。最后,是米开朗琪罗,我请美术老师帮忙,在美术课上用一些时间去介绍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引发孩子的兴趣。在这样的激发引导下,学生相对轻松地读完了《名人传》。
  但仅仅读完名著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去深入的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才算是有深度的阅读。于是,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阅读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讨论课。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并且初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经典作品。
  首先是“走近大师”的环节。在简单介绍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别复述了三位英雄的主要事迹,要求是内容必须来自《名人传》中的记述。然后展示我的概述,请学生寻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体会老师概述中突出磨难的用意。接下来就围绕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贝海拾珠”(品味描写、揣摩内心世界),“心灵对话”、“含英咀华”。
  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英雄们的磨难展开。其中,“心灵对话”抛出问题:世间名人无数,罗曼罗兰为什么选择为这三个人作传,而且把他们称为“英雄”?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慢慢开始用自己的思考去解读去发现书中的思想,同时还学习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解读经典名著。
  其实,引导孩子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导”的有趣,“导”而有向,“导”有梯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阅读的引导也不仅局限在经典名著,平时留意身边书报,许多佳作缘于平淡。比如学生在阅读课上所荐之美文则大多选自手头上的刊物,如《少年文艺》、《读者》、《青年文摘》、《美文》等。记得上完鲁迅的《雪》之后,有位学生推荐了一篇题为《西风胡杨》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少同学被文章感动,课间纷纷传阅。
  “名著导读”并不是只能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展开,把“阅读”变为“悦读”。自然一点、轻松一点,信手拈来、闲庭阔步,也许更受学生欢迎呢!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新课程建设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课堂看似热闹起来了,但仔看细嚼,废时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根源还在于教师自身对“教”与“学”没有摆正位置,重教轻学,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教学中做好“四抓”:一抓读书,二抓教路、学路的切入点,三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四抓课堂激励评价。在充满人文
课堂教学,是指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而现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大多是在强制灌输教学知识,气氛沉闷、内容空洞、教学程序千篇一律,甚至把读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是当今初中语文课堂最大的问题所在。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导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素养,使之在追求以“完善”为
民宅渗漏一直是困扰居民和建设部门的难题,本文对多个住宅小区,如绿色智慧城、明达开发小区、山南地区等进行调查,分析了民用住宅外窗台、屋面泛水等渗漏的原因,提出应从材料
杨格《永远的一课》写欧阳老师冒着种种困难的考验.给“我们”上了一节很特殊的课一率领“我们”在风雪交加的时候去操场立正五分钟.因为欧阳老师这节课的形式和内容都显得很特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体验与评价的过程。在解读文本时要开展教师、学生、作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并达成某种共识。个体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解读文本也就风格各异。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用教师的解读来影响学生的解读,这样,学生既受到教师风格的影响,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一、正视现实,准确地发现文本解读的不足  1.文本内容偏重政治化 苏教版初中语文内容涉及到很多爱国主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国期盼,世界瞩目。世博会开幕后的一个月.医药行业的国际盛会即将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2010年6月2日.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欧洲博闻展
软件复用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是软件工程化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趋势,可复用构件的制作和集成组装是其中涉及的两个重要活动.本文提出软件复用的条件、环境和注意问题,以
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角度,论述了德法兼治的客观需求,并探讨了他们的不同特点,即调整范围不同,实施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提出了"德法兼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实现标
传统语文基础知识多为“死记硬背”法.这种方法尽管在过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却抹杀了学生的思考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了一摊“死水”.学生也丧失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文件加密解密已成为相当频繁的工作.本文叙述了公开密钥体制中的一种方法,并对其使用的数学工具给出一个通俗证明,以使加密解密工作更加方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