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新课程建设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课堂看似热闹起来了,但仔看细嚼,废时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根源还在于教师自身对“教”与“学”没有摆正位置,重教轻学,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教学中做好“四抓”:一抓读书,二抓教路、学路的切入点,三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四抓课堂激励评价。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积极主动参入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实效。
  一、抓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在积极朗读活动中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会读、乐读,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反观当今的语文课堂,朗读成为了学生极不乐意的事情,即使读,也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读一读,至于为什么读,读出什么,明白的人不多。老师如何来抓读书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呢?
  首先要抓好课前的预读。预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预读可以让学生有充分与文本接触时间。学生在预读中自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获得个人的初步理解、体验,在预读中不断提出疑惑,就有了目标。带着目标的期待去学习,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体现。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读中提出的疑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在读中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读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朗读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训练学生有感情地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由于教材中的情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学生有了课前预读,教师就能创设朗读情境,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感悟和感染下自然进入朗读情境,在情境朗读中,让学生把自己的积蓄充分表达出来,在朗读中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与学生合作读的作用。老师在范读中,要让学生去听去揣摩,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把握轻重缓急的朗读要领,提高朗读水平。师生合作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重难点加深理解。更能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朗读情趣。
  最后抓感情读,分角色读,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在读中感受读书乐趣。课堂上学生读书感情的深浅、兴趣的大小直接反映学生上课的主动性情况。我们要抓住读书这个环节,认真设计,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内容分析,多给一些朗读的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
  二、抓教路、学路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语文课堂的切入点尤为重要,它是切中学生求知的思维过程,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读好文本,深知学情,以学定教是教路、学路切入点,找准教路与学路,文本作者思路就清晰了。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得出自己满意的答案,那么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有趣味,有收获,学习主动性高,提高学习效率。
  三、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课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少,学生学习主动性没体现出来。我们应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互动的学习平台,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乐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在交流中去读、思、议、说、写,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抓课堂激励评价,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强调尊重、赏识学生。学生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被老师赏识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老师的赞许,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眼神、微笑、点头,都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有所疑、所惑、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只有真正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触发点,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语文课要提高教学效率,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抓好读书,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要抓学路、教路切入点,激起求知欲,让学生都上“路”,不是让优生上“路”。要抓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要抓课堂激励评价,给学生无限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生机盎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澥中学。
其他文献
利用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NiBP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单重态有两个稳定构型,即具有Cs对称性的NiBP(1)(A)和Cv对称性的NiBP(1)
《外国小说欣赏》笔者已教了两届,由于教学策略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一样。第一届笔者着力于深入解读,花大量时间备课,可总是感觉“剃头挑子一头热”,自我感觉很好,已经把小说分析地很透彻,而学生却是“事如春梦了无痕”,没多大感觉。  第二届我就尝试着用预习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预习的具体步骤和细则。我教的两个班都是实验班,语文素养和思辨审美能力尚可。所以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准备一本小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ibro Scan(FS) in detecting esophageal varices(EV) in cirrhotic patients.METHODS Through a systemic literature sea
从牛顿环实验的实验原理、测量结果等方面对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比原来的方法精确得多
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爱国、统一是将军最鲜明的人生特点.他为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的利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简要回顾了张学良将军在东北易
采用共浸法和NH3程序升温氮化制备了负载于氧化铝上的镍钼双金属氮化物催化剂,运用微反-色谱装置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中镍钼负载量、镍钼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在正辛烷异构化过程
对常压浸渗法制备的不锈钢纤维增强的ZA43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层,此界面层由界面反应层和扩散偏聚层等多层构成,界面的形成
以1,2,3,4-丁烷四羧酸(BTCA)对丝和棉纤维上的整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织物的增质率、黄度、白度、折皱回复角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确立了最佳工艺,发现pH值与增质率的关系,并提
如何创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形态是文艺理论界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定的哲学基础对于建构特定的理论形态具有着重要意义.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