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b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应该早就被关注到,因为作业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本文对语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环节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提高语文作业实效的办法。
  关键词: 实效性 语文作业 布置作业 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语文老师的一个常规工作,我结合教学实践及其他老师的一些感慨,发觉语文作业时常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鸡肋”。原因就在于,语文作业的实效性不大,往往是老师布置了作业,学生交上来之后老师伏案批改,再发下去,问问学生这次作业有什么收获,得到的大多是消极答案。其实,从教几年的语文老师大都明白,因为语文作业有其学科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语文作业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只能靠主观感受,若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正确,有一点道理就半对半错,没道理就全错,但是换一个老师判定也许意见就不统一了,所以学生做语文作业也很迷茫,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合老师的胃口。其实中考、高考作文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采用多人阅一份作文,如果人力资源更充分,阅读题也采用多人阅卷,这样就更客观公正一点。
  现在的情况是,语文老师有时布置作业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流程;或者提醒学生:语文也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业也是要做的;或者安慰自己今天语文抢了一点学生的时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语文作业“鸡肋”地位就此确立。
  但是,不能否认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其承接的意义,都是环环相扣的,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知识渐进的过程。语文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自有它的作用和意义。这个环节的欠缺,必然使学习的链条出现断裂,影响整个学习程序的运行。
  所以,对于语文作业有点“鸡肋”味道的问题,语文老师们必须想一些办法,做一些尝试,让这个“鸡肋”变成美味可口的“鸡腿”。
  要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必须考虑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怎么布置作业和怎么批改作业?
  一、语文课后该怎么布置作业
  1.布置常规作业
  常规作业形式主要有“练习型”和“准备型”两种。“练习型”以强化“双基”为目的,紧扣所学内容设计,通过书面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迁移。“准备型”以为新课做准备为目的,包括给课文注音、朗读、抄写生字词、提出不懂问题、试做课后练习或课前学生搜集与文本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便于提高授课效率和课堂讨论的扩展。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形成读写技能,以试题测试检查作业效果,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是常规作业的优点。
  以上常规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适度保留,但不应该过于强化。因为常规作业中所运用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反映的往往是问与答、考与被考的关系。作业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无法获得亲身体验,不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作业中所获的知识并非由自身主动建构而成,因而无法有效地开发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
  2.布置创新性作业
  创新性作业的设计应该有适度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既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又要适应学生心智水平。这样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化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这种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还要注重实践探究,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师可结合教材,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由于这类作业具有浓浓的“情感”,因此学生在完成时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2)趣味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趣味化的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自主化作业——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这种作业设计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自由选择,真正让语文作业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合且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学了八上《桥之美》一课,可设计如下作业:①摘抄五个形容词,供课外练笔用;②将你知道的桥的美称写出来;③对文中的一些比喻句大家褒贬不一,你的看法怎样?与同学进行交流;④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创作一幅“杨柳石桥图”;⑤课后搜集有关写桥的文章,举行咏桥、写桥活动。以上作业,学生可以自选两到三题。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4)开放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这种作业要求教师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类型的开放性作业:①想象性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了享誉世界的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充分合理的想象,续写一个“警官奥楚蔑洛夫路上偶遇将军的哥哥”的场景,更淋漓尽致地表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阿谀奉承的性格,提高学生的文本体验与解读能力。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表达、传递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比如,八上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说不尽的桥”这一专题,通过专题搜集性作业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二、如何批改作業
  我觉得,老师要赋予作业批改新的理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单向走向互动,从统一走向差异,重视作业批改后续教学的针对性,发现作业中的亮点和优点,调动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体验作业乐趣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1.作业批改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性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完成作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进入语文作业批改的视野。比如:对阅读题作业的批改,阅读的量、阅读的品位、审美的趣味等,都可以列为批改的范围。
  2.作业批改要凸显老师的人文关怀
  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往,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老师评语要面对作业的主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纸张。评语要有感情,在作业本上作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和评语,让学生通过评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3.作业批改的参与者要多元化
  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多方参与,综合评价。传统的作业批改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作业批改应该变单一的评价为多元评价,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化批改,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并在作业批改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4.作业批改手段要多样化
  (1)日志式批改。
  让学生写作业日志,记录自己每天或某一阶段作业时所学内容及作业情况。日志内容可以包括学生作业内容要点、还没弄懂的知识、作业时的心情、良好的学习思路或方法等,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作业的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一次作业重复批改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肯定,都希望获得成功。为此,可以采取一次作业多次批改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自己订正,教师再进行二次批改,然后教师抓住典型讲评。学生自己订正在先,就是一个再探究、再学习的活动过程。这种多次批改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而且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作业的实效性提高应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科学、有效地设计、批改学生的语文作业,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生成,保证语文课外作业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Recursive formul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helped in achieving real-time computations and model-based control laws.The recursive dynamics simulator(ReDySim) is a
摘 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 新课标 阅读 习惯 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阅读教学,存在“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的误区,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为使阅读教学更科学高效,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导
(一) 阮英平,又名阮玉斋,乳名兰茄,福建省福安县顶头村人,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阮英平十岁丧父,两个姐姐均送给人家当童养媳,母亲把希望寄托在阮
摘 要: 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但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教,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体味,所以高中生仍要重视课外阅读。  关键词: 高中生 课外阅读 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代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文本,多角度地阅读,对于张显学生人性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善于抓住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进行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链接的方式,能活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扩展阅读渠道,从而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
职业高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中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因为职教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更应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己任,所以语文课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同时语文又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但是据调查,当前职高学
摘 要: 高职学生对“修辞”方法不能给予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使之认识“修辞”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同行间民主、自由地认真探讨、研究,力争掌握“映衬 ”、“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本质及其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这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修辞 “映衬” “对比”    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作为写景状物的
摘 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余时间 学习兴趣 生长规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
摘 要: 问题探究法是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本文主要论述问题探究法在小说《项链》一文中的运用,具体探究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  关键词: 问题探究法 《项链》 人物性格 小说主题    一、问题探究法的内涵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