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活 优化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其尚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难免会有难度。为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优化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我们平常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并且最终还会回归生活,用其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在小学阶段,老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逐渐引导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密切关联,借助多种手段,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并且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一、改变教学观念,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权”,要敢于放手,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加自由地发挥,去动手、去思考、去进行知识的探究。当然,老师也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喜好,这样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制定的教学计划也会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低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多,借助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
  从一方面来讲,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这里指的情况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方面,还有生活经验、个性品质等;从另一方面来讲,老师自己也要端正教学态度。低年级小学生步入正式的系统学习阶段时间尚短,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一些错误总是难以避免。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要宽容待之,对所有学生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老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教学时,还要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要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导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在课堂中导入生动的生活实例是至关重要的。借助于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能够引导学生不断从生活中发现各种数学现象,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说明,或者解决问题。这种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方式,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的,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形状规整的物品,并准确说出该物品在生活中的属性。这时学生就会对周围的物品进行认真观察,会发现自己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用的水杯是圆柱形的,操场上有人在踢足球,足球的形状是球形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各类图形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理解也变得高效,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强烈。
  三、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认知理解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老师首先需对教材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认知,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给出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学生身处熟悉的场景当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数学问题,便于更快地吸收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就可以配之以简单的生活场景,实现知识的探究与理解。如果想要设计35 42这一加法题,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去书店买故事书,看中了两本,一本书的价格是35元,另外一本书的价格是42元,小明身上有80元,问小明如果买下这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小明手里拿的钱是否够买这两本书?之后老师可以找两名学生参与扮演,一个扮演小明,另一个扮演书店售卖员,在生活情境中联系算式的计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熟悉加减法的运算,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室是主要的教学阵地,但是,老师也要适当地带领学生到课堂外开展教学。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借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是有好处的。
  总而言之,老师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研读教材,不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还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刺激學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老师还可以将课堂延伸至教室之外,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以及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有更为明确的认知,从而强化数学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念,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稳步发展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施教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现象,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将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科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暴发,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重建,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站在疫情的风口乘风发展,成为应对疫情特别是隔离状况下进行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两端隔空相对,将教室搬到了家里、搬到了虚拟的线上。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让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的教师、家长有两点担忧。  一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被削弱。传
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然而大部分教师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实践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导致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规划,并首先对实践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实践环节融入科学课堂的方向,促成课堂中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条件与环境,助
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深度学习,即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收获智慧与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需要教师给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
期刊
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不断更迭的背景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广受人们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摸索,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素养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科学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多教师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他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追求更甚以往。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人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研究和认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笔者也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了几点结论,现简要归纳如下,以期共享。  一、精心设置问题,提升课堂提问质量  数学学习就应该多提问、多探究。就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资源投入少,影响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
小学科学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围绕现实生活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作用,就必须做好生活化内容与科学知识的有效连接,保证科学知识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从而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一、生活化教学的课前导入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生活化设计,能够
在信息化时代,更多新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有了灵活融合,为教学手段的升级、优质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下,智慧课堂进入了更多教师的视野,它一改以往的授课模式,更大程度地依靠信息技术和设备完成教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完成学情分析,给教师提供更专业真实的教学参考。信息技术是一类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掌握基础的信息化操作,为其学习及后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