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关键作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围绕现实生活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作用,就必须做好生活化内容与科学知识的有效连接,保证科学知识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从而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一、生活化教学的课前导入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生活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在冬天开车门、脱衣服甚至与人握手时的静电现象,在视频中学生甚至可以清晰地听见静电的声音,看见静电的存在。之后,我会与学生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此种情况。因为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所以学生都有所了解,这会显著提升他们的课堂互动热情。在此基础上,我还会给他们讲一些更为经典的静电案例,让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得到进一步调动,由此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引导,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验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生活化教育模式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效果,这对于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课的教学时,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一问题存在理解困难。在他们看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空气不会占据空间。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否定他们的观点,而是组织他们进行了两个生活化的实验。
  实验1:让学生观察一个空盒子,学生说“盒子里什么都没有,是空的”。之后,我拿一个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后放入盒子中,再让学生说盒子里有没有东西。学生说“盒子里有一个塑料袋,把盒子装满了”。之后,我將塑料袋取出,放掉空气将塑料袋折叠好放进盒子里,让学生第三次进行观察。学生说“盒子里有一个塑料袋,盒子并没有装满”。
  实验2:我将注射器中抽满空气,然后将注射器口用手堵住,用尽全力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让学生观看注射器的现象。学生发现注射器活塞在推到一定位置时就推不动了,松开手后注射器活塞会“回弹”,但用肉眼来看,注射器中其实什么都没有。
  经过两个实验后,我让学生再一次思考“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这一论点,学生都表示空气会占据空间,一堂科学课因为生活化实验变得生动而有效。
  三、生活化教学的课堂训练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训练环节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锻炼他们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加上对他们兴趣需求的掌握,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训练效果,教师需要在训练环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例如在完成《造一艘小船》一课的教学之后,我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用手中的白纸、纸壳等素材造一艘小船。评价小船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小船能否在水中浮起来。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指导,防止对他们造成干扰,但我会观察各小组的训练状态,记录他们优秀或不足的表现。在学生完成小船的制作后,我会直接在班级进行实验,根据小船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排名并记录平时成绩,由此实现对他们的鼓励,让他们可以真正获得科学水平的进步,也为小学科学课堂训练目标的实现带来推动。
  四、生活化教学的作业布置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生活化模式为基础的课后作业布置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其需要学生真正进入生活中去进行实验和探究,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次作业,更是评价他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完成《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后,我就给他们提供了种子,让他们回家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看哪些学生能够顺利让种子发芽。在发芽后,我会邀请他们将自己的幼苗带到班级中,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观察,见证植物生长的过程。在完成“热”单元的学习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设计制作保温杯”的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将自己制作的保温杯带到班级中,我会与学生一起进行保温杯保温程度的测试,看看哪位学生设计和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最终获得前三名的学生,我会为他们颁发“科学小达人”的奖状以示鼓励。
  从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来看,很多知识都适用于生活化作业布置,但具体的应用还需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予以选择,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带来帮助。
  总而言之,做好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效果,还能够为其科学知识探究和应用能力锻炼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启发,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由此实现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科学技能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科学观念的培养。
其他文献
游戏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学方案,一直是很多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出发,探索游戏在这一阶段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并为后续游戏在课堂上的普及提供素材。  自素质教育普及以来,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游戏作为一种能有效彰显科学学科魅力的教学方式,该如何将其与科学学科融合在一起呢?  一、游戏融入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导向、激励与促进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低效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促进科学教学展开探讨。  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较为滞后。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小学科学教学获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良好功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课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念,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稳步发展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施教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现象,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将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科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暴发,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重建,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站在疫情的风口乘风发展,成为应对疫情特别是隔离状况下进行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两端隔空相对,将教室搬到了家里、搬到了虚拟的线上。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让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的教师、家长有两点担忧。  一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被削弱。传
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然而大部分教师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实践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导致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规划,并首先对实践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实践环节融入科学课堂的方向,促成课堂中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条件与环境,助
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深度学习,即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收获智慧与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需要教师给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
期刊
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不断更迭的背景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广受人们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摸索,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素养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科学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多教师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他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追求更甚以往。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人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研究和认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笔者也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了几点结论,现简要归纳如下,以期共享。  一、精心设置问题,提升课堂提问质量  数学学习就应该多提问、多探究。就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资源投入少,影响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