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丰富、多元、有趣的课堂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不断更迭的背景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广受人们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摸索,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素养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科学素养教育也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小学科学教育也顺应教育体系的发展,积极展开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向学生贯彻科学素养的核心价值思想,将小学科学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相结合,进而开展多元化的科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科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只为了得到结果,不注重学生在课堂实验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情感体现和能力培养;部分教师只进行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不灵活、不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受限,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造高效科学课堂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兴趣本就是一种具有积极性质的心理趋向,把兴趣融入科学教学课堂,就是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充分体现。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要求从学生对科学教学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变成科学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体现。首先,科学教师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把“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念引入科学教学。其次,科学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使其了解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其学习的动力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引入比赛环节来进行授课,在教学“空气有质量吗?”课程时,教师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质量是否存在,每次选出两名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实验更好更准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抢答,看看谁能说出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量的体现,回答最准确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将好奇心转变为科学兴趣,从而培养学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学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应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状态。教师要施行动态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对策,并锻炼其探究创造的能力。在教学“制作植物的标本”课程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自行搜集不同的植物的花朵、叶子等,然后教师教给学生制作标本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做出标本,并做上记号。以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融入大自然的同时,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培养与锻炼。
  (三)科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科学学科中,很多知识点都是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但尚未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点,实现具体化的拆解,帮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此就彰显出了“用武之地”。在此过程中,生活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带着浓厚兴趣参与其中,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小动物的生长”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所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长情况,并将动物在不同阶段的外形改变、声音改变、习性改变等进行记录,最后让学生对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进行总结。再如,针对交通工具展开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比如交通工具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能供几个人乘坐等,也让学生了解这些交通工具都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生活中给人带来怎样的便利。这样结合生活的教学方式,学生能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积极观察,总结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通过积极发言来强化学生课堂体验性,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强化了科学教学实效性,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结语
  对于科学教师而言,要积极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年级以及身心发育特点,探索并开设丰富、多元化、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借助教学情境的打造、理论实践相结合、生活化教学模式这几种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培养。并借助相应教学法的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其他文献
与一般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做思共生”科学课堂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强调创新性、激励性和实践性。为了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特点,结合“做思共生”课堂教学的特性,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做”和“思”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其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源于身体与自然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思的
在我国义务制教育阶段,纸质化的书面考试是各类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核为教学目标的学科而言,既适合也适应。但是对科学学科而言,除了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也是体现其科学能力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科学学科的评价,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其全面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简述科学课教学评价方式  (一)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启了信息技术教育,如今的新生代,几乎都是伴随新一代数字化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能故步自封,只教打字和WPS软件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本几经更新,在五年级和六年级添加了少儿编程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从logo到scratch,变得更加有趣和智能化。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具有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善于
游戏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学方案,一直是很多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出发,探索游戏在这一阶段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并为后续游戏在课堂上的普及提供素材。  自素质教育普及以来,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游戏作为一种能有效彰显科学学科魅力的教学方式,该如何将其与科学学科融合在一起呢?  一、游戏融入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导向、激励与促进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低效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促进科学教学展开探讨。  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较为滞后。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小学科学教学获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良好功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课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念,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稳步发展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施教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现象,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将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科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暴发,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重建,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站在疫情的风口乘风发展,成为应对疫情特别是隔离状况下进行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两端隔空相对,将教室搬到了家里、搬到了虚拟的线上。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让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的教师、家长有两点担忧。  一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被削弱。传
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然而大部分教师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实践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导致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规划,并首先对实践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实践环节融入科学课堂的方向,促成课堂中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条件与环境,助
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深度学习,即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收获智慧与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需要教师给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