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然而大部分教师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实践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导致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规划,并首先对实践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实践环节融入科学课堂的方向,促成课堂中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条件与环境,助力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高效发展。本文以笔者的实践经验为例,论述实践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进步的第一动力,然而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受客观因素影响,教学过于偏向理论化,导致课堂氛围呈现单调化的趋势,使学生容易丧失探究科学学习内容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利用实践活动对传统课堂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通过实践化的操作学习活跃科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参与科学课堂实践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兴趣的驱动下养成喜爱科学学习、热爱科学实践的主观情感,为其科学学习水平提高与科学意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一些简单的实践环节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科学内容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究興趣。例如在《认识空气》一课的教学导入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捕捉空气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利用我课前准备的塑料袋、吸管等工具寻找让塑料袋鼓起来的办法。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空气的概念建立起了初步认知,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究空气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灌输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融入实践的教学中,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实践活动直观表现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科学意识的实际,教师应充分考虑到部分科学学习内容之于学生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的问题,并以此为方向寻找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理解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水平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实践活动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理论知识形成与产生的过程,以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操作,让学生在直观表现的教学内容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怎样加快溶解》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物质溶解的具体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了肥皂块溶解的实践活动。我为学生准备了集中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流程,依次以不同的条件对肥皂块进行溶解实验。学生通过操作切实地体验到了水温不同、肥皂块体积不同以及有无搅拌的溶解过程,通过直观表现出的实验现象对物质溶解过程中搅拌、物质体积与水温三个重要因素产生了深刻印象,并且在直接体验中加深了对溶解过程的理解,显著地提高了理解效率。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课堂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以及为学生营造出开放的实践环境,能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与发展。
  例如在《跷跷板》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跷跷板的原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跷跷板制作实践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操作的方式进行经验总结与学习,之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方法自己投入实践操作环节。在课堂实践环节中,我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帮助与指导,而是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观察空间与创新思维的发挥空间,以此构建开放式的实践环境。在开放实践环境中,学生结合对教师实践操作的观察和自己的创新思考,出色地完成了跷跷板的制作实践,在提高自身科学学习水平的同时,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对实践的应用意义进行总结,有利于教师日后的教学,通过合理地设计与科学地思考,在保留实践积极意义的同时,为实践环节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加灵活地运用实践环节为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发展提供环境与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然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小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构建小学生自然科学观念,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引导学生怀着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在“课程德育”教学工作深入贯彻之下,我们要在小学自然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挖掘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德育价值,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做中学”是我国在2001年启动的科學教育改革项目,“做中学”的宗旨是让学生爱上科学。“做中学”吸纳了美国“动手做”中的先进经验,“动手”是学生认识科学世界的主要方式,“动手做”基于“我做了,我明白了”的理念,倡导学生动手做科学,在亲手操作中探究科学。“做中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崇拜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进入了平常科学课堂。然而,部分科学教师对“做中学”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做”就是“
科学教学中引领学生亲历猜想、设计、实验、发现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倒流香的研究”为例,从课前探究准备、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探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了更快地达到教学效果,往往简化了许多学生应有的探索过程,简化了学生猜想
与一般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做思共生”科学课堂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强调创新性、激励性和实践性。为了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特点,结合“做思共生”课堂教学的特性,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做”和“思”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其科学素养。  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源于身体与自然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思的
在我国义务制教育阶段,纸质化的书面考试是各类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核为教学目标的学科而言,既适合也适应。但是对科学学科而言,除了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也是体现其科学能力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科学学科的评价,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其全面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简述科学课教学评价方式  (一)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启了信息技术教育,如今的新生代,几乎都是伴随新一代数字化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能故步自封,只教打字和WPS软件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本几经更新,在五年级和六年级添加了少儿编程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从logo到scratch,变得更加有趣和智能化。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具有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善于
游戏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学方案,一直是很多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出发,探索游戏在这一阶段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并为后续游戏在课堂上的普及提供素材。  自素质教育普及以来,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游戏作为一种能有效彰显科学学科魅力的教学方式,该如何将其与科学学科融合在一起呢?  一、游戏融入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导向、激励与促进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低效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促进科学教学展开探讨。  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较为滞后。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小学科学教学获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良好功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课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念,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稳步发展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施教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现象,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将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科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暴发,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重建,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站在疫情的风口乘风发展,成为应对疫情特别是隔离状况下进行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两端隔空相对,将教室搬到了家里、搬到了虚拟的线上。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让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的教师、家长有两点担忧。  一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被削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