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时代,更多新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有了灵活融合,为教学手段的升级、优质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下,智慧课堂进入了更多教师的视野,它一改以往的授课模式,更大程度地依靠信息技术和设备完成教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完成学情分析,给教师提供更专业真实的教学参考。信息技术是一类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掌握基础的信息化操作,为其学习及后续发展打好基础,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在素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受到了小学教育的重视,众多教师期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良,为学生营造优质学习环境,充分锻炼其信息化操作能力。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让智慧课堂成了更多教师的选择。智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新时期教学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另类途径,为学生展示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养成。
  一、智慧课堂下的教学优势
  智慧课堂,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
  (一)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现代化环境中,课堂形式也产生着不同变化,在当下,转变教学模式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智慧课堂中,教与学均依赖于互联网,通过智能设备构建信息化、无纸化教学,而智慧课堂也不仅体现在课堂中,受互联网的便利性影响,它也体现在师生课前、课后的教学活动中。在智慧课堂中,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评价。而要保障教学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应清晰明确,能真正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使其掌握当节课所学知识点,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其次,课堂教学活动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在整体活动中应彰显学生主动性、自主性,以此达到以学定教的目标,因此在课前环节中,教师需将备课工作做好。最后,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有效诊断各节课教学效果,对学生鼓励激励,并为教学提供调节参考。
  (二)教学优势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教学针对性。在智慧课堂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通过往期学情判断、课前自学作业评价等手段,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真实、正确、全面的学情信息,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兴趣爱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劣势,让其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保障教学针对性。第二,教学趣味性。和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相比,智慧课堂更大程度地依赖于线上平台,它的模式新颖性对学生而言有着较大吸引力,教学中让学生基于情境项目的学习,有利于教学趣味性的增强。第三,教学便利性。在智慧课堂支持下,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空间被打破,学生可通过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学习了解多样信息技术,学习资源获取的更大便利性,让学生基于生活的项目学习,让教学便利性也随之增强。
  二、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一)以课前的学情分析,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在课前环节中,教师可通过智慧课堂功能,如网络作业、导学本等等,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进行调查,或通过电子导学本,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知识。在上述功能支持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前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学情分析及诊断功能,对学生学情进行客观、精准的分析,快速获取数据分析结果,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用scratch教学生绘画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计算机设备的基础操作内容,例如鼠标使用、打字、打开窗口等等。为保障计算机绘画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在课前通过智慧课堂平台,为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前期所学操作。而当学生将实践作业提交后,笔者能及时借助软件平台获知学情。在本次实践作业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窗口操作仍不熟练,而计算机绘画中会涉及该类知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带领学生复习了窗口操作。这一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操作,也使其对绘画软件有所了解,打下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以教學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智慧课堂环境中,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完成,这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适宜环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类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它能具象化展示教学知识点,并增加教学趣味性,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教学情境往往具备更大吸引力。为提升学生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教学目标,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情境。基于情境的项目学习实施,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以此构建自主型的信息技术课堂。
  例如在互联网访问教学中,本阶段教学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互联网信息搜索功能,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寻找个人所需的信息资源。为此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提问学生最喜爱的动漫,在此基础上演示搜索该动漫的实际操作,并带领学生观看了动漫片段。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真正吸引了学生注意,也将教学联系了学生实际,在动漫的吸引下,学生均十分好奇动漫搜索的实际方式,激发了探究兴趣,为后续教学打好了基础。
  (三)利用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智慧课堂下的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新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其拥有自由、开放的思维空间。在小学阶段,更多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习惯以及基础等的差异。为落实个性化教学,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成长,教师可经过前期的学情分析,通过智慧课堂平台,为学生推送不同的教学课件和学习任务,使其在自主探究中,既锻炼信息技术技能,又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图像处理教学中,对图像的处理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技能。而图像处理即为PS,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美图秀秀”这款软件,就能轻松处理。为实现智能课堂的构建,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了图片处理的不同过程,这一活动为其自主学习打好了基础。其次,在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自画像处理”的探究任务,并参考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其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复习巩固课件。在线上课件的支持下,学生经过技能巩固完成了自主探究任务,并将处理后的自画像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不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也将基于生活的项目学习融入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以真实的教学数据,完成学生的真实评价
  在智慧课堂平台中,拍照上传、答题等功能的存在,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他们的任务和作品均有可能出现在教师、班级同学的面前。当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作品任务并提交后,不仅能对他人作品任务观看分析,也能针对不同作品进行自主评价。而教师也可通过评价功能,给予每一位学生评价。在给出评分的同时,教师亦可指出学生的不足,给出针对学生综合表现如学习积极性、创意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评价实践,让评价不再拘泥于固有形式,在全面评价中促进学生进步。
  例如在图片处理教学中,笔者收到学生图片处理作业后,经过智慧课堂平台,对学生操作、创意等均进行了评价,并为学生指出了不足之处,便于其及时改进。而丰富自画像作品的公开展示,也激发了学生的评价兴趣,他们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积极地互相评价,也能在观察他人的作品中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图像处理能力。最后,在本次教学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以匿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而学生指出的问题、给出的肯定,也促进了笔者后续教学的优化提升。
  三、结语
  在新时期中,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抓手,经过不断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实践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前沿性、实践性学科,也应对智慧课堂模式灵活运用,以此改善以往的教学环境,呈现给学生前沿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进一步探索学生素养养成与未来课程的改革方向。
其他文献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导向、激励与促进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低效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促进科学教学展开探讨。  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较为滞后。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小学科学教学获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良好功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课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念,强化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稳步发展科学素养。然而,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施教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割裂的现象,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地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将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为了让科学课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暴发,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重建,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站在疫情的风口乘风发展,成为应对疫情特别是隔离状况下进行教学的主流方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两端隔空相对,将教室搬到了家里、搬到了虚拟的线上。这种跨越时空的教学,让习惯于实体课堂教学的教师、家长有两点担忧。  一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被削弱。传
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然而大部分教师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实践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导致科学课程过于理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规划,并首先对实践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实践环节融入科学课堂的方向,促成课堂中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课堂学习条件与环境,助
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的引入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深度学习,即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在学习中收获智慧与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需要教师给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
期刊
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不断更迭的背景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广受人们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摸索,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目前,我国科学素养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科学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多教师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他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追求更甚以往。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人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研究和认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笔者也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了几点结论,现简要归纳如下,以期共享。  一、精心设置问题,提升课堂提问质量  数学学习就应该多提问、多探究。就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资源投入少,影响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
小学科学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围绕现实生活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作用,就必须做好生活化内容与科学知识的有效连接,保证科学知识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从而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一、生活化教学的课前导入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生活化设计,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