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和教师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也用数学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一、营造乐学氛围
  
  1.以现代化的手段激发师生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不仅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教师教的兴趣。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学习,在成人眼里似乎没有多大的困难,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障碍,而且学习过程常常显得有些单调。其中,给商定位及定商是学生感到最难以把握的。在计算题教学方面,多媒体似乎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们积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件,借助于多媒体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由于环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并且每个环节都配以音乐和“你真棒”的画外音,学生不仅感到兴趣盎然,而且轻松地突破了难题,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感到了教的乐趣,提高了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用新颖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数学教学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小学生天生就喜欢动手,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如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时,设计让学生进行剪角、画角、找角、评角、创造角等一系列活动,能够使学生对“钝角、锐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充分突出了“做数学”的特点,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二、诱发创新精神
  
  1.认真钻研教材,大胆突破教材。
  课本有时并非是一课之本,教材本身只传递正确并有结论的事实,没有形成或有争论的开放性问题从不在教材上露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不仅要能不断突破以往经验的束缚,甚至有时要能突破教材的束缚。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尝试讨论、研究,不能硬让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这就是孔子的“导而弗迁”的本意所在。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的。
  2.设计开放性练习。
  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较大的思维空间。如教师让学生求出未标明任何条件的圆形纸片的面积。学生可以想出多种解法:(1)把圆形纸片对折,量出直径再求面积。(2)把圆形纸片对折两次,量出半径,再算出面积。(3)用圆规找出圆心,量出半径,再求面积。(4)用线量出周长,再求面积。这种开放的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全新意识,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3.提倡各抒己见,鼓励标新立异。
  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课上,笔者把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张磁性卡片打乱了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所有得数是11的算式,并按顺序排成一列。排完表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从中发现规律。学生有的说这些算式排起来像楼梯;有的说横着看,每一行加号前面的数是同一个数,加号后面的数越来越大;有的说竖着看,算式的个数越来越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孩子眼里的数学是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引领着他们,令他们惊讶,让他们激动。
  
  三、开发学习潜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教师应以一种赏识的心态去教,让学生以一种成功的心态去学,从而有效地激活师生双方的身心潜力,使教和学都富有激情。
  1.在問题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执教“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时,新授和巩固练习已经完成,笔者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后,问:“学了‘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我想知道有没有比平方厘米更小的面积单位?”“有没有最大的面积单位?”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些问题不必也不可能当堂解决,重要的是:孩子们思考了,并正在思考着,在进行一种有价值的建构,其间的点点滴滴由于闪烁着智慧之光而显得弥足珍贵,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在问题解决中,发现自我。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数学的价值,能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挥。如:三(1)班共32人,双休日到公园划船,每条大船24元,限坐6人,每条小船20元,限坐4人,你认为怎样租船合理。这样一道三年级的能力训练题,给出的条件较多,内涵很丰富,学生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笔者就让学生反复读题,学生的思路逐渐明确了一些,笔者启发学生:这里的“合理”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合理就是最省钱。那怎样租船最省钱呢?学生经过分析和比较,得出方案: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24×4 20×2=136(元)。显然这些安排是合理的,不仅渗透了最优化的数学思想,而且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让笔者大开眼界的是,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成年人的框框套住,他们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方案,让人切实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
  
  四、唤起学生美感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几何图形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将几何知识与生活中的物体结合起来,便于学生掌握,激发学生的美感。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笔者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绘一个场景:一辆汽车在大路上飞驰,蝴蝶飞舞小鸟歌唱。一会儿车子开到天安门城楼前,笔者边描述,边贴出汽车标志、树、小鸟、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播放录像,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向日葵、七星瓢虫、中国结、剪纸等画面。学生欣赏着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物体,不仅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对称美,而且培养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让教师在激情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焕发其应有的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从激发兴趣、读写结合、练说练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激发兴趣 读写结合 练说练写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提起写作总会使一些学生望而生畏。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概念教学及揭示证题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概念教学 证题规律 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能力有两类:一类是在很多活动中都能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是一般能力,即智力;另一类是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所反映出来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特殊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在数学教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  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组织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靠
摘要: 本文叙述了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数学教学目的。  关键词: 数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认识掌握新事物,必须对它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浓厚的兴趣,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喜欢数
摘要: 良好的思维品质既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必要前提,也是巩固知识重要的心理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强化数学语言训练、展示结论得出过程、重视数学解题教学等方面阐述了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问题。  关键词: 思维品质 培养深刻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