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出版民法大典 弘扬传播民法文化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法分典》作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部分典之一,是一部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制度史料的大型类书,其编纂工程宏大且艰巨,鳊纂过程复杂且繁重,是一个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民法分典》的出版对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促进中外民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法制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反映着中华民族对社会、人性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选择,也维护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持续发展,它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我国古代社会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立法传统、礼制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造就了我国古代法律体系“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寓民于刑”的中国古代民法面貌。如何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律令、史书、礼记等文献资料中呈现出中国古代民法的面相,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法文化,则是《中华大典·法律典·民法分典》(以下简称《民法分典》)编纂出版的根本目标。
  一、国家规划的出版工程
  《中华大典》是列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一项重大国家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法律典》(以下简称《法律典》)是其二十四个分典之一。《民法分典》又是《法律典》下设的六部分典之一,由我国知名学者侯欣一教授、周安平教授领衔主编,由津京晋三地十多所高校、天津社会科学院组成的三代法律学人,对三千多部民法史料进行历时二十二年筛选、整理、编纂而成,共三册四百七十余万字,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巴蜀书社联合出版。《民法分典》繁体竖排,仿金印制,仿古线装,精美大气,是国内首部完整反映中国古代民法制度的文献,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民法制度法律史料的大型类书。
  二、经纬纵横的结构体例
  《民法分典》按照“起于尧舜,止于晚清”和“竭泽而渔,应收尽收”的原则,从政书、史书、律书、文集、类书、经书等书籍中,收录了丰富的有关人物活动、思想理论、事件案例、司法判牍、格式条例、典章制度、律令诏敕等的史料,根据《中华大典》“编纂通则”对编纂体例“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总体要求和《法律典》“编纂说明”制订的总部、部、分部三级经目的编写体例,设“通则”“身份法”“财产法”三总部,总部下设十三部、四十七分部,其主要内容有:①“通则”总部下设“民事法律原则”和“民事关系组织”两个部,两部之下又设十个分部。该总部是对中国古代民法的一般性概述,主要内容是民法法律的一些原则,民事关系的构成等。②“身份法”总部下设“身份类别”“婚姻”“家族”“继承”和“身份纠纷”五个部,五部之下又设十六个分部。该总部是以身份关系为基础来具体呈现民事法律关系。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涉及身份的法律内容与现代民法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二者所蕴含的理念、伦理和规范却有着较大差异,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今人们生活理念和经验的差异。③“财产法”总部下设“财产分类”“财产取得”“财产流转”“财产权利”“财产保护”和“财产纠纷”六个部,六部之下又设二十一个分部。该总部以中国古代财产法律制度为重点,全面呈现中国古代财产法律制度的整个体系。“财产纠纷”部还从司法层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民事生活的复杂面相。
  《民法分典》在部或分部下又设有“论说”“综述”和“记事”等纬目,其中论说是对总部相关内容的一般概述,综述是对总部相关的诏令和法规的汇集,纪事是对总部相关的史实和案例的汇集。如此,在经向时间上和纬向范例上形成中国传统民法史料的网状框架。经目是纵向的,纬目是横向的。经目纬目的具体设置根据民法史料的实际搜集情况而确定。所有材料都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朝代相同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民法分典》基于尊重历史的态度,从现有史料出发,兼顾古今中外,在结构上既严格忠实中国古代民法制度的传统,又结合现代民法学科的特点,达到分类科学、结构合理、体例清晰的统一和谐状态。
  三、推进法治的史料宝库
  (一)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
  《民法分典》所录内容的摘选范围主要有法条、礼制与礼仪、契约文书、民间规约、案例与判牍、人物与事例、言论与学说、史学作品、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等。法条不仅有中央君主层面的刑、律、令、格、式、比、敕、刑统、会典、条格、条例、事例、则例等,以及地方官府层面的省例、告示、布告、禁约、条约等。礼制与礼仪是调整、节制宗法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现实规范,是中国古代民法规范的重要渊源之一。契约文书是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存在与维系的重要方式,承载中国传统民法的重要形式。民间规约包括民间惯习、行会和社团章程等。案例与判牍是在文献中记载一些故事或者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件,从司法层面来反映中国传统民法的面相。史学作品主要是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和历代律典等史料。文学作品主要有如《名公书判清明集》《敦煌吐鲁番文集》等合集、诗集。艺术作品主要是在民间广泛流行的戏曲、小说、民谣等。上述这些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法律相关原始文献,全部经过认真细致的筛选和梳理,严格按照成书的时间先后和部类排序,附有详尽的作者和时代的信息,所引内容翔实、准确、可信,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传统民法史料库,可为民法等相关资料查询和史料考证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二)促进当代民法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已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民事法律理论?是否存在西方法学语境下的民事法律制度?对于此类问题,学界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民法分典》的编纂建立在大量查阅、广泛收集的基础之上,是迄今为止体例最为系统、内容最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民法史料汇编,系统呈现了古代民法的发展脉络,全面反映了古代民法的发展状况,使中国古代民法理论研究的广度得以拓宽、深度得以延伸,使我国当代民法学科的研究格局得以拓展。《民法分典》的出版不但为中外民法学者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民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文献资料,而且客观上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古代社会尽管始终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不过如身份法、财产法等民事法律规范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随着朝代的更替和社会的演进不断纷繁,在中国古代社会民事关系的调整和维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将有力促进中国古代民法规范及体系等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三)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
  中国古代民法为中华古代法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民法分典》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民法品格和制度,对于构建现代法制蓝图,完善现代法治理论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民法最为显著的品格在于尚德和维和两个方面。“尚德”即正德,以道德律令为民律之基础,提倡“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君子和而不同,“维和”则更多地强调维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民法制度包括:物权制度中对待官物私物既一视同仁又加以区别的态度,对善意取得者的保护;契约制度中对书契的重视,对产品质量的注意;契约关系上注重诚信,坚持两和,亲属乃至整个社会关系上注重尊老爱幼;婚姻家庭制度中对伦理道德作用的充分估计;侵权行为制度中对致害原因的分析,侵权行为制度上提倡见难相救;民事纠纷的处理上强调调解等等。这些思想品格和特色制度与我国现代民法制度紧密相关,对培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建设中国现代法治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借鉴价值。
  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筹备制定新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分典》的出版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存在几千年,法律随之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民法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来看,中国古代民法拥有着鲜明特征和价值属性。虽然古代传统民法在现今社会已不再具有形式上的法律效力,但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法制文化传统往往无意识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故此,新时代民法典的制定,必须要借鉴中国古代民法文化中的积极方面,从古代民法制度中获取向前发展的动量。诚然,在看到我国古代民法可以借鉴、值得继承的同时,也应客观地分析,理智地取合,不应忽视其鲜明的阶级性和夹杂其问的封建糟粕。唯有正确认识到中国古代民法的所长所短,才能真正从中得到教益,从而有力助推现代法治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我国新时代民法典的编纂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梳理中国古代有价值的民法品格和特色制度,对促进制定民法典、推动现代法治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以某种名义组织系列丛书,即时推出作家作品,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出版策略。而在众多散文系列丛书中,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的“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别具一格,尤其引人注目。收入这套丛书的作家已有铁凝、何士光、阎连科、周大新等,几乎囊括了新时期以来各个阶段颇有影响的小说家,集中展示了他们的心灵境况,展示了他们的妙手与文心。  关键词:小说家的散文 铁凝 梁晓声  
期刊
过去的一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虚拟现实从技术发展到社会普及都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随着虚拟现实热度的提升以及前景的利好和各方资本的助力,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让外界更加期待。  虚拟现实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将颠覆现有文化相关的诸多行业,改善优秀文化资源的社会分配和传播效率,提升大众文艺创作和鉴赏能力。作为传输显示信息的媒体和新型设计工具,虚拟现实可以将文化艺术动态化,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书业发展势头良好,较好地履行了社会服务功能,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什么是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关键词:民营书业 文化强国 创新发展  第十四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所确
期刊
摘要:增强现实(AR)技术已受到各行各业诸多关注,在出版业则可用其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改善传统出版内容固定、难以与读者互动、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等问题。因此,增强现实出版物有望结合“数字”和“纸质”两种内容呈现模式的优势,即在不破坏阅读流畅感的同时增加身临其境的浸入感和体验感。本文从AR应用工具Layar的发展历史、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它怎样通过创造性地应用AR技术来实现出版印刷的
期刊
摘要:出版企业在近十多年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高速通道,规模增大、提速加快、利润倍增,业务环境和职业心态也有了明显改变。发扬光大工匠精神,做有文化品位、有传承价值的好书,新时代的新命题直接向我们出版从业者扑面而来。  关键词:工匠精神 出版理想 传承价值  “工匠精神”自去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成为了高频词和年度热词。它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共鸣,正是因其契合了当今社会的某种需求。信息社会,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语地区图书馆收藏中国当代文学图书的情况,以五洲传播出版社为例,探讨中国出版业更具针对性地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开拓西语市场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西班牙语地区 中国当代文学图书 走出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策的逐步放宽、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早在21世纪之初,就有国际媒体称“21世纪是中国发展的世纪”。中国的优秀人才已经在各领域获得出色
期刊
摘要:台湾地区的公立大学出版社,在多数大学皆不予重视的情况下,每家大学出版社都未能有很好的发展。无论在经费、人力还是空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以致在历年累积专书出版总量和平均年出版量上都未能出现理想的成绩。但在专书的出版主题上,明显可以看出台湾地区议题的被重视,这正是大学出版社具有保存学术成果此一功能价值的彰显。  在台湾地区多数大学对大学出版社一直不予重视的环境下,学术出版工作的责任,多年来多半是
期刊
摘要:期刊专业化培训是国内许多期刊社经常开展的一项期刊经营活动。目前国内期刊专业培训在师资建设、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式选择、培训效果考核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专业培训是期刊品牌平台化经营常见的一项增值服务,它能够在品牌推广的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国内很多期刊社都尝试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培训业务。但目前开展的期刊培训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1.培训师资建设有待提高  优质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国防工业出版社工作实践,提出制度建设为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驾护航,其中,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是制度建设重中之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现双效统一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使得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得以强化和延伸,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以保障出版物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社会效益优先,实现双效统一,是党和政府对出版单位的一贯要求。然而,实际工作中,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坛古树》一书内容、读者对象、出版意义,对依托于天坛的古树文化地位、价值加以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天坛的古树,就是保护了一种历史文化——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敬天文化。”  历经无数风雨寒暑,至今依旧傲然挺立的百年古树,是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古树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生态、观赏的价值,是国家宝贵的财富。目前,专门研究古树及古树文化的图书不多,《天坛古树》的出版是古树文化、保护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