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业培训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期刊专业化培训是国内许多期刊社经常开展的一项期刊经营活动。目前国内期刊专业培训在师资建设、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式选择、培训效果考核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专业培训是期刊品牌平台化经营常见的一项增值服务,它能够在品牌推广的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国内很多期刊社都尝试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培训业务。但目前开展的期刊培训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1.培训师资建设有待提高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期刊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当下开展的各种期刊行业培训在师资配备上并未完全做到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接轨,对培训市场调研和基于受训者的实际情况研究不足,供需脱节现象非常普遍。受培训专题、培训专家的档期安排以及培训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理论和实践水平皆优的师资较难物色到;或是师资名单确定后一用就是多年,即便更改也仅仅是换汤不换药;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专家频繁出现在各类培训活动中,“满场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培训专家选择面偏窄的现状,在师资配置的质量上提升乏力。
  2.培训内容设置陈旧
  国家教育和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近年来对学生核心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提到了未来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相应也对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大变革的环境下,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势必要同步跟进,加之教育的地域性和发展程度差异、教师的层次水平不均等,这便要求在培训设计初始就应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定制化设计,以市场服务的思维满足受训者的需求。而现实中,受训者的个性化诉求往往被忽略,培训组织者由于受观念理念落后、无原则的压缩成本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培训内容更新迟缓,受训者感觉培训内容艰深晦涩,味同嚼蜡。
  3.培训方式单一化
  近年来,在与各类教育工作者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培训机会、职业发展、专业成长等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说明教师对自我价值的提升需求进一步增强,对专业化培训抱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然而,目前的专业培训普遍采取“固定时间+现场授课”的方式,未能充分考虑教育工作者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抽出大块的时间参与培训十分不易的实际情况,忽视了时空的灵活性和弹性,无形中势必降低了教师外出受训的可能性。在“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培训组织者若不能有效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将优质课程以远程便捷方式送达教师手上,无疑这种因为与时代脱节而造成的技术、人力、物力、时间等各项成本的浪费,十分不利于期刊社的品牌影响力的塑造。
  4.培训效果考核的实质性缺位
  培训效果考核是评价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考查受训者的培训效果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对培训全程予以评价,即从初始的个性化培训设计、其问的培训过程动态跟踪,到培训后期的选择性评估,要以严谨客观的方法和态度予以实施。但现实中培训初始设计的粗放性,受训过程监管的松散性,以及受训结束时评价的随意性,导致了整个设计、执行、检验和改进这一评价闭环体系形同虚设,培训参与者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没有得以充分的讨论、研究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很多填鸭式的“满堂灌”导致了培训者、受训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阻滞,个体参与性降低,使得真正培训的意义大打折扣。
  作为期刊经营转型期的一项重要营收来源和旗下产品,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已暴露无遗。此类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期刊则在当下纸媒发行日益萎缩的严峻态势下,因培训涉及的种种问题的处理不善而无法实现产品多元化的战略目标。针对此类状况,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建立专家库,深度挖掘优质师资
  经过多年积累,期刊社拥有强大的教师和专家资源库,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够不断完善不同层级的师资规划和建设,保证期刊社专家资源库良性进阶。在专家分类和建设上,始终要以课程内容设计为导向,避免在选择师资时陷入唯名气论英雄的误区,应树立高手在民间的开发培养理念。同时要基于品牌长效发展的初衷,结合期刊纸媒读者定位、期刊重点发行区域联动,以及人力物力成本控制等多种因素精细化设计。如在具体师资配置时,可参照生源的性质予以区分实现有的放矢:从区域角度考虑,有来自一线城市、较不发达地区、边远山区的;从职务角度考虑,有来自一线的教师、教研员、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等;从学龄角度考虑,有幼教教师、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等。在专家库设计初期,可考虑采用订单化管理模式,按照培训对象的异同管理专家队伍;不再限于一线的专家、大家,应当广开言路,招贤纳士,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专家资源优势。
  2.明确市场需求定位,优化课程设计
  期刊培训应本着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大政方针,充分关注教育行业动向的原则,深入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系列问题,密切关注课程改革、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等诸多方面,最终实现期刊专业性引领的品牌发展目标。还应考虑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培训课程开发与建设,以进一步缓解培训创新匮乏、课程内容建设不足的现状,使课程研发设计呈现一种开放的、不断充实与优化的良性循环态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培训需求。此外,应当加大市场调研,完善反馈机制,这对未来课程营销决策十分有利。例如通过对受训者的生源区域、工作单位、专业职称等多方面数据分析,逐渐形成一套并兼顾与期刊纸媒读者同步的营销方案;通过对受训者培训期问调研、后期跟踪回访等多种手段,充分收集多方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培训目标;借异地培训、参访、研学等多种形式,实现培训方式的多元化拓展。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多元化培训
  “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迅猛,慕课(MOOC)、微课等线上授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手机APP移动客户端的大力开发,使得培训课程的获取更加便利,从而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培训者和受训者的空间和时间距离。慕课所倡导的“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其内容涵盖广泛,充分实现了定制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受训者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自由度很高地利用完整或碎片的时间,优选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在受训过程中,受训者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其他参训人员积极互动,经验共享,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回复,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微课以教学时间较短、主题精炼突出、设计精美等多种优势把碎片时间利用在移动客户端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课题,充分证明了国家层面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肯定。以上两种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打破了受训方的时空限制,为实现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方式提供了可能。
  4.完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提升手段,具有完善考核机制的培训能够更加直观地解决期刊纸媒因固定版面无法解决的很多问题,能够承载品牌层面更多的服务。除常规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外,受训者有强烈的与专家、教育同行面对面地交流和互动的愿望,有到学校观摩考察的需求,有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答疑的需求等等。这务必需要培训组织者予以高度重视,这也是培训产品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初始培训招生阶段,除常规的论文收集程序外,可以将提问环节前置,专门设立问题收集邮箱,派专人整理并联系培训专家研究答疑方案,专家借此也可提前获知受训者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在参训期间,应适当压缩专家的授课时间,保证答疑时问和受训者的提问交流互动时间。及时建立培训班微信交流群,全时段集中采集学员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分享。培训结束前,应将事先设计好的培训问卷下发或实施网上答题,答毕收集后作为培训考核发证的重要指标。培训组织者还应在培训后一定时间内及时跟踪和回访受训者的反馈意见,为后续培训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当下期刊专业培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参加期刊社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期刊专业培训不仅为个人专业学术论文发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园地,而且借助期刊立体化的宣传平台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专业信息和发展机会。期刊社应始终秉承为学员服务的原则,在精耕细作中真正赢得学校、教育系统乃至全社會的最终认可。
其他文献
摘要:《开场白》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对中国夫妇旅途中的惊险遭遇以及最后定居塞尔维亚的曲折历程。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塞源远流长的友谊,展现了中國的大国光辉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国礼书 中塞友谊 文化交流  《开场白》是安徽文艺出版社自塞尔维亚引进的重点外版图书,该书在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时,被塞尔维亚总统作为国礼赠送给习近平主席。当得知自己荣幸地成为了“国礼书”的责编时,我花了一个下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对出版企业的重要意义,针对出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存的建设数量不足、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的博士后培养模式、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交流机制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在邓小平同志支持、关怀下实施,自1985年博士后制度建立以来,采用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方式,选拔
期刊
摘要:在数字化及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业面临形态转型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做好专业出版是国内很多出版社面临的一个问题,以戏剧出版为例,专业出版应当增强坚持不懈做专业出版的定力;在自身领域精耕细作,打造特色精品;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快出版形态创新。  关键词:专业出版 特色精品 形态创新  在数字化及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业面临形态转型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国内很多出版社都是专攻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以某种名义组织系列丛书,即时推出作家作品,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出版策略。而在众多散文系列丛书中,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的“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别具一格,尤其引人注目。收入这套丛书的作家已有铁凝、何士光、阎连科、周大新等,几乎囊括了新时期以来各个阶段颇有影响的小说家,集中展示了他们的心灵境况,展示了他们的妙手与文心。  关键词:小说家的散文 铁凝 梁晓声  
期刊
过去的一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虚拟现实从技术发展到社会普及都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随着虚拟现实热度的提升以及前景的利好和各方资本的助力,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让外界更加期待。  虚拟现实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将颠覆现有文化相关的诸多行业,改善优秀文化资源的社会分配和传播效率,提升大众文艺创作和鉴赏能力。作为传输显示信息的媒体和新型设计工具,虚拟现实可以将文化艺术动态化,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书业发展势头良好,较好地履行了社会服务功能,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什么是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关键词:民营书业 文化强国 创新发展  第十四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所确
期刊
摘要:增强现实(AR)技术已受到各行各业诸多关注,在出版业则可用其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改善传统出版内容固定、难以与读者互动、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等问题。因此,增强现实出版物有望结合“数字”和“纸质”两种内容呈现模式的优势,即在不破坏阅读流畅感的同时增加身临其境的浸入感和体验感。本文从AR应用工具Layar的发展历史、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它怎样通过创造性地应用AR技术来实现出版印刷的
期刊
摘要:出版企业在近十多年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高速通道,规模增大、提速加快、利润倍增,业务环境和职业心态也有了明显改变。发扬光大工匠精神,做有文化品位、有传承价值的好书,新时代的新命题直接向我们出版从业者扑面而来。  关键词:工匠精神 出版理想 传承价值  “工匠精神”自去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成为了高频词和年度热词。它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共鸣,正是因其契合了当今社会的某种需求。信息社会,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语地区图书馆收藏中国当代文学图书的情况,以五洲传播出版社为例,探讨中国出版业更具针对性地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开拓西语市场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西班牙语地区 中国当代文学图书 走出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策的逐步放宽、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早在21世纪之初,就有国际媒体称“21世纪是中国发展的世纪”。中国的优秀人才已经在各领域获得出色
期刊
摘要:台湾地区的公立大学出版社,在多数大学皆不予重视的情况下,每家大学出版社都未能有很好的发展。无论在经费、人力还是空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以致在历年累积专书出版总量和平均年出版量上都未能出现理想的成绩。但在专书的出版主题上,明显可以看出台湾地区议题的被重视,这正是大学出版社具有保存学术成果此一功能价值的彰显。  在台湾地区多数大学对大学出版社一直不予重视的环境下,学术出版工作的责任,多年来多半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