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前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讯作者)邹向前
  
  摘要:目的:报道应用踝前皮瓣移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踝前皮瓣移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病例8例,其中外伤致软组织缺损病例7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例,皮瓣面积最小2. 0cmX 2. 0 cm,最大5. 0 cm x4. 0 cm。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踝前皮瓣移植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损伤小,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
  关键词:踝前皮瓣;外科移植;软组织缺损;前足
  
  
  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肌键外露,虽面积小,但修复较为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008-2013年我院设计了以足背动脉踝前皮支为血管蒂,以足底深支为旋转点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0-50岁。其中电击伤1例,挤压伤6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例,缺损面积2. 0cmX 2. 0 cm --5. 0 cm x4. 0 cm,外伤后均有趾骨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为保留足趾及跖趾关节功能,不影响行走,我们采用逆行踝前皮瓣修复创面,2例为一期皮瓣修复,6例为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二期行皮瓣修复。
  2、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肢近端置止血带。按常规方法清创,测量好软组织缺损面积,以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走行为皮瓣轴线,以趾蹼处足底穿支或第1、2跖骨基底间隙处足底穿支为旋转点,在踝前部设计皮瓣,切开皮瓣近端及两侧,在伸肌支持带浅层向皮支点切取,内侧至踇伸肌外侧缘,外侧至趾伸肌内侧缘,皮支处携带宽小于1 cm的伸肌支持带,一并向该肌间隙深部切取,密切保持皮支与足背动脉的连续性,皮蒂部切开至真皮下,沿真皮下向两侧锐性游离,以带1cm筋膜蒂为准切开,再向血管部游离,先在第一跖骨近端处切断短伸肌并从皮蒂抽出后,再紧贴腱周膜向足背动脉处会师,做血流阻断实验,如皮瓣血运良好,在皮支血管发出点近侧2cm处切断结扎胫前动、静脉,并向远端游离足背动、静脉或第1、2跖背动、静脉至适当长度,经明道转至受区,短伸肌肌腹部覆盖供区肌键,供区植皮。术后踝关节用石育托外固定2周。
  3、结果
  本组8例采用逆行踝前皮瓣修复法,皮瓣全部成活。其中6例以第1、2跖骨底间隙处足底穿支为旋转点,2例以趾蹼处足底穿支为旋转点。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泡,经换药愈合,皮瓣质地柔软,感觉恢复,外形美观,患足功能满意。
  二、讨论
  1、皮瓣的血供特点
  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以较粗的足背动脉足底深支和较细的第1跖背动脉、弓状动脉,通过足背动脉逆行供血,以其伴行静脉及其交通支回流【1】。足背动脉两条伴行静脉之间有众多交通支,静脉回流主要通过两条伴行静脉之间的交通支做迷宫式回流,由于深静脉瓣发育不良,皮瓣静脉压力增高时,静脉扩张,静脉瓣关闭不全,深静脉可直接逆流。足背动脉伴行静脉在第1、2跖骨间隙近端与足背浅静脉弓之间有一交通支,该交通支有90%无瓣膜,可将深静脉血流入浅静脉,有10%有瓣膜且向深侧,该交通支和浅静脉弓对皮瓣静脉回流尤为重要【2】。
  2、皮瓣设计
  皮支血管穿出点:内、外踝尖连线中点。皮瓣轴线: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与足底深支起点处连线。切取层面:在主要皮支血管穿出點处为胫前动、静脉与关节囊之间。其他部位为伸肌支持带浅层。旋转点:第1跖背动脉为I型或Ⅱ型时,在第1趾蹼中点与踝关节之间选取,第1跖背动脉为Ⅲ型时,在踝关节与第1跖骨基底之间选取。皮瓣按创面大小及形状,加20%回缩率设计,血管蒂部带0.5-1cm宽皮蒂,使之成网球拍状【3】。
  3、皮瓣优缺点
  优点:皮瓣皮下脂肪少,滑动性好,血管解剖较为恒定,不用吻合血管,成功率较高。皮瓣内可携带皮神经。
  缺点:皮瓣远位转移时,牺牲1条主要血管。皮瓣面积不够大,不适合修复较大的缺损创面【4】。术中易损伤腓浅神经,致术后足背部痛觉减退。皮瓣缺乏感觉支配,解决方法可将踝前皮瓣内神经与趾底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4、手术注意事项
  术前对穿支血管有明确的判断,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行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查,了解有无变异。皮支血管较细,解剖游离至其附近时应倍加小心。切开明道时注意保护第一跖骨间隙近端处的深浅静脉交通支和足背静脉弓,这是皮瓣静脉回流重要途径。皮瓣宽度小于3cm,供区创面能够直接缝合【5】。若供区不能直接缝合,取全厚皮片移植,以防术后关节功能受影响。若手术破坏较大,预计供区植皮不易成活时,可采用内外侧双桥式皮瓣覆盖创面,在桥式皮瓣供区创面植皮。还可将短伸肌切断从皮蒂下方抽出,肌腹部翻转覆盖供区肌键,否则植皮不易成活。
  
  参考文献:
  [1].李健伟,高明,宋立杰等.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2-4
  [2].刘光军,范启申,谭琪等.足底深支血管为蒂的踝前逆行皮瓣修复足趾部皮肤缺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6:12-14.,
  [3]. 虞泽珑,陈荣国.逆行前踝上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5例观察,现代临床医学,2014,40(1)114-115.
  [4]. 张川,于亚东,杨春雨等.胫前联合踝前皮瓣的临床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4):14-15.
  [5]. 昌泓,袁正江,崔永光.踝前皮瓣在前足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5):141-142.
  
其他文献
摘要:为观察针刺合云南白药涂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将6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合云南白药涂擦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都取得了满意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治疗;云南白药  Acupuncture with Yunnan Baiyao inun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骨折临床误诊以及漏诊的原因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间骨折患者资料60例,其中误诊8例。结果:60 例患者中出现误诊漏诊例数共有 8 例。误诊以及漏诊情况出现在肋骨骨折、脊柱骨折、膝关节骨折、肘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以及髋关节骨折患者中,占据总例数的 13.3%。结论:通过X线平片对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是目前骨折诊断的主要方式,但也容易出现误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掌握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点;治疗策略       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其发病率在急剧增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43例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檢查的3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检查结果及肝脏弹性参数情况。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超声表现未出现异常情况,研究组出现23(53.49%)例肝包膜不光滑,12(27.91%)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标准的IBS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结合药物的综合组、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随访期间药物依从性。结果:经过1个疗程后,综合组有效率97.00%,对照组为8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组不良反应4例(4.00%),对照组不良反应12例(12.00%),差异显著(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8例。A组加用干扰素肌肉注射及布地奈德雾化气泵吸入,B组常规治疗。结果:A组患儿的喘憋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愈42例,治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58.3%(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临床特点及引发因素,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月多发性脑神经损害患者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62例患者中鼻咽癌致脑神经损伤构成比率为32.3%;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构成比率为21.0%;多发性脑神经炎构成比率为17.8%,三种疾病类型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结论:鼻咽癌、糖尿病、多发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LEEP)应用于切除子宫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LEEP刀对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术后1年内行细胞学和阴道镜复查,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70.00%)LEEP与阴道镜活检病理完全符合,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32例(21.33%),其中下降一级27例占18.0%,下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后发生“线结反应”的病例原因分析及治疗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9月术后发生“线结反应”的40例病例资料。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岁半-----65岁,平均35.5岁。术后3周---36个月继发“线结反应”,平均4周。根据部位分:四肢术后22例,腰椎术后1例,关节周围术后8例,骨盆周围术后3例,手部术后2例、足踝部术后4例。对术后继发线结反应的病例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应用胸腔灌注顺铂及恩度治疗,B组患者应用胸腔灌注顺铂治疗。结果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的RR为73.8%(62/84)。其中,A组42患者的CR为76.2%(32/42),PR为14.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