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整合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历史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的内涵。这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要把握住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的关系。我们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具割裂于历史课程教学之外,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播放自己制作的教学软件,而把教学内容闲置一边;同样也不能舍本逐末,片面追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学科内容的深度挖掘等,这样就造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的割裂。
  另一方面,要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结构的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老师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略。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传播者,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工具,它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我们不能为了应用它,而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原则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完美整合就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们的历史课程服务,达到历史教学改革的目的。老师如何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如何一步步地实现整合的目标呢?笔者认为整合过程中应切实把握“精细、准确、灵巧”三个原则。
  1、“精细”的原则
  “精细”的涵义,指的是信息资源的选取要科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素材丰富而精彩,老师们往往会舍不得放弃,结果却适得其反。冗长而枯燥的信息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1]。所以说,老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
  2、“准确”的原则
  “准确”的涵义,指的是信息技术的设计要有实效。这里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并且能准确反映教学内容[1]。一个非常精美的动画,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则毫无价值;反之,一个简单的图片,若能准确的反映教学内容,就会成为一个闪光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历史课由于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历史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疑问或展示习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积极反馈,教师通过计算机及时给予评价,并输出相应的信号加以强化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最佳抉择。现代信息辅助教学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我们制定目标时应遵循统一与目标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目标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基本目标,又有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和超纲目标,更为一部分学生降低目标,使其目标分层达标。如笔者执教《白杨礼赞》时,制定的目标是:(1) 通读全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3)理解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4)能运用
[摘 要]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培养更快更强适应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我们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长期的研究,实践证明,单纯的“现代学徒制”或“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弊端,以专业工作室为依托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是目前最可行的教学模式。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效果更加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整体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其重要的优势所在,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突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重重包围,破解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探讨的重点。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
作为应用学科,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由术入学的路径,经过了漫长的从师徒相传的技艺传授到以史立论的学术积累过程。在不到100年的时间中,新闻学的发展从最初政治新闻学的传统,逐渐呈现出向学术新闻学发展演变的趋势。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学者和专家聚焦于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新闻学的一些重要理论研究中多有建树,在新闻学的诸多领域中大胆开拓,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笔者针对新闻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作了如下的
英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努力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掌握,以便为未将来的发展创造机会。然而,目前大学生的
2008年1月27日,网上爆出香港当红艺人陈冠希与阿娇(钟欣桐)的床照,惹得网民普遍关注,“艳照门”事件拉开序幕。此后,不断有新的“艳照”出现,数量高达1300多张,陆续牵涉出张柏芝、陈文媛、陈思慧、颜颖思等14个知名女艺人,有人称该事件不折不扣地成为“鼠年的一场鼠疫”。2月21日,照片男主角陈冠希召开记者发布会向受害人道歉,并宣布永久退出香港娱乐圈。而深陷此事的女主角们的生活也受到影响。事发至今
[摘 要]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士对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方法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状况中,各高职院校的生源教育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实际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进一步加强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发展,已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实施,其中“卓越技师”培养机制是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其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其对构建现代化职业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我国德育发展比较落后,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必须促进德育发展,这就要求整合创新高职院校的德育体系。只有改进旧的体质,进行整合创新,才能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从教学困境出发,探究了德育体系整合创新的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31
最近,聆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老师执教的高效课堂示范课《放飞蜻蜓》,课后,我询问了几位刚刚走出礼堂的学生,想听听他们对这节课的感受。大家纷纷说这节课很不一样,让人很快乐,40分钟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是语文学习的快乐;与观课老师交流时,大家则感叹语文的确应该像张老师这么教才“有味儿”,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片段一】掌握规律学词语,读中会意添乐趣  师出示课件:读词串,我有发现。  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