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
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教师提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因为学生从小就听过家长讲的故事或者看过动画片,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带着疑惑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提出一些自己原来的疑惑和通过看书又有了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传说与历史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别。既学到了知识,解决积压已久的疑惑,又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口才,也展示自己的学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也激励了学生的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二、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屏幕播放这一史实,学生通过图、声、文等,把事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在眼前,这座昔日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和它所遭浩劫的那段屈辱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懦弱和英法侵略者的残暴、疯狂、无耻、丑恶的行径,也特别感受了茅以升先生所“呼吁”的——“让那些残破颓废的废墟昭示着国耻!如果我们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的民族,是一个真正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我们就应该留着这块伤疤,让它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奋起直追!”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在观看时,就已经进入情境中了,教师提示后,学生马上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他们自觉而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全身心融入到教学之中。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理论只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离开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任何愿望都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提倡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反对用专制强迫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用各种死板、教条模式限制学生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
学生的知识面、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多么好的学生也是如此。不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根本原因是害怕回答问题错误被其他学生嘲笑和老师的讥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对于正确的应该肯定的同时,指出这个问题再从另一角度说一说,使这些学生认识到求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对于回答不全或者文不对题的学生,引导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一、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
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教师提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因为学生从小就听过家长讲的故事或者看过动画片,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带着疑惑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提出一些自己原来的疑惑和通过看书又有了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传说与历史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别。既学到了知识,解决积压已久的疑惑,又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口才,也展示自己的学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也激励了学生的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二、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屏幕播放这一史实,学生通过图、声、文等,把事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在眼前,这座昔日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和它所遭浩劫的那段屈辱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懦弱和英法侵略者的残暴、疯狂、无耻、丑恶的行径,也特别感受了茅以升先生所“呼吁”的——“让那些残破颓废的废墟昭示着国耻!如果我们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的民族,是一个真正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我们就应该留着这块伤疤,让它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奋起直追!”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在观看时,就已经进入情境中了,教师提示后,学生马上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他们自觉而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全身心融入到教学之中。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理论只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离开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任何愿望都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提倡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反对用专制强迫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用各种死板、教条模式限制学生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
学生的知识面、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多么好的学生也是如此。不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根本原因是害怕回答问题错误被其他学生嘲笑和老师的讥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对于正确的应该肯定的同时,指出这个问题再从另一角度说一说,使这些学生认识到求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对于回答不全或者文不对题的学生,引导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