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郊乡村民宿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都市是中国休闲之都、农家乐发源地。近年成都市近郊乡村民宿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由高速发展向优质增长转变的一种新兴业态。对成都市近郊龙泉驿乡村民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乡村民宿集中存在规范引导缺位、持续盈利能力弱、经营特色不鲜明、区域带动力不强和发展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就应在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建设、品牌创建、人才培育、行业扶持和产业联动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乡村民宿健康持续发展,满足都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民宿;规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291X(2021)29-0098-04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周末和节假日城郊旅游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成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1]。成都市龙泉驿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距离成都市中心20公里。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已举办34届“国际桃花节”。乡村旅游基础好,年均接待游客600万人,是全国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2]。近年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龙泉驿区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民宿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9年,龙泉驿区乡村民宿新增投资超过3 700万元,接待游客33万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 600万元,乡村民宿发展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农村产业振兴和品质生活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自发无序发展下的乡村民宿也暴露出规范引导不足、集聚度不高、同质低质化、经营业绩不佳、利益相关者矛盾突出等问题,乡村民宿可持续性发展和民宿经济持续增长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3,4]。
  一、乡村民宿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龙泉驿建成乡村民宿24家,其中,连锁乡村民宿7家,占30%。乡村民宿选址依托区域3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而建,是典型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发展始于2013年,2018—202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共建成民宿24家(见图1),目前在建或筹建乡村民宿56家。
  乡村民宿经营面积统计显示,600平方米以下的12家,1 000平米以上7家,600—1 000平方米之间5家,呈现“两头大”的特点。客房规模介于2—14间,5间以下11家,10间以上5家。房间价格介于288—1 127元之间,平均505元/晚。乡村民宿主人文化浓郁,16家民宿主人亲自参与经营待客,民宿主题鲜明,主要包括艺术体验、交友悟道、美食体验和网红打卡4种类型(见表1)。
  24家乡村民宿投资者为外来人员,女性多于男性,占比达到71%,以70、80人群为主,普遍学历较高,大学本科以上人数占比93%,从事民宿业前的职业以白领居多(见图2)。
  宣传营销方面,12家乡村民宿建有微信公众账号,但活跃度和关注度并不高,宣传信息更新慢,效果不佳(见表2);24家乡村民宿都采用线上推广,大众点评住客评价差异大,分值介于2.7—5.0分,好评集中于民宿风格、周边环境、特色活动等方面,差评集中于服务质量、卫生情况和用餐体验等方面。
  二、乡村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引导缺失
  民宿合法经营必须持有一照三证。龙泉驿24家乡村民宿并未取得特种经营证,使得日常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建筑安全方面,民宿的房屋结构缺少专业鉴定。(2)治安管理方面,未安装住客信息采集系统,客人入住信息基本靠手工输入,防盗、监控等治安防范设施不完善;(3)消防管理方面,消火栓、报警装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警示标志不完善,缺少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安全巡查制度、疏散逃生示意图。
  (二)持续盈利能力弱
  龙泉驿乡村民宿单体规模较小,自身品牌招揽客源的能力差,年综合入住率仅35%。乡村民宿经营成本高,平均投资额为280万元,年运营成本为46万元。民宿产业链上下游包括规划、设计、安全、消费、环保、基础设施、民宿消耗品、周边产品和培训等方面,但龙泉区乡村民宿集约化不足,市场化的供应链体系并未形成。以床单被套清洗为例,因无议价权,专业布草清洗成本较高,多为民宿主人自己清洗。其中洛带镇香樟小院由于经营成本过高,于2019年底停止营业。
  (三)经营特色不鲜明
  统计发现,82%的乡村民宿主营业务为观光照相、简餐、茶水和点心,住宿并非主要收入来源。乡村民宿主题设计以当前流行的北欧风格、日本风尚、中式古风等为主,设计感十足,但与本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的关联性不强,与本地景区特色联动性不足。类似客家文化、蜀汉文化、桃文化和汽车文化等具有区域独特文化魅力的产品匮乏,持续吸引力不足。
  (四)区域带动力不足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当前龙泉驿乡村民宿数量少且分散,未能形成聚集效应,单体民宿与景区发展、产业规划和乡镇发展联动性差,对当地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带动效果不显著。此外,由于土地性质和产权问题风险大,存在资产评估难、资产管理空白和资产交易难等问题,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
  (五)发展定位不清晰
  由于缺少民宿旅游发展规划指导,现有乡村民宿发展仍处于自发生长阶段,散乱无序。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宿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以山泉镇乡村民宿经营为例,存在停车位不足、用水不便,天然气不通、电路老化和招工困难等问题。二是利益相关者的长效发展机制缺失,对政府、村民、投资者和游客的述求并未进行梳理与调和,发展思路不清晰,仅依靠个人情怀或网红打卡吸引游客,难以持续和长久。
  三、乡村民宿发展思路
  龙泉驿作为成都市近郊旅游重要目的地、全国都市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乡村民宿作为异地美好生活体验的重要载体,在发展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龙泉区民宿要依托“梦里桃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按照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和美好品质生活城建设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民宿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近期发展要充分转化区域经济龙头优势,抓住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赛场的重大机遇,积极引导乡村民宿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打造“重品质、享生活、深体验”的区域品牌,实现绿色发展、成果共享和惠农富农多方共赢的目标。   四、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放管服,保障乡村民宿规范发展
  政府部门要简化乡村民宿备案管理程序,围绕民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卫生安全、治安消防管理等方面,制定促进民宿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民宿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要设立乡村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民宿集聚区、精品民宿奖补、宣传促销和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强乡村民宿用地保障工作,结合产业布局规划优先供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优先配套、集中居住结余指标优先保障和闲置宅基地及农房优先盘活等方式破解用地障碍。
  (二)打造區域品牌营造核心竞争力
  主题特色是乡村民宿的核心竞争力,龙泉驿乡村民宿发展要坚持以“民宿在民,民宿崇文,民宿贵融,民宿重情”为导向,围绕“锦绣龙泉山,天府桃花源”的民宿发展定位,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段为核心,打造天府文化特色民宿,构建民宿村落。要本地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做好技术资源的链接,鼓励本地农家乐提档升级;要积极引入国内知名民宿企业,培育“天府桃花源”区域民宿品牌,形成聚集化发展格局。
  (三)加强人才培育构建持续活力
  人才是乡村民宿发展的动力源,龙泉区要加大人才引进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外出务工农民、高校毕业生等回乡进行民宿创业,鼓励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从事民宿管理经营,并配套相关人才奖补政策。要依托高校、科研和培训机构,组建民宿发展智库和导师团,开展民宿经济发展研究、业务指导和智力帮扶;要实施民宿旅游培训计划,分类、分层举办民宿管理和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民宿从业队伍,扶持一批民宿示范带头人。
  (四)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效
  行业自律是乡村民宿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机构和行业组织进行民宿产业研究、管理和开发;要加强民宿行业内部交流,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构建民宿业后勤专业化供应体系,降低民宿经营成本;要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民宿经营者法律意识,健全财务体系,规避风险,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要深入探索民宿经营性收益、财产性收益和资产性收益的多元收益模式,保障民宿资产收益,改善旅游业营商环境,增强投资者发展信心。
  (五)推进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民宿业的出现是农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要理清思路,明确定位,搭建平台,整合力量,制定评价体系和标准,严格考核。
  二是镇村层面要重视规划引领。要做好乡村民宿发展规划,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和品质生活城建设,全面联动发展。
  三是鼓励乡村民宿多元化发展。要挖掘文旅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制定体验日程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要鼓励本地农户参与,共享发展成果。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近郊旅游历经4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规模数量由短缺向过剩转变、产品类型由观光转向休闲转变、发展势头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乡村民宿是城市近郊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的代表,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关注,是满足都市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要摒弃以建房为中心、以速度为目标和以数量为考核的发展思路,要坚持以绿色、持续和共赢为目标,生态优先,规划先行,通过链接城乡要素,营造都市近郊乡村品质生活,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融共建、共享共赢。
  参考文献:
  [1]   童力冲.从供给侧改革视角看宝鸡全域旅游发展[J].宝鸡社会科学,2017,(4).
  [2]   姜红林,李于平,胡杰,等.农家乐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探索——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7,(1):142-144.
  [3]   姜岩.辽宁乡村民宿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9,(8):53-54.
  [4]   游上,江景峰,郭瑞雪,等.乡村民宿集聚机理研究——由福建省典型案例引申[J].经济研究参考,2018,(25):48-56,67.
  [责任编辑   柯   黎]
  基金项目:成都市科技局2019年项目“果药间套栽培技术创新驱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2019-YFYF-00167-SN);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万民英才项目(WLRCD2019-086);四川省大学生创新项目“成都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对策和问题研究”(S202011552104);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旅游小企业成长路径及其驱动机制”(LY20-01)
  作者简介:孔维潇(1999-),男,云南曲靖人,学生;蔡文杰(1999-),男,四川达州人,学生;何志红(1975-),女,四川广元人,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通讯作者:彭华(1982-),男,四川古蔺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休闲农业、农业经济和景区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独立学院与社区合作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可以整合校地资源,促进学校和社区的建设协同发展,实现双方互助共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与东洲岛社区合作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整合校地资源,促进学校和社区的建设协同发展,实现双方互助共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独立学院;社区;德育实践;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政府都愈加关注大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当前整理挖掘大数据信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将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通过对京东集团运用大数据进行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验证大数据管理的有效性,并依此改进当今大数据管理的不足,为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供应链成本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供应链成本控制;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零售行业受到猛烈冲击,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这让零售企业的税收筹划成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节约税收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基于此,以永辉超市为例,分析其经营模式和纳税情况,并结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税收筹划给出建议。  关键词:零售业;纳税筹划;涉税风险  中图分类号:F715.5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近几年缅北冲突频繁,大量避战边民的涌入给我国边境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不安全因素增加。目前我国边境自由贸易区对避战边民的管理主要采取应急管理和协同应对等方式。法律制度缺失,无专门机构负责;治理主体模糊,治理效率不高是目前对避战边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尽快在边境自由贸易区构建避战边民治理机制。静态层面上,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动态层面上,注重纵向治理能力提升,发挥横向多元
期刊
摘 要:2019年12月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车辆抵押业务作为居民经济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通过分析贵阳市防疫政策、车辆抵押业务在疫情期间的变化和车辆抵押贷款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得出新冠肺炎疫情对贵阳市经济短期冲击大、中长期经济影响逐步变大、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受影响更大的结论;并提出短期内及时而精准的施策、中长期经济刺激政策、针对性的经济补贴的应对政
期刊
摘 要: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省潮州市,对潮州文化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为潮州市做了最权威的“代言”。潮州市应借此东风强化城市营销,“乘势而起、起而行之”,以强化及持续提升潮州知名度和口碑。潮州城市营销具有优质资源丰富且存在高识别度的营销亮点、旅游客源清晰且城市营销具有拓展基础等优势,与此同时,又在城市定位、营销战略、营销渠道、营销手段等方面存在各种不足,需要从资源供给的精致化发
期刊
摘 要:在提出产业链绿色治理概念基础上,利用4个概念架构了产业链绿色化治理理论模型:资源依赖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园区产业链中绿色信任;绿色协同和绿色发展理念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信任和绿色协同对产业链绿色发展理念的建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信任将有力促进绿色协同。最后,给出了产业链绿色治理的启示。  关键词:资源依赖;绿色信任;绿色协同;产业链绿色治理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分重要。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方式,金融深化逐渐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作用。以我国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已有研究梳理出金融深化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固定效应为回归方法,验证金融深化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进一步用LSDV回归分析不同省、市的影响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对海洋产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坐标,是中国经济在经过长时间高速增长后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质变。在主要矛盾转换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由注重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提高,发展动力由以前的人口红利等要素驱动变为今天的人才红利等创新驱动,因此,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力点是激活人才红利,把人才的潜力发掘出来,特别是要把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用好、用足和用活,发挥他们聪明才智,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才
期刊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教育新模式,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是未来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设计了适用于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行为金融学;人才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