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省潮州市,对潮州文化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为潮州市做了最权威的“代言”。潮州市应借此东风强化城市营销,“乘势而起、起而行之”,以强化及持续提升潮州知名度和口碑。潮州城市营销具有优质资源丰富且存在高识别度的营销亮点、旅游客源清晰且城市营销具有拓展基础等优势,与此同时,又在城市定位、营销战略、营销渠道、营销手段等方面存在各种不足,需要从资源供给的精致化发展战略、城市形象的高识别性推广战略、城市营销手段的创新运用战略、旅游者体验的超值化促进战略等方面做出战略选择,方能通过城市营销将潮州这座城市“卖出去”,以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圈得更多的粉丝”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营销;战略;潮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57-03
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省潮州市,对潮州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殷殷嘱托潮州市抓住机会乘势而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市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来潮州重走“总书记走过的线路”的热潮,潮州市的曝光率、知名度暴升。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潮州市做了最权威的代言!潮州市人民无比感恩总书记的关怀!在这种情况下,潮州市更应该强化城市营銷,以强化及持续提升潮州知名度和口碑。
一、潮州城市营销的优势
(一)优质资源丰富,存在高识别度的营销亮点
潮州市人文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国内传统文化根脉保存较为完好的优秀地域文化的一个代表。潮州是粤东文物古迹最多、最丰富的地级市。潮州菜、工夫茶、潮绣、潮州木雕、工艺陶瓷等特点突出,这些人文资源在广东省、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产品方面,陶瓷与不锈钢已销往世界各地,人们对潮州产品已有较高的认知度。潮州市代表人物方面,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李嘉诚、博学多才饶宗颐、奥林匹克跳水冠军林跃等都是在不同领域享誉国内外的成功人士。
(二)旅游客源清晰,城市营销具有拓展基础
作为著名的侨乡,潮汕市有两千多万的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这是潮州市旅游发展的先天市场条件。同时,华侨也是推广潮州市旅游形象和以侨引外的条件。再者,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其他优势,它将成为珠三角地区以及厦漳泉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出游选择的重要目的地。旅游客源清晰,城市营销具有拓展基础。
二、潮州城市营销存在的不足
(一)城市定位
1.城市定位指向过多,城市形象模糊
潮州市的城市名片众多,拥有十多个国家级“城市名片”。但潮州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无法兼顾如此多的国家级城市名片,太多名片推广的结果是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不清晰、定位模糊。
2.城市定位追求高端,资源供给不足
潮州市既有的城市定位不够科学,未能正确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功能和城市效率,也缺乏对城市文化建设、文明积淀与升华的深刻认识。例如,潮州市定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潮州市无论是旅行社的数量与经营管理水平、导游人员的数量与质素,还是高星级酒店的供给等方面都明显不够,很多游客不在潮州市停留过夜;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景点、景区周围公厕数量少、内部环境较差的问题也同样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度。
3.城市定位跟随为主,差异错位不够
城市定位决定于多种因素,但是这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十分不同。目前,潮州市的城市名片众多,但其中依托于城市名片的定位较为轻率。由于并不具备实现这一定位的其他协同性要件,往往导致城市定位难以实现。例如,国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超过13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潮州市在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相比西安、洛阳、成都、广州等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劣势,却没有差异化的错位发展路线,在100多座城市之中自然也就没有竞争优势。
(二)营销战略
1.营销战略单一
旅游产业绝不应该是城市营销的全部。近年来,潮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产品与服务。但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落后,如城市卫生环境、交通环境、住宿娱乐环境等。为此,潮州市应制定清晰的多元化营销战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潮州市发展,提高潮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营销意识有待强化
潮州市地处粤东偏北一隅,地理位置的劣势便为其城市营销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城市管理者与经营者、当地市民的营销观念不足、营销意识不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潮州城市形象。比如,市民风貌、文明程度和对待游客的热情程度、包容程度、服务质量等都直接影响潮州城市营销与形象塑造;另外,城市营销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在整个城市营销战略未形成系统之前,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3.营销系统安排不够
营销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营销?潮州市的认识并不准确、不全面、不专业,致使在营销实践中表现出营销活动的盲目和混乱。潮州市利用“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品之都”等十多张名片等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看似全方位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显然,潮州市还没有对自身的资源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没有梳理出能够准确定位潮州市的关键性要素并加以拓展性的运用,导致城市形象不统一、城市定位随机且模糊,最终使城市资源分散,城市整体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4.营销渠道陈旧狭窄
潮州市在城市营销的渠道利用上任重道远。潮州市的城市形象广告主要是整体形象广告类型,专题广告较少,而且城市形象信息的发布多集中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其他传播渠道的运用比较少,造成部分目标群体的传播效果不够强。在传统媒体上的形象广告活动(如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也不具有系统性、计划性,传播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传播过程中未能进行有效传播信息的整合,造成城市形象传播效果不佳。显然,潮州市的营销传播渠道有待优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5.营销手段老套单一
潮州市城市营销选择的手段、手法老套且单一,营销人员专业性不强、思想观念更新不快,全市既缺乏现代化的营销载体的引入,又找不准营销的亮点、爆破点和争议点,以节事活动为主体的营销难以吸引到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的大规模介入和有冲击性的报道。此外,通过电影、微电影、电视剧等方面的营销少之又少或质量不高。
三、潮州城市营销战略选择
(一)资源供给的精致化发展战略
潮州市无论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景区景点还是城市本身都是小巧、精细、用心的,都为其精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潮州城市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出发点就是促进资源供给的精致化——旅游吸引物供给精细化、潮州文化精品系统建设细节化、创造小城美好生活体系战略模式,打造精致潮州。
通过对潮州城市精致资源的剖析,资源精致化供给战略应围绕潮式古建筑、潮菜、凤凰茶暨潮州工夫茶、潮商、潮式美好生活等来定制。战略方向在于提取以上几类资源供给的细分元素,提高资源品位,提高资源附加值,以及提高游客的体验舒适感。潮州老宅建筑的构造设计与细节打造,精致潮菜色香味俱全的味蕾促动,茶文化中茶具制作工匠精神、凤凰单丛茶树培育养护及单丛制作、工夫茶精致茶道,晚礼服精湛工艺等元素在品位与附加值的提升上来促进潮州城市营销推广。
(二)城市形象的高识别性推广战略
围绕“味道、文化、生活”等元素,从潮州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居民文化精神中提炼、升华并塑造城市高识别度的文化体验地形象发展战略。在战略上,从根本上避开与景德镇等城市品位相同的陶瓷之都形象定位、与丽江等城市形象相类似的古城定位,突出置身古味城市之中的体验感,着重从味蕾体验、民俗体验、工艺体验出发,最终升华成潮式生活体验的体验式高识别度形象。为此,潮州市要强化市徽、市花、市旗、吉祥物、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绿地等的设计与建设,将城市理念、城市精神等通过标语口号、图案色彩等方式展现出来,让潮州市居民及访客心中产生对潮州市深刻独到的形象认知。
(三)城市营销手段的实体化运用战略
潮州市应利用好本土特色资源及产业,如陶瓷、婚纱、旅游业、餐饮业等。要克服疫情影响,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要打造实体化的营销载体与能力。可通过招商引资优惠(特别是城市商业配套设施方面,在潮州市城区如韩東新城打造一座粤东地区集游、购、食、娱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地标性的高端商业体,给粤东地区和来潮旅游者、投资者提供一个首选的、无可替代的高品质商业中心,将显著提升潮州市在粤东城市间的竞争力,有助于潮州市旅游、商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私人公司运营策略、民俗节庆化策略、荣誉授予(人才引进)政策、城市安全性政策等,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政府引导、专家策划、媒体支持、市场竞争、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特色文化特别是本源性文化的传播与营销,使潮州市的城市营销既充满商业生机又不失独特魅力。
(四)旅游者体验的超值化促进战略
顾客体验的超值化发展战略需要以“顾客为中心”,围绕“美味,文化,生活”的城市形象体验主题,以精致城市资源供给来让消费者捕捉到潮州市城市美味,体验到潮州城市文化的个性、灵魂与理念,从而在消费者心中产生“美好的”、“不可取代的”、“超值的”独特体验感受。
通过整合多种感官刺激的独有资源,把潮汕文化中识别度高的汉文化色彩承载于古朴的老街、精致的古民宅、极具品位的凤凰单丛工夫茶文化、精细的工艺品、热情好客的街坊人家,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打造“潮式美好生活体验区”。与此同时,注重从内生文化品质塑造出来的独特体验感,注重城市体验场所带来的的品牌效应,如城市文化广场、特色街区、特色产业区等特色功能和城市空间的紧密结合,将城市体验活动品牌化,使得文化特色活动化和感知化。
参考文献:
[1] 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州市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2] 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林伦伦.对潮学和潮汕文化的再认识——潮学札记[M]//潮学研究(第9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4] 谢舜龙,胡刚.潮商文化特征形成的阶段性分析[J].学术探讨,2012,(5).
[5] 高涛.中小型城市的定位与规划研究——以潮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6] 潮州市统计局.[EB/OL].http://www.chaozhou.gov.cn/cztjj/gkmlpt/index.
[7]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EB/OL].http://whly.gd.gov.cn/open_newzwgk/index.html.
[8] 潮州市政府网.[EB/OL].http://www.chaozhou.gov.cn/sqgm/zrdl/.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简介:孙伟红(1998-),女,广东揭阳人,学生;柯丽丽(1999-),女,广东汕尾人,学生。
关键词:城市营销;战略;潮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57-03
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省潮州市,对潮州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殷殷嘱托潮州市抓住机会乘势而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市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来潮州重走“总书记走过的线路”的热潮,潮州市的曝光率、知名度暴升。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潮州市做了最权威的代言!潮州市人民无比感恩总书记的关怀!在这种情况下,潮州市更应该强化城市营銷,以强化及持续提升潮州知名度和口碑。
一、潮州城市营销的优势
(一)优质资源丰富,存在高识别度的营销亮点
潮州市人文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国内传统文化根脉保存较为完好的优秀地域文化的一个代表。潮州是粤东文物古迹最多、最丰富的地级市。潮州菜、工夫茶、潮绣、潮州木雕、工艺陶瓷等特点突出,这些人文资源在广东省、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产品方面,陶瓷与不锈钢已销往世界各地,人们对潮州产品已有较高的认知度。潮州市代表人物方面,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李嘉诚、博学多才饶宗颐、奥林匹克跳水冠军林跃等都是在不同领域享誉国内外的成功人士。
(二)旅游客源清晰,城市营销具有拓展基础
作为著名的侨乡,潮汕市有两千多万的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这是潮州市旅游发展的先天市场条件。同时,华侨也是推广潮州市旅游形象和以侨引外的条件。再者,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其他优势,它将成为珠三角地区以及厦漳泉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出游选择的重要目的地。旅游客源清晰,城市营销具有拓展基础。
二、潮州城市营销存在的不足
(一)城市定位
1.城市定位指向过多,城市形象模糊
潮州市的城市名片众多,拥有十多个国家级“城市名片”。但潮州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无法兼顾如此多的国家级城市名片,太多名片推广的结果是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不清晰、定位模糊。
2.城市定位追求高端,资源供给不足
潮州市既有的城市定位不够科学,未能正确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功能和城市效率,也缺乏对城市文化建设、文明积淀与升华的深刻认识。例如,潮州市定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潮州市无论是旅行社的数量与经营管理水平、导游人员的数量与质素,还是高星级酒店的供给等方面都明显不够,很多游客不在潮州市停留过夜;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景点、景区周围公厕数量少、内部环境较差的问题也同样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度。
3.城市定位跟随为主,差异错位不够
城市定位决定于多种因素,但是这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十分不同。目前,潮州市的城市名片众多,但其中依托于城市名片的定位较为轻率。由于并不具备实现这一定位的其他协同性要件,往往导致城市定位难以实现。例如,国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超过13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潮州市在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相比西安、洛阳、成都、广州等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劣势,却没有差异化的错位发展路线,在100多座城市之中自然也就没有竞争优势。
(二)营销战略
1.营销战略单一
旅游产业绝不应该是城市营销的全部。近年来,潮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产品与服务。但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落后,如城市卫生环境、交通环境、住宿娱乐环境等。为此,潮州市应制定清晰的多元化营销战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潮州市发展,提高潮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营销意识有待强化
潮州市地处粤东偏北一隅,地理位置的劣势便为其城市营销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城市管理者与经营者、当地市民的营销观念不足、营销意识不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潮州城市形象。比如,市民风貌、文明程度和对待游客的热情程度、包容程度、服务质量等都直接影响潮州城市营销与形象塑造;另外,城市营销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在整个城市营销战略未形成系统之前,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3.营销系统安排不够
营销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营销?潮州市的认识并不准确、不全面、不专业,致使在营销实践中表现出营销活动的盲目和混乱。潮州市利用“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品之都”等十多张名片等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看似全方位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显然,潮州市还没有对自身的资源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没有梳理出能够准确定位潮州市的关键性要素并加以拓展性的运用,导致城市形象不统一、城市定位随机且模糊,最终使城市资源分散,城市整体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4.营销渠道陈旧狭窄
潮州市在城市营销的渠道利用上任重道远。潮州市的城市形象广告主要是整体形象广告类型,专题广告较少,而且城市形象信息的发布多集中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其他传播渠道的运用比较少,造成部分目标群体的传播效果不够强。在传统媒体上的形象广告活动(如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也不具有系统性、计划性,传播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传播过程中未能进行有效传播信息的整合,造成城市形象传播效果不佳。显然,潮州市的营销传播渠道有待优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5.营销手段老套单一
潮州市城市营销选择的手段、手法老套且单一,营销人员专业性不强、思想观念更新不快,全市既缺乏现代化的营销载体的引入,又找不准营销的亮点、爆破点和争议点,以节事活动为主体的营销难以吸引到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的大规模介入和有冲击性的报道。此外,通过电影、微电影、电视剧等方面的营销少之又少或质量不高。
三、潮州城市营销战略选择
(一)资源供给的精致化发展战略
潮州市无论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景区景点还是城市本身都是小巧、精细、用心的,都为其精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潮州城市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出发点就是促进资源供给的精致化——旅游吸引物供给精细化、潮州文化精品系统建设细节化、创造小城美好生活体系战略模式,打造精致潮州。
通过对潮州城市精致资源的剖析,资源精致化供给战略应围绕潮式古建筑、潮菜、凤凰茶暨潮州工夫茶、潮商、潮式美好生活等来定制。战略方向在于提取以上几类资源供给的细分元素,提高资源品位,提高资源附加值,以及提高游客的体验舒适感。潮州老宅建筑的构造设计与细节打造,精致潮菜色香味俱全的味蕾促动,茶文化中茶具制作工匠精神、凤凰单丛茶树培育养护及单丛制作、工夫茶精致茶道,晚礼服精湛工艺等元素在品位与附加值的提升上来促进潮州城市营销推广。
(二)城市形象的高识别性推广战略
围绕“味道、文化、生活”等元素,从潮州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居民文化精神中提炼、升华并塑造城市高识别度的文化体验地形象发展战略。在战略上,从根本上避开与景德镇等城市品位相同的陶瓷之都形象定位、与丽江等城市形象相类似的古城定位,突出置身古味城市之中的体验感,着重从味蕾体验、民俗体验、工艺体验出发,最终升华成潮式生活体验的体验式高识别度形象。为此,潮州市要强化市徽、市花、市旗、吉祥物、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绿地等的设计与建设,将城市理念、城市精神等通过标语口号、图案色彩等方式展现出来,让潮州市居民及访客心中产生对潮州市深刻独到的形象认知。
(三)城市营销手段的实体化运用战略
潮州市应利用好本土特色资源及产业,如陶瓷、婚纱、旅游业、餐饮业等。要克服疫情影响,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要打造实体化的营销载体与能力。可通过招商引资优惠(特别是城市商业配套设施方面,在潮州市城区如韩東新城打造一座粤东地区集游、购、食、娱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地标性的高端商业体,给粤东地区和来潮旅游者、投资者提供一个首选的、无可替代的高品质商业中心,将显著提升潮州市在粤东城市间的竞争力,有助于潮州市旅游、商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私人公司运营策略、民俗节庆化策略、荣誉授予(人才引进)政策、城市安全性政策等,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政府引导、专家策划、媒体支持、市场竞争、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特色文化特别是本源性文化的传播与营销,使潮州市的城市营销既充满商业生机又不失独特魅力。
(四)旅游者体验的超值化促进战略
顾客体验的超值化发展战略需要以“顾客为中心”,围绕“美味,文化,生活”的城市形象体验主题,以精致城市资源供给来让消费者捕捉到潮州市城市美味,体验到潮州城市文化的个性、灵魂与理念,从而在消费者心中产生“美好的”、“不可取代的”、“超值的”独特体验感受。
通过整合多种感官刺激的独有资源,把潮汕文化中识别度高的汉文化色彩承载于古朴的老街、精致的古民宅、极具品位的凤凰单丛工夫茶文化、精细的工艺品、热情好客的街坊人家,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打造“潮式美好生活体验区”。与此同时,注重从内生文化品质塑造出来的独特体验感,注重城市体验场所带来的的品牌效应,如城市文化广场、特色街区、特色产业区等特色功能和城市空间的紧密结合,将城市体验活动品牌化,使得文化特色活动化和感知化。
参考文献:
[1] 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州市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2] 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林伦伦.对潮学和潮汕文化的再认识——潮学札记[M]//潮学研究(第9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4] 谢舜龙,胡刚.潮商文化特征形成的阶段性分析[J].学术探讨,2012,(5).
[5] 高涛.中小型城市的定位与规划研究——以潮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6] 潮州市统计局.[EB/OL].http://www.chaozhou.gov.cn/cztjj/gkmlpt/index.
[7]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EB/OL].http://whly.gd.gov.cn/open_newzwgk/index.html.
[8] 潮州市政府网.[EB/OL].http://www.chaozhou.gov.cn/sqgm/zrdl/.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简介:孙伟红(1998-),女,广东揭阳人,学生;柯丽丽(1999-),女,广东汕尾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