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教育新模式,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是未来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设计了适用于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行为金融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82-03
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均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同时给教师和学生适应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复课后如何将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同线下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线下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人才培养概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趋势将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同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谭永平(2018)认为,该模式是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既保留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一特点使得该模式适用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苏小红等(2015)认为,“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利用线上优质开放课程,并能改造和优化传统课堂。吴岩(2018)认为,民办院校可以将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人才需要的“金课”,从而在教学质量上实现超越。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行为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人才培养设计
(一)行为金融学课程特点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领域的前沿学科,它将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等理论融入金融学,用于分析真实世界行为人的金融决策以及金融市场的表现和异象,从而对现实金融问题给出更为合理的分析建议。
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非常强,学习该理论需要学生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功底,同时有一定的金融市场投资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因金融实践经验不足而在对行为金融学较为前沿的理论知识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一般需要从实践入手展开,如让学生参与心理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切身体会来理解和掌握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人才培养。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行为金融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学生调研结果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金融学课程设计和平台搭建。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按照线上课程、线下课程、课后操练内循环三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根据实时掌握的学情信息动态调整授课内容与教学活动形式,贴近学生实际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教学评价阶段主要是从过程性评價和结果性评价双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对教学全流程进行总结与改进。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三、《行为金融学》人才培养实践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领域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前沿学科,选择该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并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本地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探索,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民办高校其他金融类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也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一)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
武汉文理学院2017级金融学1班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班,该班学生已经完成相关金融课程的学习,并且大部分学生参与过证券投资竞赛,有一定实践经验。学校全网络覆盖,学生可随时利用电脑、平板、手机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课堂互动,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营造良好环境。
2.教学平台搭建
本课程选择中国大学MOOC作为线上课程学习平台,以微助教作为教学辅助平台,共同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选择中南大学饶育蕾教学团队所讲授的《行为金融学》课程作为线上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经典案例、讨论题、单元测试等。选择饶育蕾主编的《行为金融学》作为线下课程教材,保证线上课程同线下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逻辑的一致性。微助教教学平台的答题、讨论、问答等功能能辅助实现线下课堂的心理学实验、师生互动以及课后操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主动性。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课程、课后操练三个阶段。线上课程输入知识、提出疑问,线下课堂解决问题、理解知识,课后操练分析问题、知识内化,三个阶段紧密联系,优化教学路径,形成理论知识学习“输入-理解-输出”的良性内循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1.线上课程安排
首先,教师在微助教平台按教学班创建相应班级邀请学生加入,并引导学生注册中国大学MOOC平台及加入对应课程,同时发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及评价办法。然后,每节线下课程之前教师在微助教平台上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对应线上课程,和复习相关传统金融学理论知识。如果学生在线上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在微助教的讨论中提出,教师应及时关注讨论板块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 线上教学课程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引发思考,进而提出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数据了解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情况,为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及学习交流奠定基础。
2.线下课程活动
线下课堂以开展心理学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重难点知识剖析、答疑解惑为主。首先,教师对微助教平台讨论板块中出现提问进行梳理,结合章节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线下课堂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再配合心理学实验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最后通过讨论进一步的明确行为金融学立论的出发点及其实用性,加深学生对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每个班级的线下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既要把握章节重难点知识这条主线,又要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课程对知识的前期导入,能增加师生间交流的共同语言,课堂讨论的广度、深度得以提高,学生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增强,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提升。
3.课后操练安排
课后操练采用纸质作业和实操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知识,并引发学生对真实世界中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纸质作业主要根据章节知识点进行设计,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实操作业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知识输出,即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解释,学生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完成实操作业,如短视频、小品、漫画等。实操作业难度较高,一般为小组作业,一方面,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完成作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双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既重视结果性评价,更关注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实操作业效果,课堂参与度根据线上课程学习情况、线下课堂出勤率、讨论交流情况综合给分,实操作业效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确定;结果性评价包括纸质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性评价构成为课堂参与度25分,实操作业效果25分,纸质作业成绩20分,期末考试成绩30分。
四、总结与反思
《行为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完成后,对实验班学生(33人)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让学生从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0—5之间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该教学活动对学生理解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的帮助越大,评分结果均值如表1所示;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压力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从表1数据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行为金融学》的教学,符合该学科的教学及研究特点,三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图2数据看,课堂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以提高。同时,有1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采用了行为金融学视角或理论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有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问卷结果也反映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流程设计,更加合理地分配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内容和时间,辅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化压力为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双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整合,推动本校混合式教学平台搭建,助力于各学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致力于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希思.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9,(12):94-95.
[2] 郭静林.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的行为金融学课堂实验设计[J].亚太教育,2015,(4):108.
[3] 黄维平.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建构途径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行为金融学》的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49-150.
[4] 秦笑.“对分课堂”在《行为金融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4):100-104.
[5]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6] 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7]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责任编辑 柯 黎]
基金項目:武汉文理学院2020年校级教(科)研立项项目(2020xk1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点(198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从事科技金融、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行为金融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82-03
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均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同时给教师和学生适应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复课后如何将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同线下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线下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人才培养概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趋势将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同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谭永平(2018)认为,该模式是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既保留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一特点使得该模式适用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苏小红等(2015)认为,“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利用线上优质开放课程,并能改造和优化传统课堂。吴岩(2018)认为,民办院校可以将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人才需要的“金课”,从而在教学质量上实现超越。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行为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人才培养设计
(一)行为金融学课程特点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领域的前沿学科,它将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等理论融入金融学,用于分析真实世界行为人的金融决策以及金融市场的表现和异象,从而对现实金融问题给出更为合理的分析建议。
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非常强,学习该理论需要学生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功底,同时有一定的金融市场投资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因金融实践经验不足而在对行为金融学较为前沿的理论知识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一般需要从实践入手展开,如让学生参与心理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切身体会来理解和掌握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人才培养。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行为金融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学生调研结果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金融学课程设计和平台搭建。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按照线上课程、线下课程、课后操练内循环三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根据实时掌握的学情信息动态调整授课内容与教学活动形式,贴近学生实际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教学评价阶段主要是从过程性评價和结果性评价双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对教学全流程进行总结与改进。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三、《行为金融学》人才培养实践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领域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前沿学科,选择该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并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本地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探索,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民办高校其他金融类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也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一)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
武汉文理学院2017级金融学1班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班,该班学生已经完成相关金融课程的学习,并且大部分学生参与过证券投资竞赛,有一定实践经验。学校全网络覆盖,学生可随时利用电脑、平板、手机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课堂互动,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营造良好环境。
2.教学平台搭建
本课程选择中国大学MOOC作为线上课程学习平台,以微助教作为教学辅助平台,共同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选择中南大学饶育蕾教学团队所讲授的《行为金融学》课程作为线上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经典案例、讨论题、单元测试等。选择饶育蕾主编的《行为金融学》作为线下课程教材,保证线上课程同线下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逻辑的一致性。微助教教学平台的答题、讨论、问答等功能能辅助实现线下课堂的心理学实验、师生互动以及课后操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主动性。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课程、课后操练三个阶段。线上课程输入知识、提出疑问,线下课堂解决问题、理解知识,课后操练分析问题、知识内化,三个阶段紧密联系,优化教学路径,形成理论知识学习“输入-理解-输出”的良性内循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1.线上课程安排
首先,教师在微助教平台按教学班创建相应班级邀请学生加入,并引导学生注册中国大学MOOC平台及加入对应课程,同时发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及评价办法。然后,每节线下课程之前教师在微助教平台上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对应线上课程,和复习相关传统金融学理论知识。如果学生在线上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在微助教的讨论中提出,教师应及时关注讨论板块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 线上教学课程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引发思考,进而提出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数据了解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情况,为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及学习交流奠定基础。
2.线下课程活动
线下课堂以开展心理学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重难点知识剖析、答疑解惑为主。首先,教师对微助教平台讨论板块中出现提问进行梳理,结合章节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线下课堂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再配合心理学实验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最后通过讨论进一步的明确行为金融学立论的出发点及其实用性,加深学生对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每个班级的线下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既要把握章节重难点知识这条主线,又要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课程对知识的前期导入,能增加师生间交流的共同语言,课堂讨论的广度、深度得以提高,学生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增强,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提升。
3.课后操练安排
课后操练采用纸质作业和实操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知识,并引发学生对真实世界中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纸质作业主要根据章节知识点进行设计,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实操作业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知识输出,即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解释,学生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完成实操作业,如短视频、小品、漫画等。实操作业难度较高,一般为小组作业,一方面,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完成作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双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既重视结果性评价,更关注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实操作业效果,课堂参与度根据线上课程学习情况、线下课堂出勤率、讨论交流情况综合给分,实操作业效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确定;结果性评价包括纸质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性评价构成为课堂参与度25分,实操作业效果25分,纸质作业成绩20分,期末考试成绩30分。
四、总结与反思
《行为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完成后,对实验班学生(33人)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让学生从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0—5之间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该教学活动对学生理解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的帮助越大,评分结果均值如表1所示;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压力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从表1数据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行为金融学》的教学,符合该学科的教学及研究特点,三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图2数据看,课堂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以提高。同时,有1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采用了行为金融学视角或理论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有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问卷结果也反映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流程设计,更加合理地分配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内容和时间,辅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化压力为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双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整合,推动本校混合式教学平台搭建,助力于各学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致力于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希思.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9,(12):94-95.
[2] 郭静林.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的行为金融学课堂实验设计[J].亚太教育,2015,(4):108.
[3] 黄维平.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建构途径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行为金融学》的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49-150.
[4] 秦笑.“对分课堂”在《行为金融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4):100-104.
[5]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6] 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7]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责任编辑 柯 黎]
基金項目:武汉文理学院2020年校级教(科)研立项项目(2020xk1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点(198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从事科技金融、商业银行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