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内在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按照美学教育规律,指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品尝美、鉴赏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文学形象 ; 感受美; 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形象中感受美
  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一定艺术技巧创造出来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优美,心灵优美,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的山水游记。作者用“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巫峡“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西陵峡“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的形象语言,再现了三峡“雄伟而瑰丽”的景象,教师在使学生掌握表现艺术技巧的同时,领会祖国山川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审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荷塘、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形、有声、有动、有静,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描绘的月色:柔丽而清美,像“流水”、像“清雾”、像“牛乳”、像“轻沙”,极言月色的朦胧美。教师应反复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比喻句的妙用,从而受到美的感染。
  二、从语言中品尝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塑造形象和典型来反映现实的。语言对于文学特别重要,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一个作家如果不能把他在生活中获取的有意义的素材,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就要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优美的语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放飘逸,《雨霖霖》的缠绵悱恻,《荷花淀》的清新、质朴,《荷塘月色》的高雅、隽永,《长江三峡》的瑰丽、壮美等等,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呈现着千姿百态的美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入地体味语言的表现力量,体会作家怎样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如《琵琶行》,描写乐声一段,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讲解、口译诗句,启发学生理解萧瑟冷清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理解诗人郑重邀请、琵琶女迟迟始出、总写弹奏情调的铺垫作用以后,逐步启发学生体味这段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描写乐声的表现力量。使学生领会比喻的含义,体会琵琶女悲愤凄楚、复杂变化的心绪感情,从而产生对琵琶女这个技艺超绝的漂沦女妓的同情,增强对旧社会的憎恨,从乐声描写中得到耐人品味的美的享受。
  三、从鉴赏中发现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实际反映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不容回避的事实。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鉴赏就是要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和分析,进一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这就需要授课者能够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通过鉴赏,我们对柳青笔下的粱生宝“五分钱买一碗汤面”、“车站过夜”、“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就不会感到可笑,对梁生宝近似悭吝的举动就会肃然起敬,并能从中得到教育。又如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是一个醉心于过上层社会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作品讽刺了她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如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青年学生就容易对玛蒂尔德所向往的奢华生活产生共鸣,对她在舞会上的成功表示羡慕,对她丢项链、赔项链表示惋惜,这就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识别事物美丑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展开联想、思索、分析、判断。这个阶段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是审美教育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四、从实践中创造美
  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社会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去参加劳动、体验人生,感受人与自然关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践中解决自身内心矛盾,去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把实践中得到的意象加以描述、表现、补充。在写作过程中引导模仿,鼓励创造,模仿是创作的良好开端。例如教完《背影》,让学生模仿着写《眼睛》、《手》,学习写特写镜头的手法,挖掘和创造事物的风格美和精神美。在写作过程中创造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这便是作文。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择词选字,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象加工,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才会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的享受,在消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熏陶,强化识别事物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作文水平。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种教育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应该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在审美教育的园地里,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能工巧匠,把美雕塑在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2、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3、陈旭远,《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5、贾明强,《语文学刊》的《审美心理的总体特征》1994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要分析,从“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工作能力”“教师树立榜样,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学生,给予人文关怀”“发挥班会作用,提升综合能力”几方面对强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1.引言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者,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0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个性。而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再聪明,有知识,有技巧,但缺乏责任感,也是不健全的。因此,在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工作当中,我无时无刻都教导学生要学会承担责任,在有意无意之间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感。下面是我担任班主任多年一些
摘要:质疑能力是小学生最宝贵的能力之一,是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最终拓展学生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能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质疑能力;小学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初中班主任有很多重要的职责,其中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开展学生思想的转化事务,这样就可以通过德育工作,使得这些学生可以正常地成长。学生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感化才能形成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开展正确的思想引导,为学生做好道德示范,基于学生必要的德育行为引领,从而全面地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德育工作。本文论述了德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且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德育工作创新。  关键词:初中班主
【中图分类号】G633.4  《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渐趋明确具体,更加便于操作实践。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命题者严格地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选文设题,题型基本稳定,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大都可以在中学课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内容。“语文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意首尾完整,具有较强的阅读因素;文笔流畅多彩,绝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试题考点
高校是祖国栋梁人才的聚集地,所以高校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是影响社会大众环境意识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积极开展高校的环境伦理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还有利于贯彻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0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可见,对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观念、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
摘要:作为启蒙教育当中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育成为了人生当中对于文字认知和感情认知的第一堂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不再是单纯得教人看书识字,而是通过其中的德育培养树立起人生当中最基本的审美观、价值观。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一些关于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