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读”的本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的本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地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自主,自由、自觉地发展,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紧紧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因素,多角度地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语言的建构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
  1.找“出彩点”——以品促读。每一篇课文中都有描写最精彩的地方,这些“出彩点”是语言中的精品,也是课文的情理意趣所在。抓住这些精彩语言,反复诵读、玩味,不但能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无疑是一条捷径。如《水》一文中,写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四兄弟洗澡的内容就十分精彩。我抓住这段内容让学生仔细品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一勺水尽管是缓缓倾注而下,但其过程也是很快的,为什么连用三个“滑过了”来描写,而不直接写“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胸、背、大腿和膝盖”?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有的说:“因为太缺水了,他们旱得太厉害了,每一滴水滑过肌肤都是那么令人兴奋。”有的说:“连用三个‘滑过了’,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水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幸福。”有的说:“这种慢镜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画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入文本仔细阅读。作者明明听不到毛孔的吸吮声,为什么非要说“听得到”?这样描写又妙在何处?在这样的追问下,学生继续品读,逐渐体会到课文打通各种感官来描写的方法更具表现力。
  2.找“动情点”——以诵促读。文章的“动情点”是文本主题升华之处,在这些文字中弥散着、生长着、流淌着作者内心深处喷发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这里,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都要仔细体会,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着的情感力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智”和“情智”参与阅读,把心放到课文中去,用心倾听文本的声音。通过反复诵读,对学生的言语生命给予有效滋养。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第3自然段是文本的“动情点”,特别是司马迁想的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简短的几句话,充分表达了司马迁誓死也要写完史书的决心,字字句句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引导学生抓住感叹号及两个“一定要”反复诵读,沉入文本细心体会,司马迁在怎样的情况下要活下去?在怎样的生活中要写完这部史书?引导学生联系前文阅读,把“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和“一定要”进行对比,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遍遍的感情诵读中,一个更丰满、更真实的人物屹立在学生的面前,他们读懂了什么是“重于泰山”,也读懂了《史记》的分量,敬佩、感动、震撼从心底流淌而出。
  3.找“空白点”——以想促读。仔细阅读文本会发现,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会有意留下“空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填补留白中,还原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帮助学生对关键的词句产生真切的体会,获得真实场景的体验,获得“同感”。如《大江保卫战》一文,在细致地刻画黄晓文形象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作者有意的留白,这个留白里有太多的内容,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黄晓文的脚底钻心地疼,鲜血染红了布条,他是怎样做、怎样想的?麻包压在身上,黄晓文一个踉跄,摔倒在稀泥中,他又是怎样做的?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他还遇到怎样的困难,又是怎样体现自己铮铮铁汉本色的?一次次的想象、再现,人物在学生的心中愈加真实、高大起来。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请联系课文插图和自己了解的新闻报道,再选一个人物说一说。如此“补白”就使阅读更加丰富,更加深入,学生与文本融为了一体。
  4.找“矛盾点”——以辩促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体现文本深层的和谐,它是打开言语秘密的钥匙。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矛盾点”,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参悟”,在有意义的追问中获得心灵的启示。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老人的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然后,联系全文思考:老人的工作“累”还是“不累”?有的学生说:老人的工作是劳累的,天游峰如此险峻,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石阶,游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对于70岁的老人来说怎能不累?而有的学生认为:老人不累,你看他自在悠闲,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心情多么愉悦,又怎么会累呢?再深入地阅读文本,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家愈发明白:老人的工作是异常劳累的,但他能够把“累”丢在一边,看到“累”以外的美,感受诗意的生活,这就是老人的“豁达开朗”啊。
  5.找“结合点”——以写促读。课文就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对话描写,体会、总结写对话的基本方法,并展开想象:小骆驼又遇见了小红马,他们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因为有了课文做范例,学生大多能比较规范地写对话,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利国小学)
其他文献
The superiority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Its influence on culture is discussed. The superiorit
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再融资,可以为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的保证,还可以为项目投资人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对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其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的赵阿姨最近的日子愈发充实与便利,中式的嘉和一品粥、一手店,西式的肯德基、好伦哥等食品快餐店在家门口开了一溜;守着地铁五号线始发站,只需五分钟
循着“预设”探究文本  我教《诚实与信任》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而后抓住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个问题,直奔中心句——(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随后,我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的“诚实和信任”的语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生:从“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建筑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作业,为之后的施工各个环节提供依据,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地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从1991年的春晚唱到现在,这句歌词仍然戳中不少普通百姓的伤心处.保障性住房的出现,似乎让更多人感觉到,他们即将触摸到“蜗居梦想”.
选举的功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两部分,一是从功利的角度,通过这一过程将得票最多的候选人选出来;二是通过选举对选民进行民主训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否运行好,取决于人民是否有意识挺身而出地来维护这一制度。    背景资料    2011年是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随着换届选举的期限日益临近,社会公众对此次换届选举的关注也逐渐升温。最近几个月,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地陆续有多位公民表示,将参与户口所在地
编者按:《神农架探察报告》是民国32年(1943年)由房县县长贾文治根据当年神农架探察情况编撰的综合报告.由于这个报告未曾刊布,所见公开发表资料均为间接引用,错误尤多.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几位教师同时执教苏教版六上《詹天佑》一课。在学习“人”字形线路这部分内容时,教者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第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时,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人”字形线路,然后,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说说“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原理;第二位教师则是让学生以铅笔为道具现场演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过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绘工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测绘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实现对工程建设地点的合理选择,同时还能为之后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