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数学学习自信心调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作者通过对中专生的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指出中专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培养对策。
  关键词: 中专生 数学学习自信心 调查 分析 策略
  
  1.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含义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
  
  2.中专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调查和分析
  
  2.1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共15题,每题都有“不符合、不清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四个答案,对应的分值分别是“4、3、2、1”,“9、10、14、15”反向题则把4变成1,3变成2,2变成3,1变成4,然后计算总分。总分应在15分至60分之间。
  此次调查对象是平阳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两个班共95个学生,其中女生65人,男生30人,问卷全部收回。对问卷进行统计,得到分布在各分数段的人数的百分比见下表: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通过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学习自信心与成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来提高数学成绩。
  
  3.培养中专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策略
  
  3.1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和爱,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从心理效应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爱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可见,师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种良药。良好的师爱不仅能换来学生的自信、自尊和对教师的尊重信任,而且会使学生愿意和教师配合,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2重视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事实证明,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真正学懂,是培养、增强学生课堂自信心的根本途径。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技巧的同时,要适当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自信。
  3.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忽视了一部分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踊跃发言,而有一部分学生则非常胆怯。如果教师对那些胆怯的学生不闻不问,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逐步重塑自信心。
  3.4加强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体验成功,是增强学生自信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的表扬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教师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功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大部分的学生则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进入中专的学生就属于这“大部分的学生”。许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老师从来就没有夸奖过我”,却时时面对着教师有意无意的暗示——“你们不是好学生”。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人若感受到强烈的挫折感和深深的绝望,很容易失去思维的灵性和行动的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3.5正确使用评价,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教师要改革数学考核方法,要使学生不再在考试中有太多的失败,不再对数学毫无自信,不再畏惧数学。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不断提高数学修养,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4]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马忠林.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8.
  [6]张莫宙.数学教育研究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在内容上靠近学生心理,在技巧上引导学生模仿。  关键词: 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兴趣    有人说,当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就能到达最高境界,成为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多次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感情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提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不仅仅是科学性。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指涉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语文教学专家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语文教学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用。”这是一句忠告。可以说,灵性是语文教学中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给予学生的不是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学生生活视野,提升
“训练”在1990年前后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然而进入21世纪,“感悟”成为热点,“训练”一词几乎成为语文教学的忌讳。近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则提出:“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其实,语文教学应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训练体现工具性,感悟体现人文性。两者不可偏废,应有机结合。  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感悟”和“训练”有机结合呢?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
摘 要: 古文在储备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古文这一写作的有利资源,创造读写结合的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写作 仿写 语言储备 写作视野    在我国,文言文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不一而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
摘 要: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几方面谈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 数学史 数学教学 教养价值 教育价值    数学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对于教授数学的教师和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数学史更是必读的篇章。过去数学教学只重视形式化的逻辑演绎能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切记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 “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