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问题解决教学 发展应用创新意识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赵云,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兼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初中数学学科组成员,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指导教师等。 全文查看链接   第二,要重视积累现实生活的经验,不要简单地以题型套公式的方式代替现实问题的教学。我国各版本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沿用了传统的应用题,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些应用题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摒弃简单的归类题型、套用公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形式的应用题,教师都要善于让学生积累现实的生活经验,理解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教学课例“打折促销”[具体见《基础教育课程》(2012.11)中《学法指引是学案设计永恒的追求》],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在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五种能力中首屈一指就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中的第一点就是“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点是后面所要求其它能力的基础。通过复习时把相关的内容进行共同复习,既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又能做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最近两年高考物理卷的考查内容及分值分布情况来看,电磁学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考查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考查要求来讲,它不仅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4~47页“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2.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说明高中数学课堂应积极追求“实而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实:这里是指“实际”。活:是指“活动与灵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而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62-1     一个有效的课堂活动并不是说一定要复杂,环节要多,其实只要有目的,有层次,简练的活动不一定不出效果。高中数学课堂非
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因此,教师研读好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对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来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理解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与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初次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更要仔细分
【教学内容】  在数学题目中嵌入历史名人的故事,如“李白沽酒”“爱因斯坦的帽子”等,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类题。本文以“王冕取环”的故事为学习材料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取环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运用递推法思考问题。  2. 在用递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发现“规律”(实际应该是“假设”),修正“规律”,最后总结出真正的规律。  3. 通过情境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有两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时,在讲完课本知识“像上面的0.5、0.4、1.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后,开始了不同的练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对于“平均数”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先让学生通过“比总数”不公平的认知冲突来引出平均数的概念,从而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平均数”的教学往往演变成了简单的求一些数据的平均数,淡化或忽略了对平均数本质意义(统计意义)的理解。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建构平均数的概念呢?笔者试图通过对两个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包含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并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其知识容量庞杂、教学目标宽泛。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熟而生智”,就要帮助他们寻找到合理的练习定位,系统构筑知识体系,通过综合型的练习帮助学生将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最终为学生思维的整体推进提供平台。  一、 算用相依,合理定位  【片段一】  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  师:用上
在解决高中数学具体问题时,经常碰到一些难以直接处理的问题,如结论易于作否定陈述,假设条件中只提供少量可用的材料,或者很难知道用何种方法直接推导等,这些问题常可试用反证法处理。具体地说,常用反证法处理的问题有以下一些类型:  例1:【反证法在数列中的应用】  【第一题——2009年江苏省高考调研考试试卷数学(模拟一)】  下述数阵称为“森德拉姆筛”,记为S.其特点是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第i行第j列
陈思语,3岁  凌子豪,4岁  鲍美雯,6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