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倡议书”(统编本六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倡议书的书写
  格式。
  2.能根据情境写一份倡议书。
  3.能通过多种方式,将倡议书发布到合适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提炼主题
  1.(出示本单元人文主题: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思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印证了单元主题。
  预设:
  (1)《古诗三首》中古人描摹黄河、春光、田野的自然风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2)《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青山不老》赞美老人创造绿洲的功绩。
  (4)《三黑和土地》中三黑对土地的热爱让人感动。
  2.汇报交流,提炼观点“保护环境”,激发学生提出倡议的欲望。
  (设计意图:从源头活水中汲取養分,应该成为学生习作的一种习惯。通过本单元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一人文主题,梳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注保护环境这一议题,从而发出倡议。)
  二、研读例文,关注细节
  1.“保护环境”是一个较大范畴的话题,浏览例文,思考我们发出倡议取点应该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预设:倡议的取点应该小一些,这样便于倡议得到响应和
  实施。
  2. 什么是倡议书?比较倡议书与书信的异同。
  预设:
  (1)格式上的类似,都有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2)格式上的不同,倡议书有主题鲜明的题目,正文结束后没有祝福语。
  3.如何理解倡议书与写信格式的异同?
  预设:倡议书其实是给一群人或很多人写的一封信,既然也是信,所以格式就有相同的部分。但写倡议书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支持并实施某个想法,所以标题一定要鲜明,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因为是倡议,最后发出的是号召,所以没有必要写祝福语。
  4.联系例文批注,发现写倡议书的秘诀。
  (1)分解例文内容,自由交流,确立评价体系。
  开头:“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节约用水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还要时时刻刻注意。”(倡议方向和倡议目的明确:一星)
  正文:“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让我们从今天起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洗漱时,及时关掉水龙头。②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脸水冲厕所。③制作‘节约用水’的标签并张贴。④看到浪费水的现象,要及时劝说并制止。”(能依据倡议目的说明解决方案:两星)
  结尾:“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结尾语句有感染力、有鼓动性:三星)
  (2)汇总思路,画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带着目的去阅读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素养的要求,研读习作例文,同样可以预设目的。倡议书就格式上来讲与书信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书信出发,通过对比发现格式的区别,并追问为什么不同,有利于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更好地掌握倡议书的格式。而建立评价机制、画出思维导图,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倡议书独特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则弥补了小学生专注力不持久,习作中容易遗漏内容或者偏离预设内容的问题。)
  三、观看视频,罗列清单
  1.观看“身边的环境污染”的微视频,列出环保问题清单。
  预设:
  “环境问题”清单
  (1)光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的正常休息。
  (2)垃圾分类意识差,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空气污染,秸秆焚烧引发雾霾现象,影响身体健康,引发道路安全问题……
  ①针对问题清单成因,选择倡议方向,说出倡议目的。
  ②小组围绕倡议目的,商讨解决方案。
  ③全班交流,组间补充,教师点拨。
  2.根据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倡议书框架,尝试写出倡议书。
  3.自评互评,根据评价指标打“星”。
  (设计意图: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通过观看微视频正视自己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城市主人翁意识;评价机制、思维导图等则可以为学生构思、写作、自评甚至是修改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当堂完成习作任务。)
  四、实践延伸,拓宽话题
  1.倡议书应该针对不同的倡
  议人群,如果是小区里的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我们的倡议书可以贴在哪里?如果农民伯伯焚烧秸秆,我们可以在哪里发出倡议?
  2.如果你的倡议书无法引起
  别人的响应,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预设:
  (1)解决方案要针对倡议对象和实际问题,合情合理。
  (2)解决方案要表述清楚,同
  类型的意见要学会归纳。
  (3)倡议号召呼吁被倡议者付诸实际行动,要有鼓动性。
  3.我们还可以借助哪些形式
  来发出倡议?课后交流。
  预设:拍摄公益微视频、撰写微文……
  (设计意图: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中需要培养逆思维的能力,既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学写倡议书只是学习这种应用文的第一步,学会使用倡议书来提出倡议,发现不同文学样式当中隐藏的倡议书或者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出倡议,更是学生学习倡议书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析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时代要求和必要性,以湖南工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为例,从信息化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灵活应用、信息化网络课程资源的构建、信息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课程组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推广情况等方面介绍实践情况。最后,阐述开展混合式教学对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 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雨课堂;信号与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  2.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 借助诗句、资料理解诗人描摹的形象和表达的志向,初步感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是哪三首古诗?(《马诗》《石灰吟》《竹石》)  2.出示三首古诗。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重点:“燕山”“还坚劲”的读音。  4.生齐
摘 要: “述经”和“叙理”是刘勰论体观的两个重要方面。“述经”不能离开“叙理”单独存在;“叙理”立论须依据包括“述经”在内的各种学说。另外,观点新颖、论证周密的论文能够得到刘勰的高度评价。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依傍儒家学说立论,说理缜密,富有创见性,因此颇受刘勰好评。  关键词: 论体观 述经 叙理 《声无哀乐论》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提出“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所小学的课间操,一时备受关注。学校改变传统的课间操形式,代之以由多位民间艺人联合打造的《漳河大鼓校园秀》。漳河大鼓历史悠久,常见的多是一人一鼓一签打鼓说书,是当阳地方曲艺的典型代表。  你怎样看待该校课间操形式的转变?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离开材料的含意和范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统编本教材中,应用文分量颇重: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本教材几乎每学期都安排了应用文训练,分别涉及通知、寻物启事、书信、读后感、倡议书、作品梗概等。应用文是“为用而写”的,“为用而教”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应用文教学的旨归。  一、聚焦“实用”,发现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及价值  实用是应用文最显著的特征,当教学的视角聚焦在这一特征上时,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及其在习作教学中独特的价值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  第一,
每个人对“天才”这个词都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讲,列夫·朗道都算是一个 “天才”。而且,是最耀眼的那一种。  爱因斯坦,你算错了  1929年,50岁的爱因斯坦正如日中天。作为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没有之一)受到波尔邀请,到哥本哈根演讲。听众席上,坐着一个20岁的小青年。演讲结束,这个小青年站了起来,说“教授,你演讲不错,不过从第二个方程开始,你就算错了”。听众一阵嘀咕,想必心里都在念
摘 要 制造类企业预付资本总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其目的为了确保企业货币资本循环安全性和稳定性。财务管理需要从价值层面和实物层面对企业组织资源投入进行有效管控,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之提供了充足支持。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定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项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动资本的结构、借助生产项目数据库分析C与V的数量比例以及生产任务驱动下精准投放C与V的预付资本。  关
徐 俊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进入教学的时空里,必须充分考虑其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考虑语文课程体系对其教学价值及行为的规约;须从“小学”“语文”“课程”三方面的属性考量古典诗文的文本典型性、教学内容的拓展空间和学习实践的迁移价值。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属性的古诗词教学,应当遵守适宜、适合、适当的“三适”原则。  一、适宜的内容  1.什么是适宜的内容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中,应该依托古诗词
笔者受中央电教馆邀请,评审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小学语文“部优”课。打分完毕,写好点评,交起“差事”,似乎还有一些想说的话。  站在评课者的角度,我以为把控一堂语文课的教学需要三个维度:一是思路或流程清晰,二是活动充分,三是目标明确。  先说思路或流程清晰。有人说,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动性不明显。诸如小组合作之类,不少存在做样子之嫌。事实上,教师讲课犹如走钢丝绳,战战兢兢,不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  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对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崇敬之  情,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做一个善良、无私、坚强、勇敢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