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之一。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成为师生的小助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如此庞大的信息知识,对一名教师来说,要想掌握全、掌握牢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通过网络来弥补教师自身知识的不足。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作文《我会克隆》一课时,起初我对什么是克隆我也不了解,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上,结果学生不知克隆是什么东西,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网络,于是把学生带到远程教学室,进行网络教学。当我把有关克隆的知识放在屏幕上时,顿时班上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象也丰富了,发言也多了,这样就解决了这一堂课的作文教学。
  二、营造情景交融的教学氛围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与心灵碰撞和交汇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使学生入情入境,我选取我国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导入新课。为营造课堂气氛,选取适合情境的背景音乐。这样渲染情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为凸显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选择重难点句制成幻灯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朗读,走进父子二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在歌曲《爱的奉献》优美旋律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高效
  在整合信息媒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让教育者、学习者、媒体、学习信息四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对整个教育传播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了学习者接受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搭石》一课时,我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结合实践谈谈学文后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如何传递爱的种子,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人文教育。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导学生感悟风景背后的动人故事,从而升华情感。
  四、构建信息化课堂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网络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上五年级下册《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文时,我利用网络上《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听、读,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草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文本,了解草原,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草原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草原的风土人情网站,学生在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草原的概况,草原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小吃。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网络教学促使了学生自得自悟
  网络教学中,教材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可见,网络教学是学生读中感,学中悟的过程。
  信息媒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逐步得到众多教师和学生的接受认可,尤其随着电子交互白板走进了课堂,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用再当“录音机”。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生命活力。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中走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了主动精神。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其他文献
语文能力是大量阅读积累后形成的,孩子阅读的最佳时期是9到15岁,也就是初中三年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节,所以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结合我校开展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加大阅读写作的力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首先在初一坚持每周至少上两节阅读课积累课,并根据各班情况,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英语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英语太难学,知识点太多,课文太长无法理解更别说背诵了,因而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
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如课程标准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教法的改革,区域质量的平衡,中小学教学的衔接等问题,要解决当前教育改革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其发展的渊源,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京师同文馆是满清政府于1862年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尽管它只是一所初等的外语学校,但却是中国英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学能力要得到培养,必须重视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那么怎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如何学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积极动脑—习惯养成的开始  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教会学生做到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