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还语文课堂一片灵性的天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t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五个方面抓起:1.转变学生思想;2.重新定位教师;3.改变教学方法;4.灵活运用教材;5.突破评价方法。
  关键词:创新;语文;灵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49-1
  
  一、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往往存在一种懒惰的心理,等待家长帮他做饭穿衣,等待老师告诉他问题的答案。这样下去会无形中束缚他们的手脚,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动起来,多思考,多动手,积极地去解决问题,甚至是苛刻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多中方法。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不能“惟书、惟师、惟上”,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质疑是崭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任何新的东西都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满,都源于对现有事物不足的质疑,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寻找解决问题的第二条、第三条路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新定位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接受”不等于是盲目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学生也不是单纯的知识容器。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通过创新学习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进行新的定位,做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领导者、命令者。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如何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地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
  三、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例:在教学《第八次》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板书文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同学问干什么事情干了八次?有的同学问前几次结果怎样,第八次有什么不同?有的同学提出从王子作战八次这件事情中你可以学到什么道理?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但都对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有所帮助,笔者就让学生试着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体现了自己的需要,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四、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用教材,但不能让教材束缚了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的文字而选择开放型的教材。当然“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笔者认为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度。
  (1)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如在进行《学会劝阻》这次说话练习时,笔者就提供了(1)劝同学不要在电线下放风筝;(2)不要在草堆附近放鞭炮;(3)不要乱丢杂物;(4)不要喝生水;(5)不要毁坏树木;(6)不要乱涂乱画等8种情境,让学生自己选择,看谁能够成为“谈判专家”。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发言的选择性和积极性。
  (2)要使学生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如在教学如在教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建议学生做香港的小导游,介绍自己认为最美丽、最好玩的地方,比一比谁吸引的游客最多。学生有的介绍香港的沙滩,有的介绍街市,有的介绍香港的海洋公园,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介绍,所以学习积极性强,学习的效果也就特别的好。
  五、突破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教师也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应该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比如对最优秀的同学可以颁发“红苹果”奖,其他学生可以用“青苹果”进行鼓励。学期末可以评选班级的学习、劳动、纪律、体育的“十佳”,考试后不但可以有“太阳”考生,还可以有“五星”进步同学。评价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先进,鼓励后进,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才能轻松高效的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一直是语文老师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总结出一个轻松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即文言文教学五步曲。  第一步:“找”。找什么?找文言文中的比较难以理解的字词,找文言文中比较重要的字词,找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难以理解的字词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懂的字词;重要的字词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
“我被盗了!”  “我也被盗了!”  “这简直太可怕、太不像话了,连我也被盗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满城的男子汉大丈夫们无不谈“盗”色变。  那么,这些人被盗走的是什么呢?原来,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作为男人的魅力、男人的尊严、男人的标记的那一绺颏下的胡子!  要知道,这些人的胡子是要经过多少年才能蓄到这么长,飘飘扬扬的,何等潇洒。如今却一根也不剩,怎不令人痛心欲绝。  那么,胡子就长在自己的下巴